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為什麼要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有何不同,分界點是哪年?_周朝_周天子_洛陽》 原創 很多人都知道,周朝是姜子牙和周文王建立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朝的前身,是戰國時期的諸侯國秦國。很多人對周朝和戰國時期的了解也就僅此而已了。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西周、東周、春秋、戰國這四個歷史時期,都屬於周朝這一個朝代。那麼為何要把一個朝代劃分為四個歷史時期呢?東周和西周的劃分難道只是因為都城位置的不同嗎?這四個歷史時期又有何不同呢? 西周和東周 我們都知道周文王當諸侯的時候叫“西伯昌”,既然叫“西伯”,說明他的國家位於中原的西方。周國的大本營在西方的關中地區(今陝西中部),在周文王時期奪取了洛陽盆地,關中和洛陽是周國僅有的兩片領土。周滅商後,周公(姬旦)大力建設洛陽,把這裏稱之為“成周”,把關中的大本營稱之為“宗周”,並把洛陽定為周朝的新都城,但是後世周天子的統治中心一直都在關中而非洛陽。 關中是“四塞之國”,四面有群山環抱,易守難攻,並且離當時最具威脅的敵人西戎較近,又是周朝發源的地方,所以西周選擇定都於此。洛陽雖然四面也有群山環抱,卻因為地處天下的最中央,四面受敵,易攻難守,不適合作為國都;但是位於天下中央也有優勢,可以有力地控制四面八方的諸侯。 西周最初同時擁有關中和洛陽,國力與諸侯相比成碾壓之勢,關中和洛陽都有廣袤的平原、充足的人口以及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西周以關中為國之根本,以洛陽為控制四方諸侯的根本,所以能長期讓諸侯們都俯首帖耳。 到了周幽王時期,犬戎入侵宗周,打敗了周朝的軍隊,殺死了周幽王,並搶走了宗周。之後周平王繼位,他並沒有為了搶回宗周而和犬戎死磕,而是把已經被犬戎控制了的宗周“賞給了”秦國,自己跑去了洛陽。 從此周國失去了宗周,把國都遷到了洛陽,國力嚴重受損,不僅沒能力繼續控制四方諸侯,還受到洛陽附近鄭國、晉國等大國的威脅和控制。 周朝最初定都於西方的關中,這段時期叫西周,後來定都於東方的洛陽,這段時期叫東周。西周時,是周天子控制諸侯,東周時,是諸侯控制周天子,這是東周和西周的區別。 春秋和戰國 周國遷都到洛陽後,雖然落了難,但畢竟餘威還在,周天子的地位一時半會不會有太大的動搖。再加上當時各諸侯國呈均勢,沒有諸侯敢無視周天子的權威,因為那等同於冒天下之大不韙,當時並沒有哪個諸侯國有實力與全天下對抗。 周平王之後的幾代周天子,都在盡力維護周朝的禮制,大諸侯們的不軌之心因此被壓制;而小諸侯們需要周天子維護秩序,這樣他們才不會遭到大諸侯的入侵,所以小諸侯國都比較擁護周天子。 總而言之,周國東遷之後周天子的權威雖然確實嚴重受損了,但各方諸侯仍需在面子上遵守周朝的禮制。 即便如此,大諸侯國仍需要擴張版圖和勢力,他們找到了一個合理的理由——尊王攘夷。所謂“尊王”,即是討伐那些不聽從周天子命令的諸侯,以尊王室;所謂“攘夷”,是指討滅入侵中原的夷狄。當時周天子勢微,無力保護北方的諸侯國,北方一些蠻夷就開始入侵中原,他們搶走了一些華夏族弱國的土地,並賴在中原不走。 做“尊王攘夷”之事可以收獲美名,並且可以合情合理地攻打某些國家,既能擴張版圖,又可以獲得威望,是一舉兩得的好事。春秋時期就有五位霸主行尊王攘夷之事,這些霸主雖然經常打仗,卻極少搶占其他國家的土地,除非是一些國家太過暴虐,才會被霸主兼並,總之春秋時期諸侯見的競爭不那麼激烈,仁義禮讓之風盛行,各國君主並不熱衷於擴張版圖,都想著聯合在一起維護整個華夏族的利益。 到了後來,周天子的威嚴越來越弱,不守規矩的諸侯也越來越多,周朝的禮制逐漸敗壞,諸侯們也不再團結了,而是互相征伐、互相兼並。從前諸侯間互相謙讓,後來則是互相算計;從前君臣之間互相恪守本分,後來一些有權勢的臣子就開始篡奪君主的地位。 春秋與戰國的分界點大概在三家分晉和田氏代齊這段時間。晉國和齊國都是周朝分封的國家,這兩國國君的地位受到周朝禮制和周天子的保護,後來晉國的韓、趙、魏三個家族瓜分了晉國,齊國的田氏取代了之前的國君姜氏,周威烈王反而第一個站出來承認這些亂臣賊子篡國的事實。 三家分晉和田氏代齊之後,周王室威嚴掃地,周朝的禮制成了笑話。再也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制約秦、楚、齊、韓、趙、魏、燕七大諸侯,他們肆意挑起戰爭,持續數百年的戰國時期便開始了。 《東周為什麼要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有何不同,分界點是哪年?_周朝_周天子_洛陽》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東周為什麼要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有何不同,分界點是哪年?_周朝_周天子_洛陽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