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起被殺時,為何死死抱住楚悼王屍體?知遇之恩還是滔天謀略?》 吳起被殺時,為何死死抱住楚悼王屍體?知遇之恩還是滔天謀略? 中國歷史上有很多謀略過人的人,其中,戰國時期的吳起就是一個非常有趣的例子。 公元前381年,這一年楚國出了大事,楚悼王死了。楚悼王支持吳起變法,此時楚悼王去世,無疑是把毫無根基的吳起,丟在了眾多餓狼的面前。那些變法中的反對派,紛紛追殺吳起,吳起情急之下跑到了楚悼王的靈堂。眼見反對派要至吳起於死地,吳起死死趴在楚悼王的身上,並且大呼:“群臣叛亂,謀害我王。” 吳起沒想到,死掉的楚悼王早已不能在保護他。吳起再次中箭時,乾脆把自己身上的箭拔下來插在楚悼王身上。最後,吳起被射死,楚悼王也被紮成了刺蝟。 我們不僅想問一句,吳起在被殺時,為何死死抱住楚悼王屍體,是知遇之恩還是滔天謀略? 如果仔細分析這一行為,你會發現,吳起此人真不簡單。 要說這個,先要講講吳起在來到楚國之前的行為。 吳起出身於衛國的一個富有家庭,年輕時為了四處求官,竟然弄得傾家蕩產,卻一事無成。街坊鄰裏笑話他,他乾脆拿出寶劍殺了一個敢於侮辱他的人。 吳起帶著“學不成名誓不還”的決心,到孔子門徒曾參之子曾申門下當學生,算起來也是孟子的叔伯同學了。可是,吳起母親去世時,他竟然沒有回鄉探親。曾申認為他不孝,直接給他開除了學籍。 吳起當然不敢回鄉,街坊鄰裏都是仇人,回去就是九死一生。再說,回去再被笑話,是不是還要殺人? 學儒家沒希望了,吳起就開始在齊國學兵家。當時的魯國遭遇齊國攻擊,打算任用吳起,卻擔心吳起有個齊國老婆有二心。為了避免魯公起疑,吳起乾脆殺了自己老婆,和齊國劃清界限。於是,吳起成了魯國的將軍,一場勝仗,讓他名聲大噪! 進入戰國時期,四戰之地的魏國逐漸成了強盛的國家,主要是因為魏文侯。魏文侯起用李悝變法,任用田文為相,成為當時全國優秀人才的向往之地。吳起也成為了魏國將軍,攻克了秦國的河西地區,成為了西河郡郡守。 隨後,吳起帶病魏國軍隊答應了針對秦國的陰晉之戰、針對齊國的靈丘之戰,幫助魏國建立了霸業。 不過,田文擔任魏國宰相時吳起就頗有意見,田文死後,新任宰相竟然不是吳起,而是魏王本家親戚公叔痤。公叔痤挑撥離間,魏惠王對吳起失去信任,吳起只好逃往楚國。 在楚國,吳起重複了當年李悝、子夏、田文和自己在魏國的富國強兵之舉。尤其是,原有的楚國貴族遭到了很大打擊,越來越仇恨吳起。 吳起在楚國的變革,推動了楚國國力的提升。《史記吳起列傳》記載“南平百越;北並陳蔡,卻三晉;西伐秦。諸侯患楚之強。” 不過,楚國的強大對吳起來說並非好事。吳起在前線大獲全勝,楚悼王太高興了,直接笑死了。吳起之後回國奔喪。作為楚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令尹,吳起逃不過貴族團體的反攻倒算。於是就有了“群臣亂王”的那一幕。 平心而論,吳起在遭遇貴族反攻倒算的時候,多半已經意識到自己活不成了。所以,吳起恐怕心裏想的所有事,就是如何讓楚國借這次動亂,徹底走向深化改革的正軌。 於是,吳起臨死前死死抱住楚悼王屍體,大喊“群臣亂王”,其實是要置保守派於死地。因為,射殺吳起的人,不免會射傷楚悼王屍體,這些人都必須死。 最終,新楚王車裂了吳起的屍體,也殺死了所有參與圍攻吳起的人。 這一劇情,後來被《大秦帝國》所采納,商鞅本來是起兵作亂被殺後五馬分屍,結果在小說和電視劇中,成了自願被車裂。而秦惠王也以此為由徹底清理了秦國的保守派。 後來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秦國的商鞅死了,但是商鞅之法成了秦國不可動搖的根本大法。可是,楚國的吳起死了,楚國卻再也沒人敢繼續變革了。 商鞅和吳起,都是被公叔痤排擠的衛國人,一個幫助秦國,一個幫助楚國,結局如此相似。只可惜,楚國舊貴族根基太深,吳起變法最終幾乎全部被廢止。而楚國,也一步步走向了滅亡。 《吳起被殺時,為何死死抱住楚悼王屍體?知遇之恩還是滔天謀略?》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吳起被殺時,為何死死抱住楚悼王屍體?知遇之恩還是滔天謀略?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