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美食

縉雲燒餅:麗水“最常見”的小吃,竟是黃帝隨手“發明”的美食


2021年6月03日 - 美食小編 黑揍紅 
   

黑揍紅

旅遊領域創作者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種美食,來自浙江麗水一個不太知名的縣城:縉雲。

它的樣子普普通通,名字起得也略顯草率:縉雲燒餅。

匆匆4個字,以縣城的名字現成地命了名,顯得不怎麼走心。但細究其根源,卻是大有來頭——這是一種由帝王親手發明的美食。

而這位帝王,在歷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黃帝

他被稱為“華夏文明的創始人”、“中國精神文明之首”、中華民族的“始祖”,更是“五帝”裏邊的“頭號帝王”……

他的名字叫做:軒轅。後人稱他為黃帝。

黃帝生前不僅立下了統一中華的豐功偉績,也十分擅長生產制造,古時炊事用的鼎就是他發明的。此外,他還為後世留下了一本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黃帝內經》。

由此可見,此人通病理、曉萬物,發明一個小小的燒餅更是不在話下了。

那麼流傳千年的縉雲燒餅是如何被黃帝“發明”出來的呢?

縉雲

在中國古代的傳說中,軒轅在晚年時期曾執著於尋求長生不老之術。而自古以來,修道要“藏”於靈山,煉丹要擇取秀水,為了練出仙丹,黃帝四處尋找“仙境”,最終,他留在了縉雲。

縉雲,浙江南部的一個縣城,數千年藏於深山中,絕世美景不為外界所知。“縉雲”這兩個字是軒轅黃帝的號名。

如今的縉雲是麗水旅遊資源最豐富的一個縣城,因其雲霧繚繞的神山秀水吸引了大批的遊客。這裏曾經拍過《花千骨》等400多部古裝影視劇,長壽老人眾多,人均壽命接近80歲。

而縉雲的仙都風景名勝區,就是傳說中黃帝升天之地。

在縉雲山煉丹的那些年,黃帝的日子過得清苦而寂寞,一個煉丹爐一守就是七七四十九天不能夠離開人。渴了他就取山洞裏的露水,餓了他就隨手揪一把梅幹菜,與肉一起簡單包在面團中,貼於煉丹爐內烤熟了果腹。

沒想到,這餅的味道格外香酥可口。

梅幹菜乃是江南地區隨處可見的野菜,加上簡單的工藝、實惠的素材,極易上手制作。於是山下的百姓紛紛效仿,從此家家戶戶以此餅充饑。

在縉雲當地流傳的上古故事中,最終黃帝煉丹成功,“升天”做了玉皇大帝,於是縉雲人根據軒轅那只煉丹爐的樣子,發明了縉雲燒餅的“燒餅爐”。

這種爐子由泥巴塑成,燒碳火,口小肚子大,樣子就像一個大大的桶。所以縉雲燒餅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也被稱為“桶餅”。

就這樣,黃帝隨手的一個舉動卻成就了縉雲燒餅這種歷史悠久的民間小吃。

上圖為改良版的縉雲燒餅:梅幹菜小火燒

燒餅

當然了,黃帝乃是存在於上古故事中的人物,而關於縉雲燒餅的記錄最遠可追溯至元末明初,又有一說是唐代產物,由此看來縉雲燒餅只有千年歷史,想必傳說也只是傳說了。

縉雲多山,古時交通不便,生活艱苦,百姓以梅幹菜拌了肉末裹於面粉中做成廉價味美而營養均衡的小餅充饑,長此流傳民間,成為麗水“最常見”的小吃,
這樣的說法便是持之有故,言之成理了。

但既說縉雲燒餅是黃帝隨手“發明”,那必然要列入縉雲旅行必打卡美食之列了。

這一次的麗水之旅,我拍下了縉雲燒餅的整個制作過程。

先是把面粉發酵成面團,之後手工揉面、揪成小段、壓成小餅。

在壓好的餅裏包上由梅幹菜和碎肉做成的餡兒,捏出一個小包子的形狀。

再把“包子”壓平,整理出一個圓圓的形狀,大小適中。在小圓餅表面撒上芝麻、刷上糖油,放置片刻。

之後把小餅貼在桶爐的內壁上烤3-4分鐘,直至兩面金黃,出鍋即可食用。

新做出來的縉雲燒餅要趁熱吃,誘人的肉味兒夾著梅幹菜的清香,回味悠長。

最後有兩個補充說明:

①,縉雲燒餅的制作工藝已被評為麗水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縉雲,很多人都會做這種圓圓的小餅,但燒餅的銷售是統一管理的。

“縉雲燒餅”有著統一的品牌和統一的Logo,盡管專賣店已經開遍全國各地,但縉雲燒餅的“總部”只有一個。

不僅如此,縉雲還有一個“縉雲燒餅協會”呢。人說浙江人做生意精到,由此也可見一斑。

②,嚴格來說,黃帝不能算是“皇帝”——眾所周知,中國的第一位皇帝是秦始皇。而軒轅,更適合被稱為華人部落首領,或者“人文初祖”。他在百姓中威望極高,很多名人都為他撰寫過祭文,與黃帝有關的景點遍布全國各地,“黃帝文化”更是遠播海外。

在縉雲的民間,流傳著一種與黃帝生平故事近似的“梅幹菜精神”:做人不可高調搖擺,但求堅韌穩重,志存高遠而腳踏實地,所願終可達成。

正所謂“爐傳三百世,餅香五千年”,黃帝發明縉雲燒餅的故事,也蘊藏著縉雲人的初心。

我是大紅姐姐,有聲電台旅遊頻道主播,職業旅行玩家,專注小眾玩法,分享冷門目的地。旅行不是一種態度,而是生活本身。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