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園、李曉西、韓廣斌暢談2021:消費科技賽道,迎接財富到來》 新浪財經新浪財經官方帳號萬億級理財和保險資金“等待”入市投資要圍繞有定價權的公司展開《紅周刊》:我們先從李曉西總開始,據您觀察,2018年以來A股市場有哪些比較大的變化?李曉西:我覺得主要有三方面明顯變化,一是我們財富管理行業在走向成熟與機構化,很多金融產品都會變得更加標准化。以銀行理財產品為例,2018年銀行理財產品規模將近32萬億,其中有22萬億是非保本的,當時公募基金中權益類基金(股票基金及偏股混合基金)的規模不到兩萬億,如果非保本理財中有10%的份額轉到權益市場,就等於公募基金的權益類規模要翻倍了。財富管理市場十分巨大,除了銀行理財,還有保險(目前規模將近20萬億),所以這個市場的規模就擺在那裏。二是養老金市場發展正進入一個新的階段。目前,我國的養老金市場的發展還處於起步階段。如果我們國家在養老金稅收制度方面,給予在職員工一定的免稅額度,或者免稅優惠來推進個人養老儲蓄,那麼這個市場將是巨大的。如果說美國養老金是從100到101,是微小的量變,它已經很成熟了,那麼中國則是從0到1的質變。未來,公募基金是養老金的重要投資方向。三是從我國專業投資機構的投資理念和體系來說,正在逐漸走向成熟。《紅周刊》:您在投資中強調公司要有定價權,這類公司有什麼特點?李曉西:舉個例子,公司定好了自己的產品或者服務的價格後,基本不受外部的影響。相反的例子是大宗商品如鋼鐵、煤炭、石油,這些商品是全球性的,這些行業的上市公司較難擁有這類商品的定價權。我們要找的標的,在很大程度上你可以說是壟斷也好,或者客戶粘性也好,最終定價權在公司。就算你在別的地方找到替代品,轉換成本可能會特別高。這類公司即使遇到了經濟危機,遇到了市場的大幅波動,包括2008年、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機,2014年的歐債危機,以及2020年的疫情,是可以穿越危機的。也只有這類公司,才有可能真正給我們提供持續穩定、可複利增長的回報,其他缺乏定價權的公司極有可能長期下來投資回報不高。在4000家公司中找到那100家“眼球公司”最簡單的識別方法是“發現”人群中的“姚明”《紅周刊》:曉西總所說的公司好多都是目前跑出來的頭部公司,韓廣斌總之前接受《紅周刊》采訪時也提到市場裏的錢越來越聚焦頭部公司,接下來請韓廣斌總談一談注冊制下的頭部公司價值。韓廣斌:大家知道價值投資是關鍵,我就不在這裏重點展開了。其實,投資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關注“眼球公司”,目前市場有4000多家公司,能吸引眼球的公司不會超過100家。在發行注冊制之下,公司多到看不過來,有的公司連名字都沒聽過,這個時候市場很可能會把注意力聚焦於頭部公司。頭部公司不一定是大公司,還可能是數一數二的細分公司,第三名以外就沒人看了,如果有基本面支撐,就比較容易走出來。《紅周刊》:您2021年重點關注的頭部公司都在哪些方向?韓廣斌:比如手機行業,我們了解到的情況是,在歐洲,三星被中國手機企業“圍毆”,雖然華為受到制裁,但是手機產業鏈跑不出中國,把華為摁住,其他的又起來了。我們的研究結果顯示,三星各方面的產業鏈雖然比較全,但未來兩三年,在手機方面會被中國公司打敗。不過,中國企業起來之後可能又會被美國制裁,因此要適時糾錯。投資,不能想著一勞永逸,還是要適時糾正,選擇天時地利人和,前瞻一點。如果你真有這種思維,你是不會焦慮的。我們基本上不糾結,糾結一定有問題,要解決糾結在哪裏,股票不太對,那你就研究原因。或者組合不太對,或者杠杆太高了。這麼多年,我們基本上不用杠杆,年化百分之幾十的回報,除了2008年和2018年虧錢,別的時候沒虧過。