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文化

傳統文化繪就“十四五”絢麗底色丨文旅融合讓非遺“活”在當下


2021年3月19日 - 文化小編  
   

人民資訊

人民網人民科技官方帳號

大鵬所城

 深挖當地文化內核,釋放“非遺”魅力

我國文化遺產蘊含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思維方式、想象力,體現著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和創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結晶。華僑城曆來重視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利用自身產業資源優勢,通過深挖傳統文化IP、開展傳統文化主題活動等形式,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相連接,激發傳統文化的時代活力。 

順德歡樂海岸PLUS

順德,嶺南文化底蘊深厚,是個文化“富礦”,全區共有59項區級及以上非遺項目。順德歡樂海岸PLUS,這個集磚雕、永春、雙皮奶制作技藝、粵劇(曲)等多種非物質文化遺產於一身的華僑城全新一代文化和旅遊融合項目,就是華僑城開啟這個文化“富礦”的鑰匙。

《隱沒的青雲文社》書冊 

《行在江海·珠三角龍舟制造與存續調研筆記》

之於順德非遺文化,華僑城是守望者、傳承者。2018年,華僑城啟動順德文化尋根之旅的“青雲計劃”,依托順德青雲文社歷史研究所,首次發布《隱沒的青雲文社》書冊,持續定期開展文化討論、講座交流、研究出版、藝術駐地創作、展覽等活動,並對龍舟、香雲紗、永春拳、飄色、民俗音樂等非遺文化進行挖掘和創新傳承,為順德文化、教育、藝術環境的發展注入更多活力,讓青雲精神在當下綻放出新的魅力。2020年,“雲集景從”活動發布青雲文集二輯:《行在江海.珠三角龍舟制造與存續調研筆記》,著名音樂人張楚與順德龍舟說唱傳承人陳振球共同創作了兩首全新民謠。  

大良魚燈

誕生於改革開放前沿陣地的華僑城,也是文化的創新者。華僑城在順德不僅連續多年舉辦教育節等公益文化活動,還建造了盒子美術館、華僑城龍舟博物館、順德美食博物館等文化陣地,並以歡樂海岸PLUS重現順德版“清明上河圖”。

順峰街前舞龍醒獅

華僑城龍舟博物館

粵劇

自順德歡樂海岸PLUS開業以來,其舉辦的國慶廣府文化節、順德美食文化周等一系列節慶將順德的非遺文化變成可欣賞、可品嘗、可體驗的奇趣活動,龍舟說唱、鹹水歌、粵劇(曲)、大良魚燈制作、醒獅舞龍以及龍舟塗鴉等新潮玩法推動非遺文化與新時代發展趨勢相結合,打破單一的傳承途徑,發揮傳統節慶在非遺文化傳播傳承中的重要作用。

舞草龍

錦衣練兵

在擁有600多年歷史,有著豐富的海防文化、非遺文化等歷史文化資源的深圳大鵬所城,華僑城以“非遺+文旅”的模式舉辦了一系列非遺文化活動推動大鵬所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與創新,力求展現大鵬非物質文化遺產獨有的魅力與風采。春節期間,華僑城在大鵬所城推出的舞草龍、錦衣練兵、舞麒麟等新春非遺展示活動,成為深圳市民體驗新春年俗的熱門選擇。

婚俗體驗

眼下,“千年非遺印象大鵬”非遺本土文化系列活動正在舉行中,今年的非遺文化系列活動形式與往年不同,以大鵬婚俗非遺文化體驗為主,專業的婚俗展演團隊通過巡演,還原大鵬婚禮“接親”“迎親”“祭拜”等習俗,並邀請遊客參與其中,讓他們近距離感受到大鵬婚俗非遺傳統文化的魅力。

創新傳播方式,“解鎖”非遺新玩法

非遺藝術要活在當下,需要守正的同時也要創新。“只有在傳播方式上與時俱進,不斷提升非遺文化的可見度和影響力,才能讓非遺文化真正的走向大眾。”兩會期間有代表建議。華僑城在發展中注重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更加注重在保護傳承的前提下創新傳播方式,借助互聯網、新技術、新媒體強化非遺與設計、科技雙向融合,推動非遺跨界融合,“解鎖”非遺新玩法,為非遺注入新的生命。

自貢燈會

中國彩燈,飲譽古今;自貢燈會,久負盛名。憑借構思巧妙、制作精細,自貢燈會在千百年來廣布年節燈會的神州大地上脫穎而出,成了薈萃中國燈文化風采的"天下第一燈",也是國家級非遺“名俗”項目之一。為使璀璨的自貢燈會能點亮更多城市,2018年,華僑城在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深圳、成都、武漢、昆明、自貢、宜賓、廣元等全國十二座城市開啟華僑城·自貢燈會,用彩燈點亮中國年。

自貢燈會

2020年5月,為致敬戰疫英雄,華僑城以“春回大地 燈耀世界”為主題打造了十五組主題鮮明、視覺效果震撼的抗疫主題燈組,這也是國內首個“抗疫”題材的燈會。2021年新春,自貢華僑城響應疫情防控部署,突破傳統展陳式思維,創新推出線上觀燈活動將自貢彩燈搬到了“雲”上。

