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朝國姓司馬,為什麼還設司馬官職?古代的名諱禮法及避諱》 這個跟古代“名諱”傳統有關,古代人諱名,但並不避諱姓氏。比如晉武帝司馬炎,避諱的字是“炎”,“司馬”兩個字並不用避諱。 “名諱”的規則,一般情況下是遇到君主、長官、長輩,或者聖賢時,不能直呼其名,甚至書寫的時候也要避開。 古人為了避諱,發明了各種方法,比如“讀白”,就是故意讀成白字(近音字),書寫的時候要按規定采取“空字”、“缺筆”或“改字”的辦法,也叫“寫白”。 因此在中國古代時,有文化修養的人,在接人待物時,是要先查查對方的祖宗幾代都叫什麼名字的。在談話、寫書信的時候,雙方都是要避諱這些字的。 “名諱”的傳統,最早在先秦時就已經形成了一套禮法,《禮記》中就有:“入國問俗,入門問諱”的記載。 歷史上因為“名諱”傳統,最悲催的一個人,就是唐代大詩人李賀。 李賀就是寫了千古名句“天若有情天亦老”的那位。 李賀的父親叫李晉,有人說“進”和“晉”諧音,李賀考進士就是不尊父親。當時的另外一位大名仕韓愈,為了這件事情,極力為李賀辯護,但是沒用。李賀在輿論壓力下,還是放棄了考試。 我們讀歷史的時候經常會看到一種現象,就是很多人的名字改來改去的,其實就是為了避諱。 特別是有些皇帝的名字,都是生僻字,其實就是為了解決避諱的麻煩,乾脆自己改名,用生僻字,方便官員民眾。有名的比如武則天,又叫武曌。還有趙光義,原名趙匡義,避宋太祖的諱改名,登基了又改為了趙炅。 我們了解了古代的“名諱”禮法,就可以理解,晉國皇室雖然是司馬氏,但是對於“司馬”二字是不避諱的,所以,“司馬”作為一個官職,就沒有取消,或者改名的必要。 《晉朝國姓司馬,為什麼還設司馬官職?古代的名諱禮法及避諱》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晉朝國姓司馬,為什麼還設司馬官職?古代的名諱禮法及避諱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