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清朝妃子被臨幸的全過程,別再被電視劇騙了,真實是如何?_皇帝臨幸_燕喜堂_寢宮》 原創 在很多清朝宮鬥劇中,我們都能看到一個很香豔的情節:妃子每到被皇帝臨幸之時,總是會香湯沐浴,然後赤著身子被裹進一床棉被中,然後由敬事房的太監抬著,去皇帝的寢宮相會。 但是在真正的歷史上,情況卻完全不是這樣。那麼,歷史上真實的情況如何呢? 電視劇中的這個場景,是真的有記載,還是純粹地杜撰呢?下面我們就來說一下。 首先,我們來說一下敬事房。敬事房是清朝宮廷中,隸屬於內務府的一個部門。 在民間的傳說裏,敬事房是管理皇帝房事的部門。 其主要的工作,除了如上面所說的那樣,把妃子扛到皇帝的龍床上之外,還負責記錄皇帝臨幸的檔案。 比如說某某妃子在哪年哪月哪日的哪個時刻被臨幸,以備妃子有了身孕後好核對。 但實際上,這是對敬事房職能的一種訛傳。真正的敬事房,根本不是管這些事情的。 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中說,敬事房“專司太監的賞罰”。 而一些清宮的檔案也顯示,敬事房主要的職能是管理宮女太監,以及在內廷和外廷之間,幫助傳遞聖旨。 所以,在敬事房的人員配置上,才會有滿蒙漢三個書房的總管。 敬事房的總管太監,在清朝宮廷內是權力極大的。 清朝的其他太監,品級都很低,只有敬事房的總管太監,品級才能達到正四品。 歷史上的幾個極品大太監,比如安德海、李蓮英、崔玉貴等人,才有資格當敬事房的總管太監。 清朝雖然是滿族建立的政權,某些規矩顯得比較“野”,但是也絕不至於讓一個負責聖旨和內廷管理的部門,去監管皇帝的房事。 否則,他們一個說漏嘴,宮闈大內的香豔秘密,豈不就是盡人皆知了?所以這一點根本站不住腳。 敬事房不負責房事,那麼皇帝臨幸妃子的情況,就肯定與影視劇中不一樣了。 真實的情況,也確實是不一樣。 說到這裏,我們就不得不提一下燕喜堂,一個清朝後妃們的集合場所。 燕喜堂是皇帝寢宮的西耳房,位於故宮養心殿的後側。 每天下午兩點之前,妃子們就會從如意門進入,在此集合,等待皇帝召見。 而皇帝通常是在下午兩點用晚膳,吃飯前就會有太監拿上綠頭牌子,請皇帝“翻牌子”。 皇帝翻了誰的牌子,那麼太監就會到燕喜堂通知對應的妃子做好准備。 至於其他的妃子,就會各自散去。 如果當天有哪個妃子來了月事,或者身體有病,要提前告知太監,將自己的牌子撤下來,並且告知皇帝。 皇帝選中了當天侍寢的妃子後,這名妃子就會來到前殿,與皇帝一起用晚膳。之後,該名妃子會陪伴皇帝,度過一段比較休閑的時光。 兩人可能一起看看書說說話,或者一起到禦花園走一走。這一個過程,與尋常的老百姓夫妻並無太大區別。 等到晚上八點左右,則會有專人伺候妃子洗浴,然後妃子和皇帝就會自然而然地上床就寢。 整個過程還算是比較人性化,並不像影視劇中的那樣霸道。 而且,我們在這裏,也要就手破掉另一個謠言。 傳說中,敬事房的太監還有一個職能,就是在寢宮外面“聽窗根”,計算皇帝臨幸後妃的時間。 如果皇帝和妃子在一起的時間過長,就會有人在外面高聲呼喝,然後強行打斷二人的好事,將妃子接走。 事實上,雙方顛鸞倒鳳之後,妃子確實要自動退出寢宮,不能在寢宮過夜。 這是因為,皇帝第二天四五點鐘就要起床。妃子侍寢時間過久,怕皇帝第二天休息不好。 但是,當天侍寢具體的時間長短,並無具體限制,更無人敢強行打斷。 畢竟皇帝是九五之尊,誰又敢讓他不痛快呢? 那麼,離開皇帝寢宮的妃子,又要何去何從呢?