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宇宙

為何“大爆炸理論”被認為是一種“理論”而非事實?


2021年5月25日 - 宇宙小編 天文在線 
   

天文在線

優質科學領域創作者

部分原因是它(大爆炸理論)目前還不能解釋所有的觀測數據。大爆炸理論能夠比其他主流理論解釋更多的觀測數據,但還是存在最終可能必須修改甚至作廢該理論的誤差,假設未來的測量證實了這些誤差不是源自我們所用的測量工具所致的話。

大爆炸理論預言了宇宙中應該只存在很少的由大量比氦重的元素組成的紅矮星,因為大多數這類恒星都被認為是在大恒星和其他過程創造出許多更重的元素之前的一段時間裏產生的。根據我們的測量,幾乎沒有任何紅矮星不含此類“金屬”元素(重元素),為了從某種程度上解釋這種現象,我們甚至對該理論做了修改,但即使是改進後的紅外望遠鏡觀測也只是證實了這種差異與基於大爆炸理論的預測相距甚遠。

還有一個隱藏的假設是,定義我們宇宙的常數在歷史上從未改變過。如果確實如此,你可能就不能像大爆炸理論現在在做的一樣用哈勃常數沿時間線回溯推論宇宙之前的狀態。在過去20年間物理界達成了一個共識,那就是宇宙精細結構常數(宇宙中被認為最不可變的事實之一)已經在過去的數十億年間發生了改變(我們通過測量數十億秒差距外的類星體得知)。這太令人難以置信了以至於多個研究團隊試圖挑戰它,但其結果反而是幾乎完全確認了這個結論。

如果光速也發生了變化,這將對解釋更古老/遙遠的宇宙規模產生巨大影響,導致宇宙的年齡可能截然不同。討論這種可能性是有點犯忌諱的,因為神創地球論者會利用這點來證明他們所謂宇宙要年輕得多(6000至10000年)的理論的正確性。因此,這種想法在主流研究機構中並未得到足夠的關注。盡管如此,還是有很多同樣基於大爆炸理論的假想的研究,不能徹底考慮清楚,如果其他相關尺度因素已經發生了改變,為什麼光就總能在遙遠的宇宙中始終“錯誤地”呈現出相同的速度。

舉個例子,一只鼻涕蟲以每小時10米的速度前行了1公里,從某種視角來衡量,與另一只更大的鼻涕蟲以每小時1公里的速度前行100公里表現得沒有什麼不同。在沒搞清楚你距離上述場景有多遠的基本常數/參數之前,你事實上是沒法知道物體的運動速度的。好吧,我扯得有點遠了……

受尋找最古老的紅矮星時使用的觀測設備性能所限,除非它們離我們很近,我們或許無法發現年齡大於140億年上下的紅矮星,因此有關“不存在更古老的紅矮星(大爆炸理論認為這是不可能的)”的爭論很可能是不正確的。令人信服的是,我們從未觀測到這些恒星處於它們一生中更加晚期的,更年老的,更藍更亮的時期(至少我們自認為沒發現過)。

大爆炸理論需要為涉及到暗物質的星系自旋曲線提供一個合理的解釋,而不是僅僅因為你覺得宇宙足夠古老了就可以假設有足夠多的古老的燃燒殆盡的恒星、中子星和黑洞提供引力以維持星系不致因自旋而解體。在大爆炸理論體系下,宇宙的年齡還不足夠長以集聚如此多的物質。科學家曾利用引力透鏡效應做過幾次嘗試,用來探測這些物體,但是沒有一次能夠證明他們的一部分是由這些不可見的物質組成。我個人在對暗物質的認知上曾經曆了一段艱難的時光,感覺換種理論來解釋大爆炸比解釋清楚暗物質還要容易的多……

該模型還預測,大質量星系不應該是在大爆炸之後形成的,然而我們觀察到太空深處,我們繼續觀察到的大質量星系越來越悠久。幾乎每年都會有一個新星系讓科學家震驚。同樣,暗物質經常被用來調整大爆炸理論,使這些星系更快地合並。暗物質再次填補了空隙。

最近有兩個黑洞碰撞,經檢測,產生的天體有142倍太陽的質量,其大小很難通過大爆炸理論前的時代來解釋(大爆炸理論下並非不可能,但它使得一直以來對黑洞形成的假設理論得以改觀,預測模型的結果需要加快解釋黑洞的形成和碰撞…或者需要添加暗物質…保持與大爆炸理論的一致。

注:我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用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去發現那些遙遠到不得不用修正後大爆炸理論解釋的星系。

宇宙微波背景相當可靠,盡管有一些錯誤的說法,我們卻從未檢測到大爆炸理論預測的基本上可以確定宇宙起源的光的偏振模式。這很難檢測,但如果不這樣做,你就只能得出一個不錯但不可靠的關於宇宙起源的理論。

BBT還要求在宇宙早期的物質質量不能大到足以坍縮成黑洞。對此,引力坍縮原則進行了特殊調整,因為當前有關的引力坍縮原則不適用於快速膨脹的宇宙。令我感到非常不舒服的是,許多BBT理論背後的假設猜測宇宙常量隨著時間的推移並沒有顯著變化。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