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c21

電視劇|實題材和古裝大劇花開並蒂,「台網大戰」下衛視攻防戰打響?


2018年1月06日 - c21小編 娛樂獨角獸 
   
娛樂獨角獸

《人民的名義》創下收視破8的超高紀錄、《楚喬傳》迎來網播量400億的巔峰、《我的前半生》成為年度話題大劇、《那年花開月正圓》影響力擴散至各個領域,定義全新現象級……2017年,是電視劇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2017年,電視劇市場迎來巨變時代,「新態勢」成為年度關鍵詞。多部大劇播出情況不及預期,反之黑馬亦層出不窮,內容為王的時代正式到來;視頻網站強勢崛起,攜手網劇從市場配角成為有力競品,台網大戰迎來空前激烈,優質資源成為香餑餑。

時光匆匆,距離1958年第一部電視劇播出,已然60年。六十,對於中國人來講,是一個特殊的數字,無論是「六十甲子」還是「六十而耳順」,都毫不掩飾中國人對這個數字的情有獨鍾。那麼六十年之際,中國電視劇市場交出了怎樣的成績單呢?娛樂獨角獸將從市場、新態勢以及政策監管三個層面全面盤點2017年的電視劇市場。

現實題材和古裝大劇花開並蒂,內容為王時代到來

2017年已然結束,各種榜單紛紛面世,對於電視劇來講,收視始終是第一參考標準。娛樂獨角獸根據網絡公布的《2017年晚間劇(1930-2400)收視率》統計發現,排名前十的影視劇(雙台播出影視劇算1)中,《人民的名義》領銜現實題材大劇占據5席,《那年花開月正圓》為代表的古裝大劇占據3席,其中《楚喬傳》更是以周播劇殺入榜單前十名。

現實題材和古裝大劇花開並蒂可以說是今年電視劇市場最重要的現象;值得一提的是,在《人民的名義》助推下,「IP+流量明星」的模式以及現實題材狗血劇情逐漸失靈,觀眾開始跳脫出IP和明星的窠臼,尋求對電視劇更高的質量要求,劇情、演技都成為重要衡量指標。

1、現實題材迎來大爆發,老幹部、老戲骨獲熱捧

三月末,《人民的名義》一經上線迅速在全國掀起反腐高潮,伴隨著破3、破4的新聞不斷刷屏,終於在收官之際拿下了實時收視破8的成績,登頂年度劇王;當然,《人民的名義》後續效應還有老幹部、老戲骨的備受熱捧以及現實題材的大爆發。



  

早在劇集播出期間,達康書記便以「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成為最受網友歡迎的演員,「別低頭,GDP會掉」風靡全網,一眾老戲骨、中青年演員順利搭上了「網絡」的快車,成為熱搜、表情包榜單的常客。最重要的是,他們貢獻的「教科書般的演技」迅速在網絡上掀起熱議,讓被流量明星霸占的螢屏刮來一陣清風。

當然這一現象經過《白鹿原》、《雞毛飛上天》等多部現實題材大劇的接連上演後達到了高潮,在靳東、馬伊琍、袁泉領銜主演的《我的前半生》時達到了高潮,演技在線的演員、自帶爭議性的話題以及IP改編劇自帶流量,迅速助推其成為年度話題大劇。

現實題材大劇的另一表現是對行業大劇的不斷探索。《外科風雲》、《急診科醫生》代表的醫療行業劇、《獵場》代表的獵頭行業劇先後登場,雖然結果不盡如人意,但不能否認其中對於行業細節的呈現正在助推我國的行業劇走向新的發展階段。

2、孫儷、趙麗穎領跑大女主劇,古裝大劇仍是流量擔當

能夠和現實題材大劇相媲美的,只有古裝大劇了。楊冪領銜主演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火爆開年,在和《孤芳不自賞》對壘中影響力擴散至四海八荒,雙雙擠入年度收視榜單前十名。只是兩部劇集都遭遇了慘烈的後續效應,前者深陷原著抄襲之說,後者在摳圖和水軍中不能自拔。

暑期檔女王趙麗穎攜《楚喬傳》再戰周播劇場,以周播劇的姿態躋身排行榜前十名,影響力不容小覷,是否為原班人馬出演第二部也成為長期延續的熱門話題。只是劇集播出期間的「注水」、以及爛尾也讓無數觀眾唏噓不已。

