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沿線如何協同發展?打造先進制造業走廊和黃河文化旅遊帶》 大河客戶端大河報大河客戶端官方帳號中心城市在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承擔著重要的職責;黃河流域將形成山東半島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和關中城市群;建議構建西安-洛陽-鄭州-濟南-青島先進制造業走廊和高質量發展軸帶。11月1日,中原區域經濟50人論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專題研討會在鄭州召開,與會專家各抒己見,為黃河流域未來的發展建言獻策。 【落實】落實黃河國家戰略 鄭州市將實施七大工程鄭州如何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這一國家戰略呢?河南省副省長、鄭州市市長王新偉說,鄭州市明確了在國家戰略中的定位,分別是沿黃生態保護示範區,國家高質量發展區域增長極和黃河歷史文化主地標。鄭州規劃建設的核心示範區總範圍為鄭州市全域7446平方公里,重點區域為連霍高速以北沿黃區域的1200平方公里,起步區為黃河桃花峪段至花園口段210平方公里。鄭州將深入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堅定擔當國家中心城市的職責使命,突出抓好核心示範區建設七項工程,自覺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一是生態保護修複工程,全面推進黃河沿岸生態綜合治理,建設森林帶、修複帶、濕地帶、文化帶、休閑帶、生態多樣性保護帶,堅決守住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生態環境准入清單等“三線一單”。同時,紮實開展河湖“清四亂”等專項治理,確保水美、岸美、產業美、環境美,持續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二是防洪安全治理提升工程,堅持“防、治、管”相統一,協同推進上下遊、幹支流、左右岸河道整治,加快“堤(岸)、疏、蓄、滯”綜合合理。謀劃建設桃花峪水庫,高標准建設防護堤,推進灘區居民遷建小區建設。三是優化水資源配置工程。嚴格落實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盡快建設節水型社會,促進農業節水增效、工業節水減排和城鎮節水減損。一方面推進西水東引工程建設,一方面是推進新鄭觀音寺調蓄工程建設,構建以水潤城、人水共生的治水興水格局,以水資源高效利用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四是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工程,打造全國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打造“一廊、四翼、四區、多點”的格局。“一廊”是黃河科創走廊,“兩翼”是高新區和鄭東新區科創兩翼,“四區”是四個開發區產業技術創新轉化中心,“多點”是32個核心板塊創新平台。鄭州將打造電子信息、汽車及裝備制造2個5000億級集群,新材料、鋁及鋁精深加工、現代食品制造3個3000億級集群,智能傳感器、北鬥應用、網絡安全、人工智能、大數據5個1000億級新興產業集群。五是對外開放提升工程,深化“四路協同”“五區聯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以自貿區鄭州片區為引領,以航空港實驗區為載體,以綜合交通樞紐為依托,以開放體系為保障。同時,提速鄭州三期、鄭州南站等重大交通樞紐工程,打造國際交通樞紐門戶、對外開放體系高地、參與國際合作高地。六是黃河文化主地標打造工程,構築“兩帶一心”文旅發展格局。“兩帶”是黃河文化帶、環嵩山文化帶,“一心”是主城區歷史文化展示中心,以此為依托,打造鄭汴洛“三座城、三百裏、三千年”世界級文化旅遊帶。鄭州要打造黃河國家博物館、黃河中下遊分界線標志性建築、黃河文化演藝綜合體,同時籌備世界大河文明論壇,全方位講好“黃河故事”。七是區域協同發展工程,推進“1+4”鄭州大都市圈向更高層級邁進,實現規劃共繪、防洪共抓、生態共保、交通共聯、產業共建、文化共興、服務共享,建立中原城市群聯動發展機制,定期組織召開市長聯席會議。 【觀點1】沿黃中心城市承擔重要職責 應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為承載發展要素和經濟形態的主要空間形式,這不僅使其成為國家和區域增長的動力源,也使其在推動區域和全局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支撐帶動作用。”中國區域經濟學會顧問、中國區域科學協會名譽會長、國家發展改革委原副秘書長範恒山說,作為黃河流域發展能量最大、創新活力最強的載體,中心城市在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承擔著重要的職責。他說,改善黃河生態環境的有效舉措是綜合治理,保護和發展黃河流域的根本出路是綠色發展。沿黃中心城市應以“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為指導,固土、治汙、調沙、節水、增綠等一體謀劃,推動上下遊、幹支流、左右岸等協調聯動,著力系統治理、源頭治理。與此同時,堅持淘汰汙染企業,加強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因地制宜發展潛力產業,全面建立生態化、綠色化的產業結構和經濟體系。同時,應推動城鄉統一規劃、統一建設,促進制度對接和雙向交融,全面消除城鄉二元結構,以城帶鄉、以工助農,加快建設生產發達、生活豐裕、生態優良的美麗鄉村。沿黃中心城市往往是黃河文化的集中承載地,應在系統整理保護的基礎上,積極傳承和弘揚,植根於各種適宜的載體中,對接於新型文化的元素裏,為各類推進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的舉措賦能加核,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凝聚精神力量。範恒山說,沿黃中心城市應把是否改善或改善了多少民生福祉作為衡量工作舉措好壞與效果的標准,從解決人民群眾關心的防洪安全、飲水安全、生態安全和溫飽問題等入手,有針對性的打好各項攻堅戰,持續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愉悅度。 【觀點2】未來沿黃地區將形成三大城市群 應構建制造業走廊和黃河文化旅遊帶“城市常住人口規模在300萬人以上一般稱之為都市或大都市。目前黃河流域已形成鄭州、濟南、西安、太原四個都市,未來還將形成呼和浩特、銀川、蘭州三個都市,輻射半徑均在100公里左右。”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原所長肖金成說。都市圈的最高境界是同城化,現代服務業在核心城市集聚,制造業擴散至外圍地區,核心城市依托外圍地區獲得持續繁榮,外圍地區通過參與分工實現振興。目前,黃河流域依托四個都市形成了四個都市圈,未來還將形成呼和浩特、銀川、蘭州三個都市圈。都市圈的發展,以城鄉一體化為重點,構建新時代融合共享的新型城鄉關系;以市場化為重點,促進都市圈內要素的自由流動。都市圈和城市圈共同構成城市群,各城市發揮優勢,分工合作,結構優化,實現交通一體化、市場一體化、公共服務一體化。根據分析,黃河流域將形成山東半島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和關中城市群。河南大學黃河文明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苗長虹說,黃河流域在暢通國內國際大循環的地位獨特、作用突出。黃河流域貫通東西、暢通國際大循環、聯結南北、暢通國內大循環,在國家雙循環新格局中具有糧食安全、能源革命、陸海統籌、輻射西北、貫通中亞、聯結歐盟等重要的戰略地位。魯豫陝在全國和黃河流域占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建議構建西安-洛陽-鄭州-濟南-青島先進制造業走廊和高質量發展軸帶,推進魯豫陝和黃河中下遊城市群一體化協同合作,構建先進制造業走廊和黃河文化旅遊帶,強化西安、洛陽、鄭州、濟南、青島之間的合作互動,融入國家和全球價值鏈。來源:大河客戶端 編輯:王婉 《黃河沿線如何協同發展?打造先進制造業走廊和黃河文化旅遊帶》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黃河沿線如何協同發展?打造先進制造業走廊和黃河文化旅遊帶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