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街鎮厚街村,歷史底蘊果然夠“厚”》 我閑來無事時,喜歡隨意找一條村子去探索,就這樣漫無目的地穿梭在巷子裏。東莞的村子大多保存著不少歷史建築,每次探索都會有一些令我驚喜的發現。可能很少有人會留意,原來只要在繁鬧的街邊,再往窄巷裏走入幾步,竟有一種時光倒流的感覺。左右斑駁的磚牆,頭頂古樸的屋簷,所有的細節都引導著我去感受更久遠的歲月。 這次我來到的是厚街鎮的厚街村,這裏據說是全鎮發展最早的村。關於它的歷史可追溯到北宋宣和年間,王氏始祖來此地定居,因為地處軍鋪後面,故原名為“後街”。隨著時代變遷,此地人口繁衍,百姓生活豐厚富足,而得名“厚街“。據說在改革開放前,厚街村除了大明塘周邊的中心區域,其他地方都是大片的農田,村民也是在青瓦平房裏擁擠地居住著。而如今的厚街村,早已不是歷史資料所描述的畫面。密密麻麻的房屋,新的舊的、高的矮的,一棟棟緊挨著混雜著,如一座鬱鬱蔥蔥的森林。而農田像被時光吞噬了一般,已完全沒有絲毫痕跡,可能也就只存在於老一輩的記憶裏了。 說到厚街村最有名的建築,應該就是鼇台書院了,它代表著數百年源遠流長的文化傳承,如今依然屹立在此地。然而它畢竟是近些年重建的,多少還是缺乏了一些歲月沉澱後獨有的韻味。我繞過鼇台書院,沿著它的外牆走到背後的村子。很快,我發現了幾座瓦房。它們破舊不堪,牆上標示著”此房屬危房“,隨時都有倒塌的隱患。它們早已被廢棄了,似乎默默等待著自己的結局,任由時光肆意侵蝕。 隨著我在村裏發現越來越多的老房子,我開始觀察它們的細節,試圖去領略當年工匠們的技藝與精神。這些飽經風霜的房子顯得淩亂黯淡,早已被人遺忘在深巷裏。部分房子還有住人,居住者多是上了年紀的老人,或者是操著外地口音的異鄉人。有的老人注視著我,眼神充滿警惕,可能是看我對著老房子仔細打量,擔心我是小偷的緣故吧。深巷裏的時光似乎流逝得十分緩慢,多數來往的人可能都不曾留意,這一棟棟老房子處處散發著藝術氣息。 當我穿梭在深巷裏,許多精美的雕刻,不經意間便出現在眼前。一朵玫瑰浮雕仿佛被凍結在窗戶上方,拱形的窗簷不知已為它遮風擋雨多少年,它早已不再鮮豔,卻依舊綻放著。屋簷下方的木雕描繪著鳥語花香,鳥獸嬉戲在花叢之間,無論時光怎麼流逝,它們也依舊靈動。屋脊像一把雕滿花紋的彎刀,橫放在重重疊疊的瓦片之上,有一些看似神獸的雕像矗立在屋頂,它們形態各異,似乎恪守著守護房子的職責。 這裏的歷史建築太多了,多得超出我想象。以前這裏該是一個多麼繁華的村子,有公祠,有家塾,還有中西合璧的雙層小樓。這些歷史建築都極具個性,獨特的裝飾、精致的細節,無不展現著各自的與眾不同。對比現代新建的樓房,這些歷史建築就像是優雅的老者,即使沉默不語,僅僅站在那裏,便可以感受到它厚實的底蘊。從建築風格的變化,可以發現後期人們越來越追求房子的實用性,比如追求更大的面積或者更低的造價,而這些雕刻藝術慢慢退出了歷史舞台,這究竟算不算審美上的退步呢? 最令我驚訝的是,厚街村裏居然存在著一座大墓。就在密密麻麻的房子中間,突然被白色矮牆圍起了一片寬闊的空地。這不知是什麼年代的墓,可能最初也是存在於山野之間,隨著村子的擴張,它也逐漸被融入了村子裏面。更為奇特的是,墓碑的正前方擺放著四座石棺,可能是一種風水陣法,初見時我為之內心一振,感覺既神秘又詭異。我試圖去網上查詢關於這座大墓的信息,卻一無所獲,可能只有附近的村民才能告知一二了。 就這樣走著走著,我又走出深巷,回到了大路邊上。相隔不過幾十米,卻是截然不同的兩個世界,深巷內寧靜荒涼,而大路上擁堵吵鬧。大明塘市場已被拆除待建,到處都是施工現場。世界正在馬不停蹄地改變著,也不知村子裏的歷史建築還能繼續存在多久呢? 《厚街鎮厚街村,歷史底蘊果然夠“厚”》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厚街鎮厚街村,歷史底蘊果然夠“厚”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