今年真正的古裝劇劇王還數《那年花開月正圓》,不同於前面提及的ip改編劇,該劇為原創劇本,也是以歷史真人為原型進行的創作,如此就必須感慨孫儷在大女主上的號召力了!優質的劇本、演員演技在線,再加上何潤東、陳曉和俞灝明先後帶動無數熱門話題,一起助推該劇成為現象級大劇,甚至在多個領域掀起陣陣關注高潮。

3、口碑危機仍是大劇共性,行業和觀眾呼喚精品劇

只是,歡喜背後也有不容忽視的問題,現實題材和古裝大劇迎來爆發年的同時,也暴露了許多影視劇的弊病。同樣以年度收視top10榜單為例,數據顯示,除《人民的名義》以8.3分的好評擠入8分以上的20部劇集榜單(含網劇)、《那年花開月正圓》7.2分之外,其他影視作品評分多維持在6分甚至以下,口碑危機仍然圍繞著這些頭部劇集。

頭部劇集尚且如此,更不用說其他劇集了。《擇天記》陷入女主、男主傻傻分不清楚的窘境;《思美人》花樣致敬少年屈原,歷史常識問題掀全網差評;《秦時麗人明月心》被網友吐槽「秦始皇棺材板壓不住了」;《深夜食堂》、《求婚大作戰》一系列日改IP刷新觀眾看劇的下線。

其實,這種情況或許不用太過震驚,《人民的名義》拔高了觀眾對劇集的要求,再加之大量小而美的網劇脫穎而出,都在助推劇集必須向精品劇時代發展,如果還以原來的標準來衡量市場和觀眾,得到的必然是他們回應的響亮的耳光。

台網大戰空前激烈,盤點2017國劇市場新態勢

2017年毫無疑問是電視劇蓬勃發展的大年,除了題材上的爆發外,娛樂獨角獸還發現了一些國劇市場上下游產業鏈上的全新態勢,或方興未艾,但卻已在市場上掀起巨大風暴。

一方面,視頻網站崛起,網劇市場迎來大發展時期,是文娛產業嶄新的名片,但是也打破了傳統衛視獨攬資源的一家獨大,精品內容有了更多的選擇,台網大戰空前激烈。另一方面,資本正悄悄滲透在影視劇製作的各個環節,老牌影視公司仍然是品質擔當,影視明星扎堆投資自己參演的作品。

1、台網大戰空前激烈,衛視攻防戰打響

對於傳統衛視來講,今年或許是備受衝擊的一年。回顧今年的劇集市場,《軍師聯盟》率先開啟先網後台的先例,之後《那年花開月正圓》、《獵場》等多部大劇亦採用了會員搶先看的模式,更有《海上牧雲記》等優質大劇花落視頻網站而後反哺電視台。顯然,視頻網站正強勢崛起,逐漸「取代」傳統電視成為劇集主戰場。

除了優質資源上的全新分配外,視頻網站還帶來了廣告的全新植入。2017年廣告可以說是電視劇的重災區,《深夜食堂》、《歡樂頌2》先後成為反面案例,遭到全網抵制。相比衛視廣告和劇集廣告的生硬和用戶接受程度低,電視劇在視頻網站播出過程中,以劇中人物結合劇情進行花樣中插廣告,不失趣味又效果顯著,《楚喬傳》、《軍師聯盟》自是其中翹楚。

不難發現,視頻網站正以包容、年輕的姿態成為優質劇集、廣告主的新選擇,再加之90後、00後為代表的受眾群體更青睞於網絡、遙控器多握在年齡較大的受眾手中,傳統衛視正在全方位失去自己的主陣地。顯然,如果傳統電視劇市場再不尋求改變,或將在這波00後粉墨登場的潮流中失去先機。

2、明星扎堆投資影視劇,老牌影視公司仍是品質擔當

劇集蓬勃發展的背後,自然也帶動了影視公司的全新洗牌。《人民的名義》背後金盾脫穎而出、《楚喬傳》操盤方是一手打造了多個仙俠爆款的慈文傳媒、《我的前半生》背後是現實題材的「集大成者」新麗傳媒、《那年花開月正圓》系華視娛樂出品。

