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向全球開放,迎首次外媒專訪,美記者: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閑品科技2020年12月初,美國的阿雷西博(Arecibo)大型射電望遠鏡坍塌的消息轟動一時。世界各地的天文學家、科研專家們無不扼腕驚呼,即使早在12月毀滅性的坍塌發生以前的數月,阿雷西博就已經發生了嚴重事故,嚴重到任何的維修安排都將危及維修工人的生命安全,以至於原定11月的拆除計劃,拖到12月,最終得到這樣驚世駭俗的最後一瞥。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建成於1963年,口徑305米,落成之日起,就頂著世界最大單孔徑望遠鏡的帽子。直到2016年7月,中國宣布建成口徑500米的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這一頭銜當即易主。直到全毀,阿雷西博望遠鏡,在射電天文學、大氣科學、雷達天文學等領域均有所建樹,但是毫不誇張地說,阿雷西博能為人類做的,FAST也可以。 而阿雷西博可能不願意做的,比如外國科學家對阿雷西博的使用權,要提交研究計劃交由獨立的科學委員會評估,方可奏效。而位於中國的FAST射電望遠鏡,在成為了全球唯一的“天眼”之後,立即宣布,從2021年起,中國“天眼”FAST向全世界科學家開放,這種大公無私的態度,比起天眼本身,或許更受關注。那麼,像阿雷西博和FAST這樣的天眼能夠做什麼?尋訪外太空、並展開科學研究1974年,美國的拉塞爾·赫爾斯和約瑟夫·泰勒通過使用阿雷西博望遠鏡發現了第一個脈沖雙星系統。泰勒等人通過精確地測量射電脈沖雙星軌道周期的變化,間接證明了引力波的存在,從而驗證了廣義相對論。赫爾斯和泰勒也因此獲得1993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同年,阿雷西博望遠鏡,向距離地球25,000光年的M13球狀星團,發送了一串被稱為“阿雷西博信息”的二進制訊號。訊息內容包括1-10十個數字、DNA所包含的化學元素序號、核苷酸的化學式、DNA的雙螺旋形狀、人的外形、太陽系的組成、望遠鏡的口徑和波長。可以說,將人類當時的所有外在數據都介紹了出去。FAST迎來首次外媒專訪,引記者盛贊此次前往中國參觀“天眼”的是美媒CBS的亞洲簽約記者英若明。他向觀眾解釋說:“中國工程師們,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裏,組合拼合超過4000片鋁板,建造出這一前無古人 後無來者的巨型射電望遠鏡,來接收來自宇宙的神秘射電爆發,以搜尋地外生命。” 采訪中,CBS記者英若明(Ramy Inocencio)感歎道:天眼的核心裝備饋源艙,是真正的“掌上明珠”(the apple of this cosmic eye):這個由6根鋼索拖動的平台,專門負責收集由望遠鏡反射面接收到的外太空信號。而令人驚奇的是,由於采用了輕型支撐系統,中國天眼饋源艙僅有30噸重。相比之下,美國阿雷西博望遠鏡尚未坍塌之時的饋源平台,有近千噸重。此外,令英若明感到有趣的還有一件事——那就是特別開設的電磁波寧靜保護區。在這裏,天眼周遭方圓5公里之內,都屬於‘電磁波寧靜保護區’,他指出,這是“因為科學家們希望接收到的是數百萬光年之外的電磁波,而不是附近路人的手機信號。” 正如澳大利亞物理學教授約翰·迪基(John Dickey),面對中國獨有“天眼”的現狀時說:“毫無疑問,中國已經成為與美歐並駕齊驅的一個全球科學研究中心。他們的科研技術,與世界上任何先進國家相比,都是先進的、有創造力的、有組織的。”去年12月14日,《自然》收錄了中國天眼FAST望遠鏡在快速射電暴方面的研究成果。中國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幫助天文學家第一次觀測到位於銀河系內的快速射電暴,極強磁場中子星,也同時被證實為目前唯一可以產生快速射電暴的天體。從此,世界將通過中國之“眼”來觀測外太空的奇景、尋訪外太空可能存在的生命信號,這是全人類共同的探索,共同背負著的使命。同時,我們從此次事件中,西方罕見的表態,真正的強國之路,也唯有我們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出來,憑借自己的實力,超越國外,才能夠讓西方眾人,心悅誠服地說出中國第一這樣的話來。 《天眼向全球開放,迎首次外媒專訪,美記者: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天眼向全球開放,迎首次外媒專訪,美記者: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