做投資,就要把風險控制好,天生要厭惡風險,不要想一下幾十倍,所謂“慢就是快”就是這個意思。《紅周刊》:您喜歡投資卓越的企業,因為這個企業在走向偉大或已經變得偉大了嗎?韓廣斌:我們說“卓越”很少說“偉大”,你說一個東西很偉大的時候你就被它框住了,定為“卓越”比較好一些。任正非的理論就是熵增和熵減的理論,熵減就是往好的方向走的企業,我們講就是跟運氣好的在一起,華為的運氣最好,如果(上市且)不是很貴就買它。卓越不等於偉大,每個企業都有生命周期,我們在企業處於熵減的狀態下參與,把組合優化,這個時候就屬於不會輸的狀態,中國的卓越企業不會超過50家。投資有時候很難做,需要在全球七八千家公司中做選擇;有時候也很容易,姚明很高,你一眼就看出來了,聚焦在真正的卓越公司上就不太容易出錯。牛市初期是“療傷期”我們的操作方式是顛覆性的《紅周刊》:謝謝韓總。林園總一直強調當前是牛市初期,那麼2021年會有全面牛嗎?林園:現在有一些特征,比如板塊輪動,很多人因此賺了錢,基本上都是板塊龍頭公司輪番表現,這就是牛市初期的跡象。我們把牛市初期叫作“療傷期”,因為大家在熊市中受傷(虧錢)需要慢慢療傷,這就需要龍頭公司帶熱市場,我們看,許多龍頭公司基本上都在創新高,這就是牛市初期的跡象。但是,大部分公司還在持續下跌。牛市初期會持續多長時間,我們不做判斷,也判斷不了,大概率是往牛市方面推進。牛市初期還有一個大的特點,它的波動性非常大,包括一些龍頭公司,會反複,但是在股市掙錢的人不斷增加,就會慢慢地平複這種波動性。這是全球規律。《紅周刊》:波動平穩了就是進入全面牛市的信號之一嗎?林園:對。防範心理減弱的時候,大家都覺得跌也跌不到哪裏去了,牛市的趨勢就蔓延開來。這還需要時間,療好傷以後,人的積極性才高。現在市場一漲,就有很多說“這是在割韭菜”,我覺得挺好笑的。《紅周刊》:在牛市初期,資金往哪個方向流?林園:牛市初期,這一段時間還會往龍頭流,不管你服氣不服氣。《紅周刊》:您關注的還是醫藥消費?林園:我們對周期性行業沒有辦法應對,炒股的人做12個月的投資決定,不做長期打算的。因為它在往牛市方向發展,比如說2008年到現在的熊市,我們的操作方法是顛覆性的,熊市我們可能就是守株待兔,跟著企業的發展而發展。既然定義它為牛市初期,實際上我們的思維方式在擴散。《紅周刊》:因時而異。林園:不局限。《紅周刊》:有投資者問,如果中藥也被納入藥品集采的話,會不會給中藥龍頭的估值帶來壓力?林園:集采對中藥影響不大。中醫藥是輔助治療,它不是必需品,但是讓你活得更舒適,老年人願意在這上面多花錢的。年輕人不會想調理養生的,養生的差不多都是老人,可能接近50歲的就開始養生了,你不用教他。因為這個時候身體就有反應了,很多方面會覺得不如以前舒服了。我們認為這是個約4億人規模的市場,還會逐步擴大——這就把所有的風險都給規避掉了。 食飲和醫藥機會遍地我們超過五成的倉位在消費《紅周刊》:其實,李曉西總對醫藥也有研究,您專門提到了醫療服務外包CRO(CXO)行業,這些行業有哪些比較優勢?李曉西:從全球角度來說,醫療服務業績的波動性遠比創新藥小得多,因為創新藥永遠都有成功和失敗兩種結果,而CRO、CXO更多的是做流量,就是只要訂單完成就會收到錢。為什麼全球的CXO醫療服務外包會轉移到中國來?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成本,如果美國藥企自己內部做醫療服務,比如臨床,一個工程師的成本一年下來大概45萬美元;如果外包給美國本土的或者歐洲的醫療服務外包企業,一個人的成本大約為25萬美元;如果外包到中國,大概是10-15萬美元,僅為美國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二是我們國家培養了大量高素質人才,從上世紀90年代到現在,醫藥專業人才大幅增長,能夠為醫療服務外包行業的人才需求提供支撐。