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電影背後的歷史細節:四行倉庫原是第88師指揮部》 淞滬會戰第一批投入上海前線的,是三個德械師:第87、88師和第36師。其中,孫元良的第88師,負責堅守閘北核心陣地。死傷慘重,陸續補充兵員達七次之多,老兵只剩下不到十分之二三。從1937年8月13日開戰,到10月25日,戰局突變:日軍攻陷上海外圍大場鎮,完成了對上海市區中國軍隊的合圍之勢,聚集在閘北周邊的中國軍隊,必須西撤了。 蔣介石命令淞滬會戰前線總指揮顧祝同,全軍撤退時,留下第88師在閘北地區打遊擊,拖住日軍。顯示中國軍隊沒有放棄上海防守,在11月初即將召開的國聯會議上,爭取政治上的主動,更多暴露日軍侵略的野蠻,和我軍頑強抵抗的決心,博取歐美國家的同情,以便獲得盡量多的國際援助。顧祝同立即給孫元良打電話,轉達了蔣介石的命令。孫元良堅決反對,認為把全師作為孤軍留下來,毫無意義,純粹是送死。並派出第88師參謀長,第一時間趕到總指揮部,與顧祝同當年解釋。最後,雙方達成一致意見,顧祝同當場拍板:留下第88師一個營的兵力,固守四行倉庫。即堅決實施統帥的政治目標,又避免第88師做過多無謂的犧牲。 選擇四行倉庫作為最後的陣地,主要有兩點考慮:1、四行倉庫建築堅固,牆壁為鋼筋混凝土結構,裏面存有大量的彈藥、糧食和淡水,甚至還有自來水管,還有通向租界的電話,可以長期堅守。開戰時,一直作為第88師指揮部,對外通訊設施也良好,是一處理想的堅守陣地。2、四行倉庫與公共租界僅一河之隔,蘇州河南面就是公共租界,旁邊還有一個大型煤氣儲存罐,一旦爆炸,將摧毀整個租界地。因此,日軍不敢使用重炮和飛機轟炸,易守難攻。最後,第88師524團第一營,被留了下來,大約400多人。 謝晉元本是第88師旅部參謀主任,第524團原中校團附黃永淮負傷,謝晉元調任。謝晉元是廣東人,黃埔四期生(和林彪同屆),時年33歲。當時國軍的編制,團級不設副團長,有中校和少校團附各一人,中校團附相當於副團長。謝晉元就是副團長。再多提一句:第524團團長為上校韓憲元,廣東人,黃埔三期生。撤離閘北後,參加了後來的南京保衛戰,在雨花台壯烈殉國;原中校團附黃永淮傷愈歸隊後,在後來的中原會戰時守備新鄭,城陷殉國。謝晉元下面,還有一個少校團附上官志標,福建人,軍校軍訓班畢業,時年29歲;營長叫楊瑞符,天津人,黃埔六期生,時年30歲。就是這三個人,領導著全營400多士兵堅守四行倉庫。 一營接到命令後,營長楊瑞符抓了瞎:他手下的部隊,很多聯系不上,有的已經隨大部隊在撤退的途中了。他派出通訊兵四處找自己的部隊,亂作一團,終於在10月26日午夜,全營官兵陸續進入到了四行倉庫。第二天,10月27日,中午一點鐘,戰鬥打響。第三天,10月28日,童子軍楊惠敏(高中畢業生)晚上送進四行倉庫內一面國旗。第四天,10月29日,清晨6點鐘,四行倉庫樓頂升起國旗,迎來淞滬會戰高潮一刻,感動億萬中國人。第五天,10月30日,晚上十二點左右,四行倉庫守軍全部撤出,退入公共租界內。這是一場中外戰爭史上罕見的戰鬥,蘇州河南岸租界區內,歌舞升平,絲毫不受戰爭影響;蘇州河北岸彈片橫飛,一片狼藉。晚上雙方停戰間隙,租界內的報社記者,居然還可以進入倉庫內采訪。同時,也將食品、香煙和報紙帶給士兵們,真是匪夷所思的場景。謝晉元團長為迷惑日軍,接受記者采訪時,對外宣稱守衛倉庫的士兵有800人。從此,八百壯士的稱號就這樣誕生了。 實話實說,整個持續了四天四夜的四行倉庫守衛戰,戰況比起淞滬會戰其他戰鬥,並不算激烈,也沒有動用過重武器,雙方傷亡也不大:我軍四五十人,主要還是在撤出倉庫時,遭到日軍掃射時所致;日軍據說傷亡二百多人。但政治宣傳和凝聚國人抗戰決心方面,四行倉庫守衛戰的意義無與倫比。它也成為一面堅決抗戰的旗幟,始終鼓舞著全體中國人抗戰到底。直到今天,四行倉庫依然成為抵禦外侮、振興中華的精神標志,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國人。 《《八佰》電影背後的歷史細節:四行倉庫原是第88師指揮部》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八佰》電影背後的歷史細節:四行倉庫原是第88師指揮部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