縱觀這些影視公司,市場的青睞或許和投資體量較大不無關係,但是這些企業都有個共同的特色,那就是持續打造品質大劇和爆款劇集的能力。幾家歡喜幾家愁,2017年是正午陽光走下神壇的一年,雖然貢獻了《歡樂頌2》、《外科風雲》等多部大劇,但是也受到了大量質疑,直到近日的《琅琊榜2》才稍稍挽回一些口碑,卻也不負當初《琅琊榜》的盛景。

值得一提的是,明星參投自己出演的作品也成為今年的「新態勢」。《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助推嘉行傳媒估值大幅上升;《楚喬傳》背後趙麗穎擔任法人的企業赫然成為聯合攝製單位;《醉玲瓏》聯合出品方正是稻草熊;老幹部靳東的資本觸角伸向了《外科風雲》、《我的前半生》等多部大劇。只是這一變化的後續效應如何還有待觀察。



  

天價片酬引爭議,政策加持成年度關鍵詞

電視劇市場作為文娛產業中最重要的一環,自然備受政策「青睞」。2017年,電視劇市場迎來空前的政策監管趨嚴時代,是「戴著鐐銬跳舞」還是放手擁抱政策?小鮮肉天價片酬引發爭議,「限薪令」助推行業健康發展;「重要宣傳期」扎堆,紅色題材大劇卻難成觀眾心頭寶。

1、天價片酬引爭議,限薪令助推下能否回歸正軌?

年初《人民的名義》被爆演員片酬共計4800萬左右,高品質好演技和低片酬瞬間成為一陣清風,再加之2016年8月,央視曝光了天價片酬,一舉將小鮮肉天價片酬送上了風口浪尖,在網絡上掀起「討伐高潮」。

鹿晗《擇天記》片酬1.2億長期霸占話題榜單,雖然後來澄清但收效甚微;霍建華、周迅領銜主演的《如懿傳》更是多次被央視點名,6月新麗傳媒發布的招股書中實力闢謠,但影響已然造成;更有網友貼出了一張天價片酬名單,楊穎以8000萬片酬領銜女演員名單。

而這一現象也得到了監管層面的關注。2017年9月發布了《關於電視劇網絡劇製作成本比例的意見》,規定電視劇全部演員總片酬不得超過製作總成本的40%,主要演員不超過總片酬的70%,其他演員不低於總片酬的30%。

這是國家首次以文件形式規定了演員片酬問題,但是市場上對此的聲音卻並不看好,反而是一種「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論調,究竟天價片酬能否得到有效遏制,是市場經濟的必然結果還是市場亂象,或許還有待2018年的持續觀察。

2、「重要宣傳期」成年度關鍵詞,如何「帶著鐐銬跳舞」?

2017年,是電視劇市場繁榮發展的一年,也是監管政策空前趨嚴的一年。6月份,廣電總局叫停了40餘條違規廣告;9月4日,廣電總局發布十四條,內容涉及電視劇創作規劃、劇本扶持等多個方面,被成為規範和促進電視劇發展的「一攬子政策」;之後更是連續發布貫徹落實廣播影視「十三五發展規劃」、學習《國歌法》等多條通知,被稱為最嚴監管年。

隨之而來的關鍵詞還有「重要宣傳期」。「原則上不得編排播出娛樂性較強、題材內容比較敏感的電視劇」限令更是貫穿了建軍90周年的8月、十九大召開的10月。縱觀這兩個月的發展,衛視影視劇排播主要以紅色題材為主,多部電視劇宣傳劇照上也赫然印上了「獻禮片」的文字。

與紅色大劇霸屏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收視的飄紅,8月和10月迎來了電視劇市場的「淡季」,甚至出現了多日收視難以破1的慘相,也正是這個時候,網絡劇迎來了空前大發展,網絡上出現了一系列唱衰電視劇、看好網劇的聲音。

總的來看,2017年是電視劇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不僅催生了大量影視精品,同時也釋放了電視劇市場許多新信號:內容為王的時代到來、視頻網站崛起帶來的台網大戰、資本層面影視公司的全新洗牌和角逐、以及政策監管趨嚴下的何去何從,是2018年電視劇發展的良好開篇。2018年,這些彼時尚為現象的新態勢或都將交出成績單,值得期待。

(本文為娛樂獨角獸原創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