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德州的一個鄉鎮,人口5萬,陶藝產業遠近聞名,歷史悠久》 文洋木子政府科員劉營伍鄉西傍漳衛新河,北連雙碓鄉,東鄰大柳鎮,南與虎皮張、時集、道口三鄉接壤,交通便利,境內有劉營伍鄉工業園。轄區內公路四通八達,交通便利,通訊設施完善,電力資源豐富。寧北河橫穿鄉境南部。劉營伍鄉位於寧津縣西北部,西部以漳衛新河為界與河北省東光縣龍王李鄉隔河相望。漳衛新河古稱鬲津河,為當年禹治九河之一,屬於黃河下遊一條重要支河。黃河自上遊挾帶泥沙,經過四千多公里的沖洗、沉澱,至此河中泥沙細、密、粘,最適合燒制陶藝制品,其中尤以劉營伍鄉龍潭村馬蹄窪的陶泥最為突出,泥中特有8種微量元素,不經任何添加燒制出的陶器胎骨緊密、色澤光亮。 劉營伍鄉制陶文化歷史悠久,最早可上溯到新石器晚期,屬於龍山文化的一支。七十年代在龍潭考古發現一唐代墓坑,出土7個蟋蟀罐,現藏於濟南歷史博物館,是劉營伍鄉蟋蟀罐制作的最早見證。 現在劉營伍鄉陶藝制品以黑陶、紅陶為主,灰陶占一定比例,多為手制,口沿部分一般都經過慢輪修整,輪制技術革新得到了進一步發展,部分陶器已采用模制成型,因而器型相當規整,器壁厚薄十分均勻,產量和質量都有很大提高。器型以蟋蟀過籠、蟋蟀罐為主,兼有筆筒、陶瓶、陶像、陶盆、陶鼎等,更多器型仍在開發中。 就蟋蟀罐而言,灰陶以素面或磨光的最多,紋飾較少,燒成溫度約為840℃,黑陶、紅陶紋飾較多,有鬥蟋系列、誠信主題系列、龍圖騰系列、花鳥蟲魚系列、國學系列等,紋飾手法以浮雕、銳刻、鏤孔等為主,豐富多彩。黑陶燒成溫度約為1000℃,在燒制時采用封窯煙董的滲碳方法,器表呈現出深黑色光澤,紅陶燒成溫度約為950℃。 憑借得天獨厚的優勢,依靠寧津中華蟋蟀第一縣的盛名,劉營伍鄉陶藝產業發展逐漸壯大,目前擁有西劉、龍潭專業村兩個,從業人員800多人,產品銷往大江南北。劉營伍鄉現已是全國最大的蟋蟀用品集散地,每年都有大量外地客商前來把玩、選購。 美麗的劉營伍鄉歡迎您(圖片資料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山東德州的一個鄉鎮,人口5萬,陶藝產業遠近聞名,歷史悠久》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山東德州的一個鄉鎮,人口5萬,陶藝產業遠近聞名,歷史悠久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