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賡續逢敵亮劍的血性膽氣——從抗戰歷史中汲取打贏智慧③》 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官方帳號無氣不足以勇,少氣不成其師。血性,是革命軍人的脊梁,是勝戰之師的魂魄。“沒有足夠的兵器,且拿我們的鮮血去/沒有熱情的安慰,且拿我們的熱血去/熱血,是我們唯一的剩餘/自由的大地是該用血來灌溉的……”抗日戰爭的硝煙裏,中國軍人以“大刀向鬼子們頭上砍去”的血性膽氣,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甲午戰爭時,日本人形容晚清民眾如“死豬臥地”。但在抗日戰爭中,面對敵我國力軍力的極大懸殊,我軍官兵以血戰到底的氣概展開殊死搏鬥,靠的就是敢於亮劍的戰鬥精神。面對日軍的軍事絞殺、政治拉攏和經濟封鎖,我軍官兵舍生忘死、愈挫愈奮,靠的就是不屈不撓的頑強意志。 抗聯第一路軍警衛戰士一部為什麼追捕楊靖宇的偽通化省警務廳長岸谷隆一郎,在自殺前寫遺書說,“中國擁有像楊靖宇這樣的鐵血軍人,一定不會亡國”? 楊靖宇為什麼新四軍“劉老莊連”明知寡不敵眾,全連82名官兵仍無一退卻,全部壯烈犧牲? 為什麼“狼牙山五壯士”在彈盡路絕的情況下,卻寧死不屈,舍身跳崖? 因為我們這支軍隊具有“一往無前的精神,它要壓倒一切敵人,而決不被敵人所屈服。不論在任何艱難困苦的場合,只要還有一個人,這個人就要繼續戰鬥下去”的鋼鐵意志。氣為兵神,勇為兵本。一名軍人乃至一支軍隊,如果沒有叱吒風雲、氣吞山河的血性,沒有“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勇氣、“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豪氣和“橫掃千軍如卷席”的銳氣,是打不了勝仗的。狹路相逢勇者勝。勇猛頑強、無所畏懼,敢於亮劍、勇於勝利,是軍人血性膽氣的集中體現,也是我軍克敵制勝的重要法寶。正是這種無形利劍和勝戰基因,彌補了我軍武器裝備的不足。據統計,二戰時歐洲戰場斃傷一名敵軍平均耗彈5000發,而我軍斃傷一名日軍平均約需30發子彈。由於裝備落後、缺槍少彈,八路軍、新四軍在對敵作戰時百米內才開槍,一旦交鋒便馬上抵近射擊、投手榴彈,然後以刺刀和大刀肉搏。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在回憶錄中講到八路軍時,用“作戰勇敢、內部團結”來概括。朱德曾說:“沒有政治覺悟的勇敢,只是血氣之勇。有了政治覺悟的自覺的勇敢,乃是大勇。”革命軍人的血性,是一種“自覺的勇敢”,是一種大智大勇,不是不講科學、不求策略、不計後果的“蠻拼”。左權血灑十字嶺,是因為他始終想著勝利;八女投江不偷生,是因為她們始終想著氣節……正是因為懂得為誰而戰、為何而戰,我軍官兵才能橫刀敵陣、瀝血孤營、視死如歸。 八女投江當前,信息化戰爭加速演變,智能化戰爭初見端倪,戰場對決非對稱、非接觸、非線式,摧毀打擊無人、無聲、無形。可以預見,兩軍以堂堂之陣面對面廝殺、刺刀見紅的場景將逐漸減少。但戰爭從來都是血與火、生與死的考驗,無論時代條件如何發展,戰爭形態如何演變,一往無前、所向披靡,都是一支軍隊必備的戰鬥精神;除了勝利一無所求、為了勝利一無所惜,都是每名軍人應有的精神追求。隨著軍事技術不斷發展,裝備因素的重要性在上升,但“贏得戰鬥的勝利是人而不是槍”。在構成戰鬥力的要素中,軍人血性屬於人的範疇,是決定戰鬥勝負的重要砝碼。血性的光芒永遠不會暗淡,血性的追求永遠不能弱化。信息化戰爭的突發性、殘酷性、破壞性,使生死考驗更加嚴峻和直接,高技術裝備的精確性、隱蔽性、智能化,使戰場態勢更加變幻莫測。這對軍人血性的要求不是低了而是更高了,軍人血性對打贏的作用不是減弱了而是更強了。習主席曾贊揚中國人民志願軍英勇頑強的戰鬥作風,強調“我軍曆來是打精氣神的,過去鋼少氣多,現在鋼多了,氣要更多,骨頭要更硬”。以前,我軍用“氣”彌補了“鋼”的不足,彰顯了“氣”的威力。如今,大量新裝備、新武器列裝部隊投入使用,為我們贏得戰爭提供了更好的物質技術基礎。我們在用“鋼”鑄造雄師勁旅的同時,更需要進一步傳承和強化們“氣”盈“骨”硬的優勢,確保在未來戰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作者單位:32126部隊來源:八一評論微信公眾號 作者:蘇新波 《賡續逢敵亮劍的血性膽氣——從抗戰歷史中汲取打贏智慧③》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賡續逢敵亮劍的血性膽氣——從抗戰歷史中汲取打贏智慧③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