是不是被棉被裹起來送走呢? 當然不用。妃子在侍寢後,通常是自行走回自己的居所。 如果當天皇帝開心,就有可能讓妃子在燕喜堂留宿一宿。 要知道,燕喜堂是西耳房,而東耳房名叫體順堂,那是皇後的居所。 妃子在燕喜堂留宿,那就是皇帝所給的格外恩典了。 當然,以上的這個流程,僅僅是對應妃子的。 皇後在這方面擁有特權,可以不用皇帝翻牌子就能侍寢,這是“東宮之主”的特權。 另外,還有一個特殊情況,就是皇帝出巡。 皇帝出巡之後,這些妃子侍寢的規矩就比較隨便了,往往是皇帝住在哪兒,就直接讓太監召喚自己喜歡的妃子去哪兒侍寢。 但是不管在哪裏,都沒有影視劇中表現的那樣惡俗和香豔。 事實上,清朝宮廷的秘聞,遠不止妃子侍寢這一條。 還有很多,諸如所謂的“暖腳奴”制度,也是假的。 之所以會有這麼多假的秘聞流傳於世,主要的原因就是與清朝和當時文人的特殊關系。 清朝雖然是以武力定天下,但是不管是順治還是康熙,都知道“能馬上打天下,不能馬上治天下”的道理。 所以他們等到天下稍定後,就開了所謂“博學宏詞科”,廣招天下文人。 但是,也有一大批人不聽他們的召喚。 有些人的表現是不配合,比如“八大山人”朱耷,和全才傅山傅青主。 也有些人是直接扯旗造反,比如說張煌言。 文人的手未必可以動刀,但是絕對可以寫東西來惡心人。 所以有清一朝,各種香豔的所謂“宮闈秘事”就沒有斷過。 主張反清複明的張煌言,就曾寫下了著名的《建夷宮詞》,以諷刺的口氣造謠,說孝莊太後下嫁給了多爾袞。 雖然這個謠言,至今未被證偽,但是也同樣無法證實。但是,文人捏造清宮密事的這個趨勢,已經是很清晰的了。 接下來的二百多年,清朝雖然通過自己“改良”過的科舉,將很多文人框入了牢籠之內,但是卻仍更多的文人終生不得志。 因此,清朝出了很多小說大家,比如說寫《紅樓夢》的曹雪芹,和寫《聊齋志異》的蒲松齡。 就連官拜左都禦使的紀曉嵐,也利用業餘時間,寫了本《閱微草堂筆記》。 除了這些著名的作品之外,其實在社會上流傳最廣的,還是寫清朝宮廷密事的筆記小說。 相應的,這類作品的“潤筆”也比較豐厚。用今天的話說,就是“流量大”。 清宮小說的暢銷,是老百姓反清心理,和文人生存需要共同作用的結果。 而在清朝晚期,隨著朝廷對國家控制力的下降,街頭巷尾的各種謠傳也就越來越多了。 我們如今聽說過的很多故事,也都是此時開始流行的。 我們熟知的雍正篡位、乾隆是漢人後裔等等傳說,就都是此時出現的。 到了民國初年,有人將這些傳說編輯成冊,出了一本刊物,名叫《清代野記》。 而影視劇中的那種妃子的獨特侍寢方式,就是這裏面記載的。 至於這本刊物所載內容的來源,我們已經無從考證。 而我們前面所說的,皇帝在燕喜堂召見嬪妃的事情,卻是在皇帝的《起居注》中有明確記載的。 一個是正式的歷史檔案,一個是坊間流傳的地攤文學,誰更可信已經不言而喻。 影視劇中的那種侍寢方式,其實是民間文人為諷刺清朝帝王而編出來的。 而如今,很多人卻深受影響,將這個謠傳當成了現實。這對於歷史研究的嚴肅性,是沒有什麼好處的。 希望大家在觀看影視劇時,能有一個分辨事實的能力,不要被一些情緒化的東西所左右。 《這才是清朝妃子被臨幸的全過程,別再被電視劇騙了,真實是如何?_皇帝臨幸_燕喜堂_寢宮》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這才是清朝妃子被臨幸的全過程,別再被電視劇騙了,真實是如何?_皇帝臨幸_燕喜堂_寢宮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