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減少汙染排放卻起副作用?科學家新研究顛覆常識》 數碼達人,優質創作者一項新的研究發現,通過減少汙染排放而成功改善了空氣質量,可能對氣候變化總體產生負面影響。來自美國卡內基科學研究院,中國環境規劃院,中國清華大學和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歐文分校的科學家進行的這項研究使用建模方法來分析成功減少二氧化硫等排放的影響,黑碳和有機碳已經對全球氣候變化產生了影響。他們的結果今天發表在IOP出版的《 環境研究快報》上。卡內基科學研究院前博士後,中國環境規劃研究院的主要作者鄭一軒博士說:世界上最大的主要空氣汙染物排放國,例如二氧化硫和黑碳。這些汙染物對空氣質量和公共健康有重大影響,因此中國采取了嚴格的措施來減少這些汙染物。這些措施是有效的,2013年後中國的氣溶膠汙染得到了大幅緩解,並具有顯著的公共衛生效益。” 但是,諸如二氧化硫和黑碳之類的汙染物的變化也會影響輻射強迫(地球溫度的決定因素),而硫酸鹽氣溶膠是大氣中的主要冷卻劑。它和其他氣溶膠會散射和吸收入射的太陽輻射,並與雲相互作用,從而影響區域和全球氣候。鄭博士說:“據估計,2010年人為產生的硫酸鹽氣溶膠使地球平均冷卻了半攝氏度,相當於所有人為產生的氣溶膠引起的冷卻的76%。另一方面,黑碳吸收大氣中的熱量並溫暖地球。因此,了解這些材料的減少對變暖的影響對於未來的緩解氣候變化策略至關重要。” 為了了解中國清潔空氣行動的全方位影響,研究人員分析了2006-2017年中國減少的氣溶膠(和前驅物)排放的近平衡輻射和氣候效應,並以完全耦合的海洋與大氣氣候模型進行了模擬。他們在假設減排持續進行的前提下研究了減排的氣候影響,並且氣候系統具有足夠的線性,因此除其他強迫的氣候影響外,還可以考慮將氣溶膠排放變化的氣候影響考慮在內。他們發現,預計2006年至2017年間實施的中國空氣汙染控制政策可能對氣候產生影響,預計將導致北半球升溫超過0.1°C。中國的減排量不僅在局部而且在遠方都對變暖產生了影響。 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的合著者史蒂文·J·戴維斯教授說:“從2006年到2017年,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長了約54%,二氧化硫排放量減少了約70%,黑碳排放量減少了30%碳排放量,有機碳排放量減少了40%。二氧化碳和氣溶膠排放的分離主要是由於安裝了管道末端控制裝置,該裝置可減少氣溶膠排放,但不能減少二氧化碳。這種脫鉤加劇了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對全球變暖的影響。”卡內基大學的教授肯·卡爾德拉(Ken Caldeira)也是其中的合著者。盡管這看起來可能是氣候的挫折,但我們需要健康的人來幫助解決氣候問題,如果我們要分配更多的資源來分配更好的能源系統,我們就需要減少對由氣溶膠造成的健康損害的支出。幫助人們變得更健康可以是氣候系統的勝利,即使它確實直接導致了氣候變暖。”大家對科學家們的研究有什麼感想嗎?小編真實不敢相信,不知道這樣的研究是否考慮全面呢?大家怎麼看待?可以在下方評論。 《我國減少汙染排放卻起副作用?科學家新研究顛覆常識》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我國減少汙染排放卻起副作用?科學家新研究顛覆常識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