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出土一奇特酒杯,裏面的酒怎麼喝都喝不完,X光一照找到原因_酒器_鸚鵡螺_時期》 原創 之前說過古墓裏的酒,說有人特意盜取古墓裏的酒出來賣。 (詳情可見《盜墓賊喝下古墓中的老酒,2天後被發現,醒後說了句話至今成笑柄》這篇文。) 現在來說說古墓裏的酒杯。 酒一誕生,酒器也應運而生,酒文化出現,酒器文化也緊隨其後,以至於什麼樣的酒怎麼樣喝,什麼樣的酒用什麼盛,都有講究。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古代的酒種類多,酒器更是令人目不暇接。 如果從制作的材料分,酒器大致可以分為14種,即:天然材料酒器、陶制酒器、青銅制酒器、漆制酒器、瓷制酒器、玉器,水晶制酒器、金銀酒器、錫制酒器、景泰藍酒器、玻璃酒器、鋁制罐、不鏽鋼飲酒器、袋裝塑料軟包裝,紙包裝容器。 如果按用途分,可以分為煮酒器、盛酒器、飲酒器、貯酒器。 “非酒器無以飲酒,飲酒之器大小有度” “飲酒器”就是我們常說的“酒杯”。 所以必須知道酒杯不是都長玻璃杯那個樣。 商周時期的主要是青銅器酒杯,器型如爵、角、觥、觶,然後才是杯。 所以有成語“觥籌交錯”,意指許多人聚在一起飲酒的熱鬧場景,而這種熱鬧還多帶一點奢靡無度在裏面。 秦漢時期則是在青銅酒器的基礎上,發展出漆制酒器、瓷制酒器、玉器,器型諸如壺、尊、鐘、鈁、卮,然後是耳杯。 “耳杯”指的就是“羽觴”,故有行酒叫“行觴”,稱酒政為“觴政”,曹植詩雲:“盛以翠樽,酌以雕觴。”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古代飲酒高峰期,不過因為戰爭的緣故,他們對酒器倒沒有太多的發展,捧著喝都可以。 劉伶酒賦名篇《酒德頌》:“捧罌承槽,銜杯漱醪,奮髯箕踞,枕曲藉糟,無思無慮,其樂陶陶。” 所以不難發現,這段時期他們甚至還有原始社會時期常常使用的獸角杯以及各類殼杯。 今天主要說的“東晉鸚鵡螺杯”就是典型的殼杯。 1965年江蘇省南京市的象山,考古專家發現了一片兩晉時期的墓葬群,從墓志上大家發現這是東晉尚書王彬的家族墓地。 他們的墓葬按長幼尊卑和時間先後,非常有秩序的分布在象山。 不過奇怪的是大家並沒有發現王彬的墓,只有王彬四子王興之夫婦墓、長女王丹虎墓、王興之長子王閩之墓、王彬繼室夫人夏金虎墓。 因為面積達5萬平方米,目前出土的隨葬品也有230餘件。 其中一件鸚鵡螺杯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鸚鵡螺杯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非常常見,如唐駱賓王《蕩子從軍賦》:“鳳凰樓上罷吹簫,鸚鵡杯中休勸酒。”李白《襄陽歌》中:“鸕鶿勺,鸚鵡杯,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 一些史料中也有關於它的說明,如明代曹昭《格古要論》記載:“鸚鵡杯即海螺盞,出廣海,土人琢磨,或用銀或用金鑲足。”《異物志》載:“甚詰曲,可以藏酒。” 也就是說鸚鵡杯並不是鸚鵡做成的杯子,而是鸚鵡螺去除柔軟的肉體之後,承酒且可飲酒的酒器。 不過因為只是古籍中有,還沒有人見過,一開始大家還以為是冠或者盔,考古專家還倒扣著拍下了它的第一張圖片。 後來經過多方研究才確定它是一只鸚鵡螺杯,而這時候又發現了一個神奇現象。 就是往裏面倒酒,好像怎麼也倒不滿似的,把它倒出來的時候,也涓涓細流仿佛永遠喝不完一樣。 這一點似乎也跟《南海異物志》所載“酒在內自注,傾覆終不盡”一模一樣。 那麼是什麼原因讓這只鸚鵡杯如此神奇? 考古專家想方設法要看裏面的構造,但很顯然根本不可能,因為這只杯子肯定是不能劃開的。 用放大鏡之類的儀器,也只是能看到一小部分,且還得打著手電筒,反正非常之別扭。 直到後來有人提醒考古專家用X光,一切才迎刃而解。 X光可以透視,看到人類、植物、動物,部分物體的內部,於是這只鸚鵡螺杯無所遁形。 原來是因為裏面自然形成了一個水車輪片狀,可以貯藏酒,有的可以藏4斤酒,而倒的時候又因為這樣所以倒得比較慢,顯得倒不完。 難怪會有用鸚鵡杯來罰酒的記載! 不過現在這樣有趣的酒杯大家是不能擁有了,只能擁有一些陶瓷或者其它材料仿照的,因為鸚鵡螺如今被科學家稱為“活化石”。 在中國它還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雖然並不稀有,但如果要售賣,每只需要交3萬元資源保護費。 所以想買的人大概率會買到假的,買都真的那又算從犯了。 怎麼說,想想如今千篇一律,只是玻璃或者陶瓷或者塑料的酒杯,就不得不感慨還是古人更會享受生活。 《古墓出土一奇特酒杯,裏面的酒怎麼喝都喝不完,X光一照找到原因_酒器_鸚鵡螺_時期》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古墓出土一奇特酒杯,裏面的酒怎麼喝都喝不完,X光一照找到原因_酒器_鸚鵡螺_時期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