三是,我們國家醫療服務外包行業的效率很高。比如員工經常加班加點,項目完成周期比較短;又如,因為我們國家人口多,病症也多。所以對於醫療服務外包行業,我覺得是有比較長期的一些機會。我們做投資尋找的是確定性,往後看五年或者更長時間,如果每年都有20%~30%的增長並且是確定的,這就是很好的投資機會。在公募基金行業,年化收益率達到20%,可能就是全行業排在最前面的管理人之一。《紅周刊》:接下來我們再聊聊消費行業的投資機會,韓廣斌總說,不論什麼時候新思哲都會給消費股留有一定的倉位,您具體說說吧?韓廣斌:投資最終要戰勝的是通貨膨脹,消費是剛需,中國這幾年也跑出來不少好的消費股,但是某些行業估值太高了,可我們還是會留一定倉位。比如,我們覺得中國有些嬰兒奶粉也還可以。我們會沿著消費升級主線找一些標的,不做消費降級的,像茅台那樣賣的貴還買不到的消費股就要重視起來。在中國做投資很幸福,14億人的市場是全世界最大的單一大市場,比美國市場還大,我們這裏的消費股任何一個單品冠軍超過千億市值都是很正常的。中國可能將來還會有化妝品、奢侈品的冠軍品牌,所以我們在這個賽道上一直很關注,也會有一些倉位。還有一點,中國消費升級同時疊加了進口替代的趨勢。我們這代人說洋品牌好,新生代就不這麼看,比如現在很多人穿李寧的服裝,十幾年前不可想象,這就是國潮。《紅周刊》:林總說,投資消費就投跟“嘴巴”相關的。請問林總,現階段,消費行業還有沒有處於娃娃階段的公司。林園:投跟嘴巴有關的行業,符合投資的基本常識。我們認為,目前和嘴巴有關系的消費公司,還是很便宜的。我現在超過五成的倉位都在消費,而且是和嘴有關的。《紅周刊》:有沒有相當於2006年茅台的機會?林園:關於嘴巴的,我看遍地都是。《紅周刊》:聊聊具體行業。林園:吃的喝的。在海外,包裝食品是很普遍的,但國內基本上是農貿市場。我經常逛菜市場,早上一遍,晚上七點鐘還要走一下。為什麼有這麼明顯的對比?我給你點一下,這就是我們做投資的重要依據,就是人工的變化,一定是人工的變化。2010年以後,說的准確一點,從2015年以後,老百姓感覺有閑錢了,願意多付一點錢買一些包裝的東西,這就是趨勢。那麼相關的企業不是“兒童”或者“嬰兒”那是什麼?我也不知道,所以這個賺錢是一定的,而不是可能。科技股的機會像消費股一樣眾多和長久要從全球的角度觀察行業空間和公司質量《紅周刊》:聚焦完消費,我們和李曉西總聊聊油漆和小家電,以及食品飲料之外的方向?李曉西:目前我們小家電的投資較少,重點關注的是消費品。你說的塗料是我們關注的個別案例,這個主要還是從國外的發展經曆來看,我舉個例子,塗料市場到最後也是不斷集中的市場。以美國宣威為例,用十幾年時間拿到了整個市場50%左右的份額,它和美國建築塗料生產商PPG合起來的市占率約為65%。宣威在2C端很強,因為美國老百姓動手能力很強,這是塗料零售市場比較大的基礎,總體來說塗料市場越來越集中。在國內,我覺得隨著新房全面精裝化,對於一線塗料品牌——主要是日本品牌和國內品牌,有更多機會與大型房地產開發商合作,並最終誕生贏家。我覺得個別塗料品牌的機會是長期的。在消費板塊,食品飲料是大頭,別的領域可能有一些機會,但從確定性和穩定性方面來說,重點還是要關注食品飲料裏面的機會。《紅周刊》:我們知道,巴菲特投資蘋果是按照消費邏輯估值的,韓廣斌總也是按照消費的邏輯選擇科技股的,韓總您介紹一下投資科技股的經驗?韓廣斌:這個問題沒有系統地想過。科技股永遠有機會,像消費股永遠有機會一樣。大家都知道,科技股大致有幾種,有的是做To B業務的,這種往往很難體驗,也很難跟蹤;有的是做To C業務的,這種比較好,蘋果手機賣得怎麼樣很容易知道,騰訊的微信好不好也都能感知。對做To C的公司,我們相對有些研究,比如中國手機品牌,誰比誰好一些,出了哪些款式,用研究消費品的方式來研究這些公司,大概這個意思。