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齊魯大菜”的思鄉之情》 海報新聞大眾報業集團旗下帳號02:38穿上防護服、紮上頭套、套上腳套、戴上口罩、用五步洗手法嚴格洗手、消毒……記者把自己“武裝”得嚴嚴實實,這不是要進入方艙醫院,而是要進入香椿加工的無菌車間。這棵被稱為“齊魯大菜”的香椿芽彌漫著醇厚的香氣,它們在無菌車間裏將被密封並罐裝,很快被送往台灣。這棵“齊魯大菜”的故事,還要從2006年的一次“奇遇”開始說起。 一名台灣客商的“奇遇”“2006年,淄博商廈的集團領導要求我們想辦法參加廣交會,要讓淄博的張莊香椿走向更廣闊的市場。”12月2日,淄博遠方有機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時桂英告訴記者,當時接到領導安排的這個任務之後,她感覺有些棘手,當時廣交會炙手可熱,一個展位不但價格不菲,而且根本就是稀缺資源。這可從哪裏去協調呢?最關鍵的問題是,時桂英沒有把握,就算找到展位,他們要在展位上展出什麼商品呢?張莊香椿?會有客商認可嗎?能有銷路嗎?“當時我們跟臨沂的一家公司共同使用了一個展位,當時這個展位的價格我們要承擔3.5萬元。”時桂英告訴記者,當時,遠方食品參展的產品既有全國首家認證的“香椿芽”“椿芽鹹菜”“有機小米”“有機紅小豆”“山雞蛋”,還有山花椒、山杏仁等。這樣一個價格記者感到非常吃驚,這得賣多少香椿,才能賣出這個展位費來?很顯然,淄博商廈的決策者並沒有這樣來算眼前的利潤,他們的目光投向更長遠的目標。“我記得參加廣交會的第一天,就來了一位姓林的台灣客商。他看到我們展位上的香椿之後,非常驚訝,連聲說,沒想到,沒想到,你們這裏竟然有這麼好的香椿芽!”時桂英想起當年的場景,不由面帶微笑。這位台灣客商名叫林亮,是台灣鴻祥食品的老板。他問時桂英,這種香椿芽多不多?“當時我就跟他說,我們淄博漫山遍野都是這樣的香椿樹。林總認為我吹牛,非要跟著我們回山東來瞧一瞧。”時桂英帶著這位台灣貴客回到淄川梨峪口村的香椿種植基地,林老板一看大為驚歎,用手揉搓了一下香椿葉,香氣濃鬱,立即拍板訂貨。林總提出的是一次訂購20噸香椿芽產品。這麼大的數量,連時桂英也驚訝了。“我當時一咬牙,跟他說,沒問題,一定保證供貨。”時桂英誇下的這個海口,也為淄川區張莊香椿找到了一條長久可靠的銷路,從此,他們展開了長達十餘年的合作。借此,張莊香椿也從淄博的深山走向了世界各地。 一棵“齊魯大菜”思鄉之情“我的親戚是廈門人,他們那邊不吃生蒜,香椿更是不認。我對親戚說,這香椿芽在山東叫‘齊魯大菜’,可是上筵席的。”時桂英將香椿鹹菜涼拌之後,一群南方的親戚吃得非常開心。“齊魯大菜”是時桂英給香椿的命名,但是香椿芽的確也能當得起這個稱號。“這就是說,其實南方人是不吃香椿的,台灣客商林總怎麼會一次就訂購20噸呢?他買回去做什麼?怎麼吃呢?”記者感到有一些不可思議。“是啊,開始我也有這個疑問。後來我才知道,香椿樹在南方長得並不好,比咱們山東而言,香椿樹要少,而且香椿芽的味道,也沒咱們這裏這麼醇正。”時桂英告訴記者,林總開了一個食品公司,他們將香椿放到了方便面的調料包,還做火鍋的底料,他們開發出了很多香椿芽的深加工產品,因此需求量巨大。“台灣的林總,當時只有五十多歲,他從來沒有吃過咱們地道的張莊香椿。所以,第一次在廣交會上品嘗到之後,驚歎連連。”時桂英告訴記者。“林總沒有把香椿芽看做普通的蔬菜,他在這棵香椿芽裏寄托了太多的感情。”時桂英告訴記者,這香椿芽裏面有夢中媽媽的味道。正是如此,香椿芽在台灣一直暢銷不衰,這跟海峽對面的廈門有著很大的不同。 品牌建設帶來發展機遇“我們遠方牌有機食品是全國百佳知名農產品品牌,也是山東省首批知名農產品企業品牌,張莊香椿2009年獲得了中國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去年,張莊香椿還成為淄博市首批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淄博遠方有機食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樊東波告訴記者,梨峪口村附近幾個村地理位置偏僻,山裏生長著各種天然的林果,尤其是野生香椿芽特別多。每到春季,滿山鮮嫩椿芽成了山村一道賞心悅目的風景。但現實情況是,山裏的老百姓守著這麼多的椿芽卻愁賣不出去。2005年8月,淄博商廈與張莊鄉政府、梨峪口村簽訂5000畝荒山承包合作協議,成立遠方有機食品公司和摘星山旅遊開發公司,與鄉政府共同確立了生態建設、有機基地建設、鄉村旅遊、就業扶貧、新農村示範五大幫扶願景,實行村企“聯姻”,推行“公司+基地+農戶+超市”的經營模式,解決當地村民銷售農產品附加值低問題,助力鄉村振興事業。“我們來到梨峪口村之後,集團領導就指示說,農業不是賺錢的行業,哪怕用10年時間,我們先把品牌做起來,幫著將山區老百姓手裏的農產品賣出去。”