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國人民,開始勒緊褲腰帶|地球知識局》 地球知識局(⊙_⊙)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NO.1788-勒緊褲腰帶作者:中年維特制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養樂多每天在沙灘曬曬太陽、健健身、教各國比基尼美女潛水就能躺贏的生活,誰不想過呢,但並非每個地方都要這樣的條件。太平洋一眾島國坐擁沙灘大海,普遍不乏陽光、沙灘與珊瑚,經過多年來的旅遊開發和聲譽積累,旅遊業欣欣向榮。大海邊的躺賺生活仿佛唾手可得,一切都像旅遊博主講述的那般美好。博主眼中的太平洋小島(圖:Vibrant Image Studio/ shutterstock)▼ 然而新冠疫情持續了一年有餘,國際旅遊業也在行業寒冬中苦熬了將近一年,即使撐到現在,複蘇的預期仍是一次次延期。那些曾經過著躺贏生活的太平洋島國,已經紛紛外匯儲備銳減、國民收入滑坡,連食品供應都成了問題。不少島民愣是被逼回了打魚種芋頭的古老生活。傳統藝能不能忘(圖:YUVIS studio/ shutterstock)▼ 世界的角落繞地球半圈的太平洋上,除了那些較大的島嶼,還分布著密克羅尼西亞、美拉尼西亞和波利尼西亞等規模龐大的島嶼群。他們主要分布在靠近赤道的低緯度地區,氣候多為熱帶雨林或熱帶海洋氣候,降水充沛,溫暖宜人。島是真的多,這三大島嶼群也只是相對模糊的劃分▼ 從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1500年之間的數千年時間裏,來自台灣島(假說之一),發明了雙體船、蟹爪船等航海黑科技的南島民族,利用季風洋流向周邊的海島遷徙。一支很獨特的航海科技樹(圖片:wikipedia)▼ 其中選擇向東南航行的移民,在幾千年的時間裏先後到達菲律賓群島、密克羅尼西亞、巴布亞島,並在當地休養生息,與原住民發生血統和文化上的交流,之後逐步擴展到美拉尼西亞與密克羅尼西亞,以至於遠至複活節島與夏威夷都有他們的蹤跡。在西太平洋、西南太平洋逐島遷徙距離不會太遠但即使南島民族分布極其廣闊,也仍是簡單模式的複制是一種相當獨特且脆弱的文明▼ 他們將沿途發現或從其他民族那裏獲得的動植物如:水稻、山藥、芋頭、香蕉、椰子、面包果、用於制造布料的楮樹、豬、狗等帶到了各個小島。其中部分島嶼面積足夠大,能夠提供淡水,可以滿足定居的基本需求,便成為了移民們長期定居的島嶼。類似瑙魯這樣大的島國(21平方公里)遍布太平洋很小,但是基礎物資也可以支撐自給自足雖然島嶼之間的物資交易也相當重要(圖片:shutterstock@yutthana-landscape)▼ 島民們日常過著以芋頭為主食,海鮮海鳥為主要肉食,用椰子調味,節慶時吃豬肉的生活。而不時發生的颶風、火山爆發、海嘯與饑荒將人口限制在環境承載力以下,大多數海島沒有出現複活節島式的悲劇。由此得出一個結論——奇觀誤國(如果你是波利尼西亞文明除外)(圖片:niall dunne/shutterstock)▼ 殖民時代,這些島嶼被列強瓜分,除了斐濟這樣的大島引入大量印度勞力種植甘蔗,發展制糖業外,大部分島嶼因為地處偏遠、土地狹小、人口稀少所以並不受重視,當地人生活受到的沖擊也比較小。19世紀70年代,南太平洋地區的奴隸貿易猖獗歐洲殖民者的種植園需要大量廉價勞動力很多較小島嶼的土著都被綁架到別的島嶼上當苦力(圖片:wikipedia)▼ 繼殖民時代之後,再次改變太平洋海島命運的,就要數第二次世界大戰了。