我想說說巴菲特買蘋果這個事,巴菲特91歲了,買蘋果的時候是87歲,這說明他是一個有開放思維的人。他以前是不看手機的,應該說他的朋友們影響了他,他就用消費品的思維買了科技含量很高的蘋果。這個事給我們的啟示是,要有一個活的思維,不要被某個人或某種想法框住。投資科技股方面,我們挺感激微信的,因為就是看周圍人都在用微信,短信突然就沒人用了,之後我們的科技股持倉就漲了不少。《紅周刊》:很多人說科技股的估值太高了,您覺得呢?韓廣斌:一般來講,好的科技股估值永遠是高的,因為代表未來,往往屬於投入期,沒有多少利潤,PE就永遠下不去,等你覺得合適的時候可能股價也差不多了。科技股,我覺得總體還是看市場空間,比如說在全球是什麼地位,行業天花板在哪裏,甚至感覺行業是一萬億美元空間,可能公司已經一千億美元了,你還覺得不貴,包括我們做的特斯拉,都做飛了,我們是在特斯拉市值為31億美元時買的。投資是社會科學,沒有一個統一標准,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藝術。剛才說的股票我們不一定有,沒有推薦的意思。我的邏輯是,公司漲了也不代表對了,可能過幾年大潮退去,科技股也不一定好,所以還是得小心。不像消費股,你覺得比如它在全球市占率能達到多少,20%、30%或者10%?大概可以給多少數值,可能要輕松一些。《紅周刊》:請李曉西總接著韓總的問題談一談,怎麼來做好科技股投資?李曉西:科技股,因為技術變化太快,技術迭代、創新往往是顛覆性的,所以我覺得科技股投資永遠都是高度選擇性的投資,很少有公司能夠持續很長時間保持技術優勢或者產品優勢。不只是科技股,創新藥也是一樣的,我舉個例子,美國有家公司在2014年底成功生產出治療丙肝的新藥,在這款新藥之前,所有治療丙肝的藥只有“治療”的效果,但這個新藥卻可以達到“治愈”的效果。市場有了“治愈”效果的藥,就會把之前“治療”效果的藥給顛覆了。因此,不管創新藥還是科技,對我們而言,真正要選牛股最主要的還是要考慮長久的可持續增長和生態。剛才大家談到蘋果,蘋果最重要的護城河是它自己建立的生態系統,它掌握這套系統的定價權。安卓系統有生態,但手機公司沒有定價能力,也就沒有壁壘,沒有護城河。我覺得,我們投資科技公司要經常想到這個問題,無論市場怎麼變化,都有可能穿越。國內科技股方面,以電子股為例,很多股票波動性比較大,公司喜歡講未來,但是我們做投資,最後一定要有業績兌現的。作為機構投資者,賺的更多的是業績的錢。所以,投資科技股,我們關注那些有護城河的,能在很長時間內每年保持20%、30%的業績增長的標的。我們認為,包括交易系統軟件、建築施工方面的雲化的軟件,以及一些還在成長中的辦公軟件等,在長期邏輯下可能建立起自己的護城河。其他的科技股,我們投的比較少。投資科技股要關注標的質量,質量好壞來自標的的產品或服務的定價能力,以及它的護城河情況。正如前面所說,很多科技股存在交易性機會,缺乏長期成長性機會,這些股票常常是瘋漲一輪,然後再打回原形。我們作為機構投資者,管理資產規模不斷擴大,投資體量也是越來越大,我們必須考慮資產的持續回報能力,而不是參與很多交易性的機會。剛才舉例說的交易系統軟件公司,每年的漲幅看起來不高,但如果你從上市買入並持有到現在,回報至少在100倍以上。這就是有護城河和沒有護城河、有定價權和沒有定價權之間的差別。我們始終用長期價值的理念尋找高質量的有護城河的標的,無論在任何領域,我們都是這樣思考的。巴菲特最核心、最底層的理念,最後都會歸結到質量,沒有質量的東西,長期價值極有可能是不存在的。對科技股,我覺得最主要的還是要關注質量和業績。 平台經濟反壟斷對互聯網龍頭長期影響輕微行業龍頭最有耐力的將贏得比賽終局《紅周刊》:對於平台經濟反壟斷,比如對互聯網公司會產生怎樣的影響?李曉西:對平台巨頭加強監管的案例,可以觀察美國之前的一些做法。