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娛樂

“頂級流量”接連跌落:電視節目娛樂化,還能走多遠?


2021年8月25日 - 娛樂小編 今日評論 
   

今日評論

媒體人

青鋒

從鄭爽到吳亦凡,再從張哲瀚到霍尊,被不少人視之為“頂級流量”的演藝人員接連跌落星壇,除了他們個人自身的原因,以及他們身後粉絲乃至粉絲群的推波助瀾,青鋒認為,電視節目娛樂化,也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縱觀近年來各家電視台娛樂節目的風行,尤其是通過娛樂節目名噪一時的各家省級電視台的娛樂節目的回顧,和通過對中新網《內娛十年:流量與粉絲的畸變》報道的梳理,我們不難從中找出電視娛樂化給社會帶來的變化,甚至可以說是異化,給社會帶來的影響。

通過中新網的報道,我們可以發現,國內電視娛樂節目被人們高度關注,應該始於《超級女聲》的出現。正是《超級女聲》以其“平民化的狂歡”“草根偶像的崛起”為切入點,或者作為拉近娛樂節目和平民距離的紐帶,帶動了國內選秀熱潮的興起。

繼而,各家省級衛視便紛紛推出或帶有地方特色,或以形式新穎等多種手法推出的各檔娛樂節目,尤其是把娛樂節目大都安排在周末的黃金時段,加以誘導青少年參與,並通過粉絲群各種方式的誘導,把電視節目娛樂化推向了高潮,或者說推向了極致。

仔細想想,吳亦凡也好,霍尊也罷,在他們出道之前,又有幾個人知道他們的存在。而一旦在某個娛樂節目中出現,一旦稍有名氣,再千方百計參與各家電視台的娛樂節目,通過露臉,便把自己抬高到了一定的地位。

不可否認,所謂的流量明星,或者“頂級流量”,是通過參與各家電視娛樂節目讓自己到了一定的位置。但在互聯網改變所有人生活方式的時代,互聯網讓所謂的明星藝人成為“流量明星”,同樣功不可沒。鄭爽被傳為“熱搜體質”,也即如鄭爽自己所說“上熱搜就會漲片酬”,就是很好的佐證。

有人曾經指出,“一種新的互聯網造星模式開始沖擊中國的娛樂經濟”。青鋒則認為,正是電視節目娛樂化,和互聯網通過粉絲造星兩相結合,才造就了所謂的“頂級流量”藝人。

社會學家喬恩·維特在他的《社會學的邀請》一書中指出,成為一個忠實的粉絲可以給我們提供一種認同感。娛樂明星的粉絲群群主或許正是利用了這一點,通過不允許在群內說自己“偶像”的壞話,要求粉絲不斷購買“偶像”周邊產品,也即“應援、打投、控評、反黑”等一系列有計劃有組織的操作,營造出“粉絲經濟時代”繁榮的假象。

然而,令一些人可能沒有想到的是,被他們捧起來的流量明星,“有的人往前走了,有的人還在吃老本。有的人打了翻身仗,有的人則觸碰了法律紅線”,不斷引發有關部門高度重視,相繼開展“清朗·‘飯圈’亂象整治”專項行動,和網絡綜藝節目專項排查整治等,讓張哲瀚等相繼栽了跟頭。

在鄭爽、吳亦凡、張哲瀚、霍尊等所謂流量明星紛紛跌落,尤其是在有關部門出重拳加大整治娛樂亂象的大背景下,電視節目娛樂化,到底還能夠走多遠?不能不成為電視人,乃至有正義感的人們思考,乃至反思的問題。

注:題圖來源網絡,與本文無必然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