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繼光、俞大猷、李如松都是倭寇克星他們三人誰第一給你算明白》 倭寇和日軍的人頭在明朝非常值錢,是和蒙古人頭等值的軍界硬通貨,戚繼光、俞大猷、李如松三人是明軍中乾掉倭寇、日軍最多的三個將領,那麼他們之中誰才是NO1? 本文采用的數據都是明實錄中的斬首數字總結,數字並不完全正確,因為明朝對斬首有非常嚴格的要求,很多殺敵數字並不計算在內,但這個標准對三位名將都是公平的,可以作為權威參考資料。 根據明實錄的記載,戚繼光斬首總數字是7696人,俞大猷的斬首總數字是16076;李如松的斬首總數字最少,只有2278人.上述數字裏,戚繼光的殺敵數字最明確,他老人家殺的都是倭寇,戚繼光在薊鎮總兵任上並沒有斬首數字上報.俞大猷的斬首數字要縮水一半,因為他的戰績中至少要去掉和少數民族作戰的古田之戰(斬首7460)和嘉靖42年以來的剿匪作戰(斬首1493人),按照明朝政府的斬首標准這兩戰的含金量要縮水好幾倍。 所以俞大猷斬首倭寇的數字應該減去這8953人,斬首倭寇數字應該是7123人左右。更有意思的是俞大猷的殺敵數字中還有2200人和戚繼光是重複的,這是因為在1563年爆發的平海衛之戰是俞大猷和戚繼光聯手作戰,此戰明軍集中了2萬兵力,倭寇數量6000人,交戰開始後3000名倭寇帶著錢物跑路,剩下的3000倭寇遭到了俞大猷和戚繼光左右開弓一樣的暴打(俞大猷在右翼,戚繼光在中軍),戰後倭寇被斬首2622人,其中的2200人就被分別算在兩人頭上(兩人的斬首記錄都寫成了2200人,剩下的給了友軍)。因為這場戰鬥打得漂亮,戚家軍甚至打出了1:163的交換比,嘉靖皇帝和兵部並未對戰果上的BUG進行核實,都把他們算在兩個人頭上。 李如松的戰績也要進行縮水處理,因為他此前還在寧夏之戰四場戰鬥中斬首總數是242人,寧夏戰役的首戰他的斬首數字也只比正德皇帝多兩個,論含金量還差不少。李如松在朝鮮作戰,最大的戰果是收複平壤之戰,一戰取得倭寇首級1647個,其次是拿下了178個日軍首級的開城之戰,名氣很大的“碧蹄館之戰”收獲卻不多,只有首級167個(《敘恢複平壤開城戰功疏》中李如松上承認此戰陣亡官兵二百六十四,傷四十九人,斬獲敵軍首級一百六十七顆)。 “碧蹄館之戰”也可以看出明代首級制度有多麼嚴格,因為此戰日軍出動了小早川隆景(先鋒),立花宗茂、毛利元康、宇喜多秀家、黑田長政等大佬,兵力達到5萬多人,3000明軍處於被包圍狀態,明軍“殺賊數多,因賊眾,不得割首級”,所以首級收獲很少。朝鮮的《宣宗實錄》倒是給出了另一個戰果,那就是明軍死亡數百,斬獲日軍首級上千。 李如松的戰果吃虧,戚繼光的戰果也有不少埋沒的地方,因為戚繼光對抗倭寇的一個竅門就是直接撞船。傳統的日本倭寇船只用木片拼裝而成,只用鐵片進行了簡單連接,在堅固程度上遠比不上中國的福船、廣船,戚家軍遇到倭寇船只經常乘風下壓,“鬥船力而不鬥人力”,像“車碾螳螂”乾掉整船的倭寇,整船的倭寇全喂了王八,戚家軍自然也就少了不少首級。 綜上所述,明末和倭寇(日軍)交戰,戰果最大的還是戚繼光,其次才是俞大猷和李如松。李如松雖然戰果相對較少,戰果卻是在六年內取得的,假以時日也許會有更好的數據,可惜歷史沒有如果。 《戚繼光、俞大猷、李如松都是倭寇克星他們三人誰第一給你算明白》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戚繼光、俞大猷、李如松都是倭寇克星他們三人誰第一給你算明白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