我覺得可以從短期和長期來看,在反壟斷初期或接下來幾個月,互聯網平台類標的可能機會不會特別多,因為強監管就是直接限制這類公司不能做某些生意,這些生意可能是公司計劃好或正在實施的項目,這時候就面臨調整了,這是短期影響。長期來看,這些公司是能找到符合監管要求的且實現業務成長的途徑的。像微軟、谷歌都面臨過或正面臨反壟斷的問題,可並沒有影響它們繼續做大做強。我認為,互聯網巨頭是有資源和辦法慢慢的適應反壟斷的規定,適應新的監管環境,然後找到新的增長路徑。所以我覺得短期它們會受到一定影響,會有波折;長期極有可能走美國巨頭走過的路,以後還是龍頭,成長性不會受影響。強監管不僅僅針對平台經濟,金融行業現在也是強監管,你會發現這些行業內的龍頭最後還會是龍頭,真正受更大影響的是之前的非龍頭們。如果龍頭都沒法生存,其他的同業豈不是更加艱難?《紅周刊》:韓廣斌總,反壟斷政策對您研究科技股有沒有影響?韓廣斌:肯定是有影響的。最近我們重點研究的就是這個事,只要投科技平台的都要擔心這個事。在互聯網領域,在江湖未定的情況下都有機會,就是要判斷平台公司中到底誰是老大,可能有三四個競爭者,大家比著燒錢搶市場,最後引起社會反響。這種競爭最終是提高社會效率的,你在家裏點一下手機,東西就送來了(社區團購),肯定比你去菜市場方便。凡是能提高效率的最後都會長期走下去的,也會產生很多送菜人的就業機會,當然也會傷害一些傳統的商業和就業人員。在這裏面找機會就看誰是龍頭,最終就比的是耐力。投資其實不是腦力活,是體力活。林園總看起來很輕松,可他每天跑兩趟菜市場,我們跑調研也經常碰到林總,老話說“背後用功才能人前輕松”。投資還是要有專注力、洞見力,才能前瞻到未來。不要跟巴菲特比,也不要跟索羅斯比,跟周圍人比就可以了。我有一個理論是“次好理論”,不要做到最好,做到次好就行了,比旁邊人好就行了。《紅周刊》:再聊聊周期行業,比如工程機械很多人不看好,但三一重工漲得很好,您能不能以這只股票為例說說,投資者在認知上為何有如此大的差異?韓廣斌:你要知道,首先是我們自己充滿了偏見,你要消除偏見是很難的,比如你看一個人不順眼,就是怎麼看都很難再順眼,很怪的,非常奇怪。投資做不好,屬於社會學的範疇,心理學的範疇,哲學的範疇。講到周期股,周期股需要觀察兩個周期,就是行業周期和企業周期,如果企業本身周期好的時候,行業周期可以看得寬一點。中國處於周期向上的階段,像三一重工——我們不見得持有這只股票,漲很多,我們看的時候是它處於最低階段的時候。你要在周期底部的時候看誰是龍頭,還要有全球視野。工程機械是全球競爭,能對標的龍頭就幾家,三一重工在市場上把卡特彼勒、日本小松打的不行。消費升級,很多中國企業把海外品牌也是打的不行。中國很多行業現在處於從中國走向世界的擴張周期,你不參與這樣,那你參與什麼?但有些確實漲的太多了,不見得好(性價比)。在早期不管哪個行業都有機會,並在這個周期中漲的比茅台多。但是周期股就是周期股,做的時候要明白,只看12個月是容易的,非要看十年,最後只能有一個股票那就是茅台了,因為十年後你也不知道騰訊會怎麼樣,所以有時候我們投資是要動態觀察和動態調整的。“娃娃階段”的中國資產很多外資進來也買中國稀缺資產《紅周刊》:市場有一個現象,市場好的時候,海內外的知名投資者都會發表觀點,反之就冷清,林總最近有沒有參加這種交流活動?林園:我們沒有跟別人交流,倒是有人問我,大概錢到底往哪方面流,資金流向。《紅周刊》:有沒有可以跟大家分享的?林園:這個還真不能分享,這是我們核心的東西,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大方向市場一定會告訴你,抓大方向。《紅周刊》:哪類公司?林園:哪方面牛,肯定知道,但是不能說。《紅周刊》:您海外資產配置也是跟嘴巴相關的?林園:是。但和國內的情況不一樣,在海外我們投資一些設計、創新類的資產,基本上是早期投一些,因為發達經濟體的設計和創新是有相對優勢的,這和國內的情況是不一樣的。