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以軍功賜田,不怕土地不夠分嗎?1976年出土秦簡方知商鞅之才》 秦國在春秋時期還只是一個邊陲小國,在齊、晉、楚等國參與的中原爭霸之戰中,秦國根本算不上什麼主角,秦穆公雖然有進軍中原的野心,但在殽之戰以及彭衙之戰中接連敗於晉國後,也暫時放棄了東出中原的打算。 秦穆公及時調轉方向,將秦國發展的重心轉向西邊,於是秦國稱霸諸戎。 到了戰國初期,魏國君主魏文侯啟用李悝主持變法,同時命吳起主持魏國軍事領域的改革,戰力無雙的魏武卒就是在吳起手中組建起來的,此後魏國奪取秦國河西之地,一度成為抗擊秦國的主要領導諸侯國。 敗給魏國令秦國上下倍感恥辱,所以秦孝公即位後便決定效仿魏國變法圖強,力圖改變“諸侯卑秦”的恥辱現狀。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一位名叫衛秧的人才聽聞秦國君主發布求賢令,便由魏入秦,此人便是日後名震天下的“商鞅”。 商鞅主持秦國變法 商鞅出身於衛國公族,不過衛國一直是三流小國,所以商鞅的王室身份並不值得張揚,商鞅少年時便喜歡刑名之學,在魏相公叔痤門下做事,而公孫痤雖知曉商鞅的才華,但他卻沒有向魏國君主推薦商鞅,因為他擔心自己的地位會被商鞅取代。 直到公叔痤病重時,他才向魏王交代要重視商鞅,然而此時的魏國雖然不及魏文侯時期那麼輝煌,但有大將龐涓以為後盾,魏惠王仍有爭霸天下的野望,而當時天下大多數英才也都傾向於加入強大的魏國以施展抱負。 因此魏惠王對公叔痤舉薦的商鞅有些不以為意,所以也就沒有遵從公叔痤“王即不聽用鞅,必殺之”的臨終囑托。商鞅在魏國得不到重用,自然要去別國尋找出路,這時正值秦孝公發布《求賢令》,誠意十足向天下招賢納才,商鞅便由魏入秦。 商鞅來到秦國之後向秦孝公展示自己的強國之術,秦孝公被商鞅的才華震撼,決定支持商鞅在秦國實行富國強兵之變革,這才有了“商鞅變法”的前提。 那麼商鞅到底變了什麼法呢? 首先是認可土地私有化,廢除井田制;其次是鼓勵農桑,重農抑商,再其次是推行郡縣制度,加強朝廷中樞對各地的管轄力度,最後則是廢除貴族的世襲特權,按戰功賜爵賜田。 尤其是最後一條變革,讓普通民眾也能通過戰功來獲得爵位和土地,極大振奮了秦國民眾參軍的熱情,對於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普通民眾來說,最不值錢的就是他們的性命,他們大可上戰場“賭”一把,輸了不過是丟命而已,而要是贏了,子孫後代都能享受到榮華富貴。 秦國軍功爵位的含金量很高 在這種心態的驅使下,秦國男丁們踴躍參軍,使得秦國原本招兵困難的局勢很快得到逆轉,在爵位和土地的誘惑下,士兵們悍不畏死,打出了秦國的威風,而“秦銳士”之名也響徹天下。 而秦軍戰鬥力強大的底牌就是源於這一套“二十級軍功爵位制度”。 眾所周知,在先秦時期,貴族和平民之間具有不可跨越的鴻溝,貴族永遠是貴族,而平民世代只能為平民,在那個時代,不管你多有才華也無法躋身上流社會,人們唯一重視的就是你的“血統”。 貴族內部的爵位等級分為五等,即公、侯、伯、子、男,這也是我國最為古老的身份等級制度,而商鞅則對這一制度進行了更加具體地細化,同時打通了各階級之間的人才流通,讓平民、寒門也有機會實現人生逆襲。 而要實現人生逆襲,唯一的機會就是“軍功”,因為軍功可以換爵位、抵罪、抵徭役,而軍功則是以敵人的頭顱數量來計算。 如果秦卒在戰場上斬殺了敵人一名甲士並將其首級帶回,那麼該秦卒就會獲得“公士”的爵位,同時獲得田地一頃、住宅一處以及奴仆一個。如果取得兩名敵人甲士首級,父母若是囚犯可赦免其罪行,妻子若是奴隸也可轉為平民。 隨著軍功的積累,賞賜也會越來越豐厚,在軍中的待遇也會得到提高,比如無爵位的秦卒只能吃糠咽菜,而有爵位的秦卒不僅能吃到精米,同時還有菜羹,除此之外,爵位越高,每年得到的祿米也就越多。 軍功賜田的兩個附屬規定 而且,古代平民大多沒有土地,他們都是為貴族打工,為什麼古代會有“賣身葬父、母”的悲劇,其歸根結底就是因為所有土地都是地主和貴族的,並不是你隨便挖個坑就能埋的,而軍功賜田體系則讓平民也有機會獲得土地。 不過軍功賜田體系也有一個問題,那就是秦國的土地資源就那麼多,商鞅就不擔心未來有一天土地不夠分嗎?其實這一點商鞅早就考慮到了。 據1976年出土的雲夢睡簡記載,商鞅早就為此想到了解決方法,他為軍功爵位制敲定了兩條附屬規定。一是“降爵繼承”,憑軍功獲得的爵位可由子嗣繼承,但繼承的前提是爵位降兩級,比如父親的爵位是第三級“簪嫋”,那他的兒子也只能獲得第一級“公士”的爵位以及待遇。 另外一條規定則是“身死奪田”,即爵位所有者死亡後,除了由子嗣繼承的土地外,其餘土地一律收歸國家所有,再由國家賞賜給其他立有軍功的秦卒,這意味著土地可以不斷循環使用,秦國不用擔心無地可賞。 商鞅正是憑借這兩條來保證以後秦國有足夠的土地資源來賞賜有功之士,有效避免了世襲制的弊端。 軍功爵制為秦國崛起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軍功爵制帶來的巨大激勵下,秦國得以集全國資源投入到戰爭中,並且做到以一敵六的壯舉,最終一統天下,不過,在秦始皇統一天下後,憑借軍功選拔人才的方式顯然已經不再適用於當時的社會發展。 不管怎樣,說商鞅是秦國統一天下的最大功臣,相信誰也不會反對,可惜在秦孝公去世之後,商鞅慘遭極刑,沒有避免功臣“兔死狗烹”的結局。商鞅為秦國強盛殫精竭慮了一輩子,結果卻落得如此下場,實在令人感到惋惜……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圖文萬粉激勵計劃# 《秦國以軍功賜田,不怕土地不夠分嗎?1976年出土秦簡方知商鞅之才》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秦國以軍功賜田,不怕土地不夠分嗎?1976年出土秦簡方知商鞅之才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