樊東波告訴記者,看到村裏老百姓因為信息閉塞,交通不暢,種植的農產品銷售不出去,淄博商廈決定在淄川區梨峪口村投資建設食品加工廠,同時聘請中國農業大學專家教授提供現場技術指導,把本村及周邊村莊老百姓世世代代種植的香椿芽、小麥、雜糧等附加值低的農產品進行深加工,將深山裏的優質農產品推廣銷售出去。“我們這裏的香椿芽是火紅的顏色,焯水之後就會變得碧綠,叫做紅油香椿。口感又鮮又嫩,口味最為醇正,沒有一絲邪味兒。我們村有句老話,叫做‘常吃香椿不長病’。”梨峪口村村民陳玉花告訴記者,以前村民們采摘香椿之後,還要捆紮打包,而且還經常遭遇小販子壓價收購,自從商廈來了之後,上述情況再也沒有出現過。“我們椿芽的收入比以前翻了一倍。” 如何留住故鄉春天的味道中國人吃香椿芽的歷史由來已久,民間有種說法叫做“吃春”。香椿芽走上餐桌,據考證最早始於唐代,在宋代被正式確認。北宋魏國公蘇頌在其所著的《本草圖經》中寫道:“椿木實,而葉香,可啖”,這是有記錄中最早食用香椿芽的記載。距今500年前的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這樣記載香椿:“嫩芽瀹食,消風去毒。”瀹,就是煮的意思。明代徐光啟所著的《農政全書》還將香椿當做饑荒時期的救饑植物載入其中。但是,新鮮的香椿芽卻不好保存。“我們一直在開發新技術——如何最大限度保留新鮮香椿芽的味道。”時桂英告訴記者,有一次他們接到一位台灣客商的電話,詢問是否提供脫水香椿芽。“以前從未聽說過脫水香椿芽的事,但公司經過討論後,大家認為這裏面一定孕育著某種商機。”眾所周知,在對嫩葉采摘後,香椿樹便沒有任何利用價值。現在,居然有人要“老椿芽葉”,如果能抓住這個機會,農民致富豈不多了一條途徑。放下電話後,公司相關人員立即開始聯系香椿芽脫水的方法。但與全省能進行蔬菜脫水業務的地方聯系過後,大部分都回複說:“從未做過香椿芽脫水,都不敢接這個活”。最後經過多方努力、反複做工作,安丘的一家企業才答複說試試看。得到這個消息,公司立刻采摘了部分樣品委托他們試驗。試驗後,寄給台商,對方非常滿意。同年6月,辦理完相關手續後,首批4噸脫水椿芽成功發往台灣。“這是山東省首批出口台灣的脫水椿芽,主要是1噸的脫水香椿,需要10噸的香椿鮮葉作為原料,這樣的話銷售的香椿量又加大了。能夠做成這筆業務,我們非常自豪。”時桂英告訴記者,2006年後一直到現在,公司每年都會參加廣交會。通過廣交會這一平台,公司成功將開發出的有機香椿鹹菜、有機香椿醬瓶裝系列產品、速凍香椿原漿、有機石磨面粉、有機石磨全麥面粉系列產品、有機小雜糧等“遠方牌”有機食品打開了國內外市場。“廣交會是一面窗戶,給我們打開了一個前景廣闊的市場。”時桂英說。目前,憑借淄博商廈集團良好的企業信譽和強勢的銷售平台,公司開發的有機產品已經遠銷北京、上海、廣州、大連、青島、台灣,美國、加拿大等市場。 通過品牌建設致富一方百姓過去,梨峪口附近幾個村的村民生產種植模式比較原始,農產品的加工和銷售更是完全一片空白,這讓老百姓一年到頭兒也賺不了幾個錢。遠方有機食品的村企“聯姻”的新發展模式——村民搞種植、重生產,企業精加工、找市場的發展思路,將隱藏在大山深處的生態資源有效開發利用。“普通的電磨每分鐘2000多轉,造成的熱量非常高,在生產加工中,很容易把小麥的營養成分流失一部分。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石磨,每分鐘的轉速只有600多轉,加工溫度很低,最大限度保留了小麥中的營養成分。”在遠方食品加工廠內,徐建餘廠長告訴記者,他們鼓勵村民進行生態種植,並簽訂相關協議,這樣的農作物經過加工後價格翻了幾倍,大大增加了村民們的農產品收益。如今,梨峪口村越來越多的村民加入了種植有機食品的行列,還帶動了周邊村鎮的農產品種植業,可以說為周邊村莊的眾多村民找到了一條致富路。“遠方有機食品的發展富裕了周邊村民,廣大村民的積極參與更為遠方有機食品的發展壯大奠定了良好基礎,形成了政府、農戶、企業多方受益的良性發展格局。”樊東波告訴記者,如今“遠方”有機食品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可。“區域公用品牌是一塊金字招牌,擁有了他,張莊香椿將由此翻開新的一頁。”時桂英告訴記者,今後,他們將繼續服務當地百姓,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動力,延長產業鏈,提高科研水平,宣傳好、保護好、利用好、發展好來之不易的農產品知名品牌,使“遠方牌有機食品”成為淄博的名優特產,成為在全國叫得響、能真正帶動一方經濟發展的名牌。(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馬景陽 李波 通訊員 李克聰 侯麗麗 報道) 《一棵“齊魯大菜”的思鄉之情》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一棵“齊魯大菜”的思鄉之情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