所以,你說國外資金的走向,這麼多年,A股和國際早就接軌了,一看就知道了。明年怎麼走,大家是有共識的。《紅周刊》:哪幾個人的共識呢?林園:方向性的絕對不會錯,這也不是說我們猜謎語,不是碰運氣。我要提醒大家的是,我們投資的平台公司,我們認為的風險跟剛才兩位想法不一致的地方在於,我們認為中國的人工(成本)。實際上,研究一個國家的競爭力,一個是人,一個是人工——這是非常重要的指標。過去幾十年,中國為什麼一直保持很好的競爭力?就是人工便宜。這些年來,人工成本急劇增加,我們的競爭力實際是在削弱,那麼投資跟人工成本有緊密關系的公司是有風險的。不管馬雲搞這個還是那個,都離不開人,離不開配送,發展到一定程度一定會抑制這個行業的,這是非常可怕的。如果說你網上買一個東西還需要再跑一趟去取,那還不如到實體店了。我說自己是個悲觀的人。當市場要調整,你要坐到一個非常平衡的位置,千萬不要一根筋。我提醒大家,投資在目前這個位置,人工是重中之重,你不要覺得什麼事不會發生,什麼事都會發生,況且它本身就是有問題。比著燒錢,一旦這種模式或者二級市場的股價有趨勢下跌的時候,沒人敢投了,到那時候再注意你已經來不及收手了,所以我們要控制風險,把中國的人工成本研究清楚了,這些行業我們就不會去做。我反複說,銀行地產是貴的,但是大家都認為它便宜。我說的貴是在長期的,比如說十年、二十年,就是因為我們看到的人工成本在增長,你雇了那麼多人,最後把你的資產消耗沒了,最後你不掙錢還要花錢,這是最急人的。思維方式要往這邊想。《紅周刊》:長遠來看銀行、地產比較貴?林園:我不會說錯,至少存在看不到的風險。《紅周刊》:您之前說券商處於“娃娃階段”,未來會不會出現像高盛或者摩根這種航母級的券商?林園:一定會的,但是具體哪一個不敢說,因為這個行業還是充分競爭的。它們的利潤不好,不好的原因有很多,歸根到底是中國的資管管理的錢都不多,都跑到房地產去了。我預計,固定收益的錢,信托的錢,等到房子賣不掉的時候的地產的錢,都會湧入資管行業。但還是要小心,因為這個思想變化是慢慢的過程,我今天說便宜,你覺得很貴,但我絕對沒有瞎說。有些風險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到,像互聯網平台,這些平台不可能一下子就賺錢,人工是一個導火索,現在能看到的就是人工。《紅周刊》:未來無人配送呢?林園:現在看一下就知道了,我就想要看看,不該搞就回避。你想想就是不可能的。韓廣斌:其實該說的都說了,我沒什麼要補充的,但是我覺得還是要區別對待,偏互聯網和偏科技的好一些,偏人工的我們也不看好。互聯網就是省人工的,是提高效率的,偏互聯網的我會看好一點。靠人工的話確實是比較重一點,很多企業其實是沒有價值的,別看幾萬億資產、幾萬人,真的是負資產,賺不到錢也不分紅。很多企業是處在熵增狀態,沒有戰鬥力,不要看它很大,表面上很好,但一定要清楚,有競爭力能提高社會生產效率的好企業非常少。李曉西:我和林總、韓總總體的看法是一致的,我覺得最後還是會有比較大的分化,可能還會再等一段時間,我們對平台經濟研究很多,但是投的比較少。《紅周刊》:李曉西總,據您觀察,海內外機構都怎麼看2021年A股市場以及方向?您怎麼看呢?李曉西:我們覺得自己看國內市場的時候,經常是過於悲觀,但是海外機構看中國市場總體是比我們樂觀的。我覺得,中國市場可能確實值得樂觀,而不應該悲觀。在主要經濟體裏,我們國家是率先且真正把疫情控制住的國家,我們國家在穩步推進經濟和社會全面進步。而國家經濟增速和證券市場的投資回報是正相關的,因為疫情影響有些國家的產能沒有恢複,我們國家出口型的企業因為疫情控制得好而抓到了發展的機會,為什麼我們國家貿易順差破紀錄?就是這個原因,例如,家電海外業務疫情期間大幅增長。在打贏疫情這場仗中,實質是進一步提高了我們國家的競爭力。