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思考:農村發生的變化,有點兒傷感》 優質創作者鄉裏的主幹道先說幾個小時候在農村的印象吧。我算不上純正的農村人,我的父母是由民辦教師轉正的中小學教師,從有記憶開始,到小學中學基本上都是在農村中小學度過。但筆者的外公外婆和舅舅都是在農村,我對農村的記憶也十分深刻,對農村的感情也很濃鬱。我所在的是鄉政府所在地的農村,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鄉裏,那時候真可以說是鄉一級人口密度挺大,人丁興旺,煙火氣息特別濃鬱。每天早上鄉裏的集市都是很熱鬧的。特別提醒一下,這只是每天本鄉人日常買賣所需而形成的集市,更大規模的是每隔3天一次的“圩”,這個就更熱鬧了,本鄉偏遠村裏的人也會來“趕圩”,還有鄰鄉,甚至是縣城的人也會來“趕圩”,通常正午12點後人們才開始散場離去。我從小到大的生長環境都沒離開過學校,我印象中最深的就是,80年代鄉中心小學的規模一直都保持比較大的規模,學生人數不低於400人吧。我們這個鄉還不是大鄉。那時候是小學五年制,一般每個年級都有2個班,每個班的學生不低於40人。還有一件令我印象極其深刻的事情就是,80年代鄉政府所在地的廣場上(那時候也沒有故意打造什麼廣場,也就是白天集市的地方),晚上經常會放露天電影。《廬山戀》、《小花》、《南拳王》、《閃閃的紅星》,還有令人恐懼的《夜半歌聲》。每到了要放露天電影的日子,看到幕布撐起來了,立刻就有很多人把自家五花八門的凳子拿出來占位子了,誰來得早,誰就占據有利位子。來得太晚的,幹脆就到幕布背面去,電影裏人物舉起左手,看到的就是右手,哪怕這樣,也看得津津有味的。 地裏的苗木後來工作了,離農村就漸漸遠了。只是偶爾做客會去舅舅家,最多也就逗留一兩天。2000年左右,農村人就開始加速離開農村了,離開的途徑一般有這麼幾種。第一種是農村中讀大學出來的,他們在縣城乃至市裏、省城或者別的大城市找到工作,基本上就不用回農村,這也是農村父母對孩子最殷切的期望,這就是典型的“讀書改變命運”。第二種是去大城市打工離開農村的,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就有些腦子比較活絡,比較勤快的農村青年,不甘心窩在農村,覺得沒出息,這一批人早早地往廣東、福建、浙江等地打工。他們中的大多數基本上就在大城市打工,只是回來過年而已,不少人賺了錢就把家安在了縣城。第三種是這些去大城市打工中的佼佼者,這批人算是腦子很聰明,又特別有闖勁的人。他們通過打工積攢了原始資金,也掌握了技術,便組團搞起了創業,比如我們這裏一個鄉鎮,整個鄉鎮都是從事家具行業的,據說如今這個鄉鎮80%的家庭都擁有千萬,至少也是幾百萬元資產。他們大多數都把家安在了大城市,把父母也接過去了。 鄉政府所在地的休閑廣場(平時很少有人出現)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再加上這麼多年來一直提倡“城鎮化”,不少人自然而然就離開農村,農村也就不複往昔那麼熱鬧。主要表現是三個方面:第一,農村中小學萎縮嚴重。文章開頭提到,鄉政府所在地的中心小學在上世紀80年代一般都有不下400人的規模,中學(初中)人數就更多,因為中學還得包括其他各村小學畢業過來的。到了2000年以後,先是農村小學人數慢慢減少,由之前一個年級2個班,後來竟然萎縮到了要辦複式班。小學人數減少得嚴重,中學自然也就同步萎縮。這麼些年,國家對農村中小學教育還是蠻重視,但擋不住這種萎縮的趨勢。所以經常會看到有些建得很漂亮的農村中小學,學生卻沒有多少。有些小學老師,像帶研究生似的,一個班稀稀拉拉的。第二,農村人口越來越稀少。剛開始,從2000年左右,農村人口逐漸減少,但那個時候還不大容易感覺得到。到了近幾年,農村人口稀少的程度就比較嚴重了,就是我所在的那個從小長大的鄉,在鄉一級,白天都很少碰到幾個年輕人,一般留下來的是老人,連孩子也不多見。上個月,我帶女兒到我一個表哥那兒住。他是因為自己在鄉下從事林果業,長年累月就住在鄉裏。我大致看了一下,他家附近那一片,最多也就住了3、5戶人家,都是老人家。到了晚上安靜極了,有種在深山隱居的感覺。至於一些更偏遠的村,人口流失就更嚴重了。至少有一半的村,留下來的都是戀著故土的老人家,有的村,所有人加起來還不會超過10個。這些老人家不是一般的老,而是70多歲以上,一般都是孩子能力不大行,所以,他們寧願選擇老死在祖屋裏。第三,村一級空心化很明顯。農村人口越來越稀少,帶來的結果就是村一級空心化越來越明顯。應該說,這麼多年來,國家對農村的發展的確傾注了很多心血。農村的基礎設施比起我小時候不知道強了多少倍。一般都實現了道路“村村通”。小時候就是鄉裏的主幹道都是那種沙子鋪成的“馬路”,小時候騎自行車最怕的就是在沙地上打滑,很容易摔個人仰車翻。後來農村實行道路“村村通”,基本上做到了每個村的路都是水泥馬路。農村還實行了“新農村建設”,把農田水利設施,乃至於農戶房前屋後都進行了硬化和美化工程,和我小時候比起來,現在的農村的確是越來越幹淨,越來越漂亮了。甚至在不少村落還建好了供村民活動和鍛煉的場所,也配備了一些器材。但很遺憾的是,農村還是一步步萎縮了,人口越來越稀少。 農村的山(種了果樹)有時候帶著家人去郊區,甚至故意去農村跑一圈,在一些曾經人口密集居住的地方,看到的是雜草叢生,房屋空空如也。就連曾經從來不會閑著的農田,種完了稻子後,大約10月中旬開始,就荒著了,啥也不種,就等著來年再種稻子。相應地,縣城的人口越來越密集,範圍越來越大。早晨和晚上,街道上密密麻麻擠滿了人,就是炎熱的大白天,在一些陰涼地方,也擠滿了許多老年人,一眼望去就知道他們都是上個世紀在農村忙碌了一輩子的人,如今年紀大了,孩子們在縣城買了房,把他們安排在縣城安度晚年。總而言之,在我們江西這個人口不到30萬的小縣,農村的人的確是越來越少了,沒有了小時候那種熱鬧,讓人回憶起來,有點淡淡的傷感。 《文化思考:農村發生的變化,有點兒傷感》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文化思考:農村發生的變化,有點兒傷感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