自貢燈會

華僑城充分發揮旗下康佳的科技優勢,應用新材料、新媒體、新技術等科技手段,加強了彩燈互動與視覺震撼力,利用5G+4K新技術直播,讓觀眾“雲上”沉浸式觀燈。“雲觀燈”活動融新春佳節傳統彩燈文化性、直播遊戲互動性、綜藝節目娛樂性等特點於一體,將科技融入傳統,創新融入日常,本次“雲觀燈”與中國電信合作,覆蓋全國近2.5億電視用戶,營造歡樂、舒心的春節氛圍。央視《新聞聯播》、《東方時空》、《共同關注》等欄目,十次報道活動盛況,並通過央視廣播電視總台向海外華人及外國友人直播了活動。

為吸引年輕客群,華僑城還將騰訊知名IP《和平精英》引入自貢燈會,打造了“線上+線下”的燈會新模式,探索燈會常態化運作與電子競技的結合,持續為未來燈會培育新市場。同時,自貢華僑城還引進故宮文創設計團隊,自主開發設計打造了祈福河燈、風鈴燈、生肖燈及結合自貢在地文化創意設計的自貢禮盒、斜挎包、暖手寶等20個品類35個文創產品,力爭培育一批具有獨立知識產權、深受公眾青睞認可的彩燈衍生品,讓非遺在新時代煥發出新光彩、新活力。

文旅融合,讓非遺走進大眾生活

華僑城在文旅項目打造的過程中,堅持保護性開發原則,將在地文化與現代旅遊相結合,通過“傳統文化+旅遊+生態”的保護模式,打造了黃龍溪古鎮、安仁古鎮、三亞中廖村等文旅項目,走出了一條落實文旅融合發展部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與文化旅遊融合共同發展的道路。

三亞中廖村非遺文化節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華僑城海南集團在打造中廖美麗鄉村的過程中,以非遺為要素,將中廖村黎族非遺文化與鄉村演藝相結合,以“非遺+文旅”的模式帶動鄉民致富,助力鄉村振興。

中廖村黎家小院日常演藝

中廖村是一個純黎族村莊,擁有逾百年的滄桑歷史。在黎族文化傳承中,黎錦的編織技藝是其璀璨明珠,在200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開發中廖村的過程中,如何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結合老百姓的生活變成喜聞樂見的展現形式成為一大課題。  

三亞中廖村非遺文化節

根據中廖村豐富的非遺文化資源,華僑城開始了特色演藝打造,對村民的原生態生活進行包裝,在村內精心布置了黎家小院、大榕樹廣場等演藝點,聘請能歌善舞的當地村民,精心編排演藝節目,將黎錦貫穿在演藝的表現形式當中,同時穿插了黎族特有樂器——鼻蕭、獨有舞蹈——竹竿舞的表演,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黎族特色表演進行傳承與發揚,讓原本在家務農的村婦在家門口吃上了旅遊這碗飯,越來越美麗,越來越自信。

中廖村掐絲景泰藍工藝

除了日常演藝,中廖還舉辦了非遺文化節,向社會層面傳遞黎族非遺之美。2020年7月,中廖項目聯合吉陽區文體局,舉辦“非遺新生 匠造傳奇2020海南三亞吉陽區中廖非遺文化節”,海南非遺中的鑽木取火、景泰藍掐絲琺琅畫等精品黎族技藝,獲得海南省非遺文化保護協會的“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廖村傳習研究中心”授牌。 

安仁古鎮國家非遺油紙傘

華僑城通過“非遺+旅遊”的模式,塑造非遺文化旅遊場景,以非遺體驗為核心驅動力,滿足遊客需求,延長其在目的地駐留時間,增加消費機會,同時將文創商品、旅遊服務、娛樂活動相互融合構成產品體系,為文旅產業創造更大價值,最終帶領更多群眾共享發展成果。

黃龍溪火龍燈舞

在川西第一古鎮黃龍溪,華僑城在發揮古鎮文化資源優勢的同時,通過挖掘傳統民俗文化,扶持當地黃龍溪火龍隊、黃龍溪川劇團等方式,舉辦“黃龍溪國風花環藝術節”“穿漢服,遊古鎮”等活動,推出了采耳、火龍燈舞、船工號子等一系列當地非遺體驗項目,讓遊客能更加近距離地感受到古鎮的古風與今韻。在安仁古鎮,華僑城通過招商、合作方式引入國家非遺竹編、國家非遺油紙傘、棕編、蔥卷等非遺及地方傳統手工技藝業態,在豐富景區業態、增強文化展演的同時,為遊客帶來非遺文化的深度體驗。

“大理2019三月街·國際摩托車越野賽”

而在擁有大理三月街、白族紮染技藝、白族民居彩繪等眾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大理,華僑城則通過開展特色文旅活動,應用“展覽、展演、展銷、非遺衍生品展示展銷”等方式,弘揚大理古城非物質文化遺產。例如,大理華僑城舉辦的“大理2019三月街·國際摩托車越野賽”在央視及中國新聞網等權威媒體上得到了規模曝光;而大理古城備受遊客歡迎的大理古城洋人街集市活動,展示了大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及衍生產品,實現大理創意手工集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和音樂派對體驗、新青年街頭文化交流、環保公益活動等文創活動多元化融合。

非遺作為一種文化資源,有利於增強文化自信和文化認同。“十四五”規劃綱要指出要:深入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強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華僑城集團將秉承創想精神,推進文化鑄魂、實施文化賦能,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增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和影響力,為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貢獻華僑城力量。

(文中圖片為華僑城授權中國網財經使用) (責任編輯:王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