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也可以說是先行指標。跟海外同行交流時,基本上還是比較看好中國的。從全球的角度來看,看好中國的資產包括消費、醫藥,我再舉個醫療服務的例子,由於疫情影響,國外很多醫院的臨床試驗做不了,只能到中國來做。還有消費,在疫情之前,雀巢、聯合麗華銷售增長是負1%到正2%、3%左右,我們國家的消費增長都是百分之十幾、二十幾、三十幾,持續很長時間,所以外資投中國,一定要投在國外沒有的東西,國外有就不需要到中國來了,而且對中國比較稀缺的資產比較感興趣。 應對市場波動沒有“偏方”研究好公司基本面、做好賺慢錢的准備《紅周刊》:關於投資中的一些困惑,我們請三位嘉賓談一談。比如股票很好,結果買入就出現波動,這時候該怎麼操,就是如何面對手裏持有股票的下跌?林園:就做組合,而且平常心。如果賺錢就好辦了,所以不要賠錢。我們的投資者賺了錢但沒有賺很多時,很容易出現這種情況。但是,他沒賺錢,你給他處理好這個事,他還會怪你,覺得你沒有把握好。還是從公司的基本面,就是價值投資出發。價值投資不會錯,從心理學上講,當這個企業在經營上犯錯了,或者這段時間利潤不是那麼好,股價可能就下跌了。下跌的原因多數是因業績跟不上,或者沒有看好,又或者是好公司但我們的能力圈本身解決不了,高估了自己的能力。為什麼我們自己解決不了?我們連自己的基金都不願意發,比如說銷售渠道條條框框的得順從它,也有你說的這個問題,我自己心裏也沒底,一只股票漲漲跌跌的,除了平常心,也沒有好辦法。我們怎麼拿住呢?只能做組合投資,不是分散投資,當然你賺錢了就拿著。最後我說了,真正的賺錢是靠泡沫,一下賺幾十倍上萬倍你就發財了,只要有一只這樣的就可以了。能碰上的概率是非常大的,這個到底是好還是壞非常清楚,特別是跟嘴巴有關系的,很容易做判斷,都是常識。《紅周刊》:新思哲是不設止損線的,廣斌總怎麼面對這個問題?韓廣斌:很多投資者欲望太高,說你是股神怎麼還虧錢?但是哪裏有什麼神啊。關於設止損線,我可以說自己完全不行,八毛錢止損線,跌到九毛錢肯定就不做了。可再想想,投資就應該在“別人恐懼的時候你貪婪,別人貪婪的時候你恐懼”,我們後來就不設止損了。我們的產品都是自主發行的,如果有八毛錢止損線,那我們有三分之一的產品都會停掉了,投資者還是要長期收益率,我們就簡單處理,也不發產品了。做投資賺錢是很慢的,我們都50多歲才掙到點錢,像王興做互聯網30多歲就是首富了。投資是慢活,想掙快錢不要做這行。我覺得,如果你是投資者,要成為頂級投資人,自己就是(自己的)基金經理,要做組合。我們在海外市場投資,信心是很強的,因為光焦慮沒有用,要采用合適的投資策略。投資方法就那麼幾種,投資者肯定要把組合做好,公司研究做好,我們上市公司也不少,做投資也挺好,可以每天24小時都在工作,永遠有年報信息看,當然也可以天天休息。看你怎麼選擇,我們選擇變成專業投資者,這條路也是不歸路,前路漫漫,因為前面都是頂級投資人。現在許多精英回國,要想一想你的對手是誰,然後選擇容易一點的或者難走一點的,只要方法對還是有機會的,因為精英也會做傻事。《紅周刊》:林總最近在招聘,想招一些工科的人?林園:數據說話,而且只相信數據,做研究的相信數字就不會錯。再一個是嚴謹,學工科的不會想當然。《紅周刊》:作為普通投資人,如何面對波動的市場。李曉西:剛才韓總講的特別好,我也很贊成。林總提到的做組合是個特別好的建議,其實不管是公募基金還是私募基金都在做組合,如果遇到這種波動,幅度會小很多。我們做投資的時候,確確實實在做基本面,找的是高質量的公司,是那些有業績的公司,不是炒題材、炒熱點。我覺得很多時候,你可能要做的就是要堅持,你發現那些好的公司,長期下來,它的投資回報就是比較高。如果你是炒作,比如說軍工漲的時候你炒軍工,低估值漲了炒低估值,它一跌就真是跌下來了,你買它本身就有很大問題,投資邏輯不存在。