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贊!風雲系列氣象衛星背後的哈工大人》 中國青年報社 徐博明校友2007年,已經60歲的徐博明從上海航天局副局長的崗位上退下來,作為風雲二號總指揮更專心於“風雲”。與其他的風雲二號衛星相比,2012年1月發射成功的風雲二號F星主要做了6大方面的技術改進:包括光譜靈敏度要求更高、增加空間環境探測功能、大大擴展數據采集和轉發能力、提高衛星壽命等。如今,在赤道上空的靜止氣象衛星俱樂部裏,風雲二號已名滿天下。風雲三號衛星工程總設計師 孫敬良院士2008年5月27日11時02分,我國首顆新一代極軌氣象衛星“風雲三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風雲三號”衛星與美國、歐洲新一代的極軌氣象衛星一起成為國際上最重要的三大極軌氣象衛星,已納入世界氣象組織業務氣象衛星系統。“風雲三號”還被公眾親切稱作“奧運星”,為北京奧運會提供精確的氣象保障服務。擔任這一衛星工程總設計師的是在航天界赫赫有名的火箭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孫敬良校友。 孫敬良院士(左)孫敬良於1947年至1950年在哈工大預科班學習,1958年畢業於原蘇聯莫斯科茹可夫斯基軍事航空工程學院。多年來,他從事液體火箭發動機及運載火箭理論與工程技術研究,攻克了“風暴一號”大型液體火箭發動機振動過大的技術難關;主持研制“風暴一號”改進型火箭,確保了“一箭三星”的發射成功,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能發射一箭多星的國家;攻克了“長征三號”運載火箭重大關鍵技術縱向耦合振動的難關,為火箭成功發射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做出了重要貢獻;主持研制“長征四號”運載火箭,使我國成為能發射太陽同步軌道衛星的少數國家之一;主持研制性能好、可靠性高的“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在發射返回式科學試驗衛星中每一次都取得了成功。他曾獲得3項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3項全國科學大會獎和兩項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嚴謹的科學態度和一絲不苟的工作作風,使孫敬良逐步成為航天領域內傑出的火箭專家和領軍人物。孫敬良在航天戰線上奮鬥了60餘年。按說像他這樣的年齡,早該在家頤養天年了。但他卻還每天上班下班,依然擔任著型號的總師,為航天事業散發著光和熱,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古人“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的人生格言。風雲三號衛星型號總指揮 高火山校友改革開放前夕,風華正茂的高火山以優異的成績考入被譽為“工程師搖籃”的哈爾濱工業大學,進入無線電信息工程專業深造。在知識的海洋中他勤奮地暢遊,修完了大學本科的全部課程。20世紀80年代初,高火山來到了他夢寐以求的衛星總體單位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509所,參加了“風雲一號”01批氣象衛星研制,成為當時這家單位向衛星研制領域最高水平沖刺中最年輕的知識分子之一。作為衛星總指揮,高火山像熟悉親生兒子一樣熟悉“風雲一號”、“風雲三號”衛星,每個節點、每個環節,他都了如指掌。他與團隊在10餘年的時間裏,先後將4顆“風雲一號”衛星送上了太空。那一顆顆凝聚著科技人員智慧和心血的衛星,令他魂縈夢繞。他說:“風雲三號”衛星具有全天候和全天時的工作能力,不受白天黑夜限制和各種天氣狀況影響,能實現24小時不間斷觀測服務;不僅能為航空、航海、農業、林業、海洋、水文等國民經濟多領域提供全球及區域氣象信息,還將為研究全球氣候變化規律和氣候預測提供重要地球物理參數。風雲三號、風雲四號衛星型號總設計師 董瑤海校友1986年,從哈工大畢業後,董瑤海來到上海航天局上海衛星工程研究所,多年來一直從事“風雲一號”、“風雲三號”氣象衛星的總體工作。2003年,年僅37歲的他,擔任“風雲三號”的副總設計師。2006年,他擔任“風雲三號”的總設計師。2008年,“風雲三號”交出了令人滿意的答卷。2009年,董瑤海又開始設計“風雲四號”。 董瑤海校友(左二)和研制團隊在一起2016年12月11日,“風雲四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風雲四號”不僅實現了我國高軌氣象衛星的升級換代,進一步提升了衛星氣象觀測能力和水平,而且成功突破了高精度圖像定位與配准、微振動測量與抑制、定量化遙感等20餘項關鍵技術,填補了多項國內技術空白,使我國靜止軌道定量遙感衛星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對董瑤海而言,衛星發射成功並不意味著工作的結束。為了保證衛星的運行質量,董瑤海和他的同事們還要在全國各地對衛星進行實地測試比對。“風雲一號”B星上天後,董瑤海在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待了整整一年;C星、D星測試時,董瑤海更是跑遍了敦煌、烏魯木齊、喀什等地,長期的野外作業使他對西北這片土地充滿了感情。如果說參與“風雲一號”系列4顆衛星的工作是在學習和積累,那麼擔任“風雲三號”、“風雲四號”型號總設計師就是董瑤海厚積薄發的時候了。他說,衛星的設計制造是一項系統工程,是一項全國大協作,就像報紙版面上不能留白一樣,衛星的各個部件環節都要按時推進,缺了哪一部分都不行。哈工大技術為“中國慧眼”保駕護航2017年2月27日,國防科工局聯合中國氣象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新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雲四號”的首批衛星雲圖。9月25日,“風雲四號”衛星正式交付用戶投入使用。微信用戶在啟動程序時,可以欣賞到由我國新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雲四號”從太空拍攝的祖國全景。 “風雲四號”是我國首顆靜止軌道上三軸穩定的定量遙感衛星,首次實現了我國靜止軌道閃電成像觀測。它搭載了全球首個大氣垂直探測儀,國際上首次在單星上同時搭載了“多通道掃描成像輻射計”和“幹涉式大氣垂直探測儀”,以一顆衛星實現了兩顆衛星的功能,是我國氣象領域的一項重大成就。我校化工與化學學院吳曉宏教授團隊研制和生產的低揮發、抗輻照、高太陽吸收率超黑塗層和膠膜,在“風雲四號”氣象衛星主要載荷——幹涉式大氣垂直探測儀中得到成功應用。幹涉式大氣垂直探測儀由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承擔研制,填補人類的高軌三維精細遙感知識的空白,為人類深入研究大氣對流、更精細預測災害性天氣提供了新的可能。為此,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給我校發來感謝信,感謝吳曉宏教授團隊為幹涉式大氣垂直探測儀的研制和生產所作出的重要貢獻。感謝信中寫道:吳曉宏教授團隊研制和生產的低揮發、抗輻照、高太陽吸收率超黑塗層和膠膜成功替代進口,在太陽遮光罩中得到成功應用,為幹涉式大氣垂直探測儀的研制和生產提供了保障。 讓我們為打造國之重器的哈工大人點贊 !來源:哈爾濱工業大學 《點贊!風雲系列氣象衛星背後的哈工大人》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點贊!風雲系列氣象衛星背後的哈工大人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