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中的徐州美食,帶你感受舌尖上的文化》 閒趣的歡樂生活 1 東坡肉 《燉肉歌》 蘇軾 洗凈鐺,少著水,柴頭罨煙餡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食,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美食導讀 東坡肉原形是徐州「回贈肉」,為「東坡四珍」之一。雖然它是江南地區漢族傳統名菜,但最早的發源地卻是徐州。東坡肉用豬肉燉制而成,慢火,少水,多酒,是製作這道菜的訣竅。一般是一塊約二寸許的方正形豬肉,一半為肥肉,一半為瘦肉,入口香糯、肥而不膩,帶有酒香,色澤紅亮,味醇汁濃,酥爛而形不碎,十分美味。 2 蝴蝶饊子 《寒具詩》 蘇軾 縴手搓成玉數尋,碧油煎出嫩黃深。 夜來春睡無輕重,壓扁佳人纏臂金。 註:「寒具」是饊子兩漢時期的別稱 美食導讀 徐州的蝴蝶饊子以其香脆、咸談適中、饊條纖細、入口即碎的特點,贏得人們的喜愛。饊子也常被百姓作為一種中藥而採用。故此,徐州民間常用饊子泡湯,配以延胡索、苦楝子治療小兒小便不通;用地榆、羊血炙熱後配饊子湯送下,治療紅痢不止。尤其是產後婦女,在月子裡喝紅糖茶泡饊子,以利於散腹中之瘀。不過徐州人最喜愛的食法是烙饃卷饊子,配以稀粥,吃起來愜意舒坦。 3 烙饃 《烙饃詩》 南宋民謠 圓圓小餅徑尺長,根根饊條黃脆香。 外軟里酥餅卷饊,送與抗金英雄嘗。 美食導讀 烙饃是徐州民間特有的面點,歷史悠久。烙饃製作的炊具是直徑尺余的鐵鏊子、一根棗核式的擀麵軸、一根扁竹劈子。饃的食法多種多樣,不僅可卷葷裹素,還可用蔬菜或其他餡料做成菜合。如在和面時加進芝麻,放入糖或鹽烙成半熟的饃,放入油鍋中炸至金黃,吃起來更加香脆可口,別具風味。用綠豆面做成烙饃,用羊肉湯或丸子湯煮饃,則是徐州一帶別具特色的吃法。 4 金絲纏葫蘆 《詠楂糕二首》 佚名 (一) 紅如朱染透如晶,色似珊瑚質更瑩。 金桂飄香果酸釅,味回津液兩頰生。 (二) 采來山果助加餐,美媲明珠餉玉盤。 萬縷千絲妙手巧,延年益壽似霞丹。 美食導讀 徐州烹飪界素以拔絲技藝著稱。「金絲纏葫蘆」即拔絲楂糕,系彭門徐州廚行宗法的一大絕技,執烹飪之牛耳,獨擅其美,自古迄今久盛不衰。其原料選用桂花楂糕。桂花楂糕是以山楂、白糖和桂花醬製成,為徐州特產。《銅山縣誌》記載:「土人磨楂為糜,和以飴,曰楂糕。」此菜的特點是酸甜相兼、金絲纏繞、千絲萬縷、妙趣橫生,且有消積食、散淤血、止痢抗菌之功效。 5 彭城魚丸 《題銀珠魚》 李蟠 鯉魚脫身化銀珠,多味龍骨腹中囿。 大海漂浮王子衣,彎刀紛綸糖醋溜。 點化餚羹瑤台獻,千載毛遂遺風留。 美食導讀 彭城魚丸,又名「銀珠魚」、「魚粉珠」,是徐州傳統名菜之一。康有為曾書寫對聯贊道:「彭城魚丸聞遐爾,聲譽久馳越南北」,因此得名彭城魚丸。據傳,它是清朝康熙年間「悅來酒家」廚師李自嘗所創(一說名廚翟世青所創)。李自嘗以一尾鯉魚製作出「銀珠魚、醋溜酥魚丁、多味龍骨、魚衣羹」共四色美味,此菜又是四味中之上品,湯汁清澈,魚丸白嫩,最宜老年人食用。 6 五仁油茶 《油茶詩》佚名 俱雲五仁非五人,仁仁取義又銷魂。 千開萬滾多情甚,為伍油茶俱成仁。 美食導讀 「五仁油茶」、「油茶」之稱源於「茶油」,亦稱「茶子油」,是一種具有食療作用的湯點。據《王氏醫案》記載,用茶油與熟面沖成的糊狀食物稱「油茶」,加五仁可醫百病。盛放油茶的是一種用鐵皮扣成肚大嘴長、頂上有口、帶蓋、形似大葫蘆的壺,外面用布包裹起來可保暖,上面有軟帶可背在肩上,便於遛街串巷,到鬧市或娛樂場所等處叫賣。 7 糖醋四孔鯉魚 《詠四孔鯉魚》 佚名 此魚不是尋常魚,前在天池後在徐。 緣何鼻上多雙孔,荷滿微湖香滿渠。 美食導讀 四孔鯉魚是徐州久負盛名的漢族名菜。「糖醋魚」吃起來外酥里嫩,「紅燒魚」吃起來,外潤里嫩。一般鯉魚均是兩個鼻孔,惟銅山縣、沛縣沿微山湖一帶所產鯉魚為四個鼻孔,肥美勝過黃河之鯉。1952年10月29日毛主席來到徐州時曾說,徐州的四孔鯉魚天下馳名。就餐時,廚師特製一道四孔鯉魚,毛主席品嘗後讚不絕口,稱果然名不虛傳。 8 羊方藏魚 《羊方藏魚歌》 豐縣民謠 豐生豐長漢高祖,魚汁羊肉飽口福。 東征西戰探故鄉,樂吃魚汁羊肉方。 美食導讀 此菜系彭城古典菜,始於彭祖。據《大彭烹事錄》記載:它是把羊肉割開將魚藏入,與羊肉同燉,至魚熟取出,然後食之。羊方藏魚還是漢高祖劉邦青壯年時所愛吃菜餚之一。羊方藏魚的製作,古法取材十分講究,夏秋季用羯羊配鯽魚,冬春季用閹過的牝羊配鱖魚。其菜的特點是原汁原味,滋濃味醇。 《古詩中的徐州美食,帶你感受舌尖上的文化》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古詩中的徐州美食,帶你感受舌尖上的文化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