如果你是找的真正的高質量、有定價能力、有業績的公司,這類公司如果它還有一個比較好的成長確定性,接下來五年、十年,這個公司還是能讓你有信心的。如果你真正挖掘出來了一個有業績的、有長期成長性的公司,你持有它應該是大體是不會錯的,就是說耐心是一種美德。我們做投資,聚焦於業績,聚焦於高質量,聚焦於長期,那麼堅持就是美德,必會有回報。只要你有標的,就從基本面著手。要用平常心回應噪音的“騷擾”用充足的信心迎接“牛年”到來《紅周刊》:我們在投資過程中會經常面對很多噪音,怎麼來篩選有效信息呢?這些噪音有時候會不會創造出很好的買入機會?李曉西:市場上每天都有噪音,不管是中國還是國外,噪音有的時候會影響行情,比如你看到因為某些噪音,低估值漲了,軍工漲了,或者新能源漲了。沒有業績支持的信息基本上都是噪音。每天都可能有政策、規定出台,根據這些政策,比如加大軍工和新能源科技投入,如果每天做這種反應型的交易,我們就不需要基本面研究了。大部分時候或者絕大部分這類的信息就是噪音,我們做投資一定要盡量規避。根據這些噪音去做反應型的交易,在短期內經常反映出投票機制,就是說,由於某個噪音,投資者和機構蜂擁而入某一個行業或某只股票,就可能遭遇損失。如6月底、7月初的那個星期,包括銀行、地產、建築等股票漲了不少,但是那個時候這些行業是沒有業績支持的,市場表現出來的是典型的投票機制,資金蜂擁而入。但接下來的一個月,包括銀行板塊在內收獲跌幅都在15%左右,這就是參與投票機制的結果。如果我們牢牢把握基本面,不管是醫藥還是食品飲料,有業績支持的,你保持不動,我相信你到現在的投資回報有可能更高。長期下來,市場體現的最重要的是業績,只有上市公司持續的業績增長,它才能決定天平最終往哪方傾斜,這是幫助我們規避噪音,克服噪音最主要的一個方面。韓廣斌:我覺得李曉西總把基本理論都講完了,沒什麼補充的,都很好。我剛才講的方法論就是解決這個問題的,解決似是而非的問題,你要有一個框架。還有一個趨勢大家要了解,現在財富管理升級、消費升級,投資者結構機構化的趨勢。機構就一定厲害嗎?很多美國機構我也看不上,他們8%的年化收益率就不得了了。巴菲特說個人投資者做投資還不如買ETF。有一次,我聽一個管理很多養老基金的機構會議,聽到一半就走了。我覺得個人投資者和專業投資者的轉變,是一樣的,是可以實現的。投資做的好,其他就樂觀點,還要有智慧,悲觀者掙不到錢的。悲觀者獲得智慧,樂觀者掙到錢。林園:容易滿足就可以,它就是波動,觀察它、不受它影響,用平常心去對待。《紅周刊》:林總說,投資的東西兩三個小時搞不懂就不要投了,怎麼確定自己研究清楚了?林園:“投資”和“投機”都兩個字,最終也是趨同的。投機,我們理解就是我們實踐中的投機,也就是你要有強大的理論支持,回答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投資也是這樣,最後是趨同的。我們投資最重要的是什麼?最重要的就是壟斷,所以兩三個小時不知道它是壟斷的,就不要投了。《紅周刊》:最後,請三位嘉賓每人說兩句話:一句方向,一句給《紅周刊》讀者的寄語。李曉西:祝大家在新的一年取得良好的投資回報。我認為聚焦高質量成長股是有機會挖掘出長期的投資機會的。韓廣斌:我們的判斷是,A股市場結構性的機會是存在的,美股暫時也不會有太大變化。我們中國的結構性牛市肯定有。祝《紅周刊》的讀者們身體健康,方法論記住,明年會更好。林園:明年是牛年,在座的趕緊跑步沖。(笑)《紅周刊》:謝謝三位嘉賓,我們的圓桌論壇到此結束。 《林園、李曉西、韓廣斌暢談2021:消費科技賽道,迎接財富到來》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林園、李曉西、韓廣斌暢談2021:消費科技賽道,迎接財富到來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