戰爭前夕各國就已經在加強軍備,海島中的戰略要地建起了機場。而隨著太平洋戰爭的爆發,太平洋島嶼上的臨時軍用機場越來越多。這為當地人完成了從零到一的准備工作,也為日後和平年代裏這些島嶼成為可通達的旅遊勝地奠定了交通基礎。很多軍事化島嶼一直延續至今,比如關島B-52飛躍關島,下方是安德森空軍基地(圖片:wikipedia)▼ 從80年代起,以斐濟為首的島國政府開始大力扶植旅遊業。得益於沙灘、森林、珊瑚礁、瀉湖、火山、特色美食、民族建築與風俗高組合度的旅遊資源,這裏逐漸從小眾景點成為度假勝地。斐濟楠迪國際機場(圖片:Guy Cowdry/ shutterstock)▼ 度假天堂的躺贏人生食物和服飾有明顯的流行趨勢,旅行也同樣。隨著潛水成為旅行的熱門項目,太平洋島國旅行資源的優勢越來越明顯,斐濟成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國家之一。斐濟清澈的水質,以及豐富的海底世界在完善的旅遊業設施加持下是全世界潛水愛好者的天堂(圖片:frantisekhojdysz/shutterstock)▼ 斐濟政府抓住機會向配合旅遊業的基礎設施傾斜資金,大力推進供電系統建設,多次擴建建於1938年的老機場。而斐濟航空也經營著覆蓋太平洋主要島嶼,連接世界主要國家的航線。首都蘇瓦的港口則可以停靠萬噸輪,國內鐵道、公路里程數相較於其他島國情況也更好,成為了太平洋諸多島國的交通樞紐。斐濟航空不僅承載著本國旅遊業的營收也是整個西南太平洋的航空交通樞紐(斐濟飛我國香港航線)(圖片:Chintung Leel/shutterstock)▼ 主要的遊客來源國可以直達,供電相對穩定較少出現影響旅行體驗的停電問題,都讓斐濟擴大了發展旅遊業的優勢。更大的旅遊業市場則促進著行業的發展,比如近年來環保主義者與遊客的消費者畫像高度重合,斐濟海濱旅遊業者就推出了種植珊瑚的項目,讓大家潛水環保兩開花。斐濟被西南太平洋最大的珊瑚礁系統所環繞對珊瑚進行了嚴格的監測和保護若是旅遊項目是有益於珊瑚礁的,也沒什麼不可(圖片:Ernie Hounshell /shutterstock)▼ 旅行者為地球母親做了點什麼,自然“龍顏大悅”,從業者拓展了新業務,可以再收一筆錢,自然也更高興,斐濟旅遊業持續蓬勃發展。打卡產業蓬勃發展(圖片:JosepPerianes/shutterstock)▼ 近年來斐濟遊尤其火爆。2019年,赴斐遊客達到了89.4萬,超過了其本地88.93萬的人口。斐濟旅遊業占就業人口的15%,貢獻了GDP的20%,是第一大外匯來源,間接影響的就業人口與經濟數據必然更多。薩摩亞,瓦努阿圖等國甚至更依賴旅遊業,極個別國家旅遊業占GDP的70%,妥妥的支柱產業。斐濟和身邊的小夥伴們▼ 當然,斐濟也不是一個島,包括了很多很多島(圖片:shutterstock)▼ 旅遊業也確實富了當地人。做導遊一天能賺200-300美元,放到美國都算不錯的收入,更不用說有從業門檻的潛水教練和民宿老板了。工作輕松、回報豐厚的旅遊業迅速崛起,吸引了大量資金人才,制造業就更要面對既沒有人想投資,也沒有人想打工的窘境了。外國遊客對這裏的一切都感到好奇當不了老板還能去表演土著舞蹈對於當地人來說,這個就是毫無難度(圖片:Nadezda Zavitaeva/shutterstock)▼ 更何況,殖民時代擁有英國投資糖廠的島國也只有斐濟一個,太平洋島國制造業先天不足。而小國寡民、交通不便、距離國際市場遙遠、國民受教育程度較低的事實又限制了制造業的發展。一家獨大的旅遊業擴張甚至讓農業都出了問題。雖然政府大力推廣,斐濟的大米自給率僅有20%,小麥則全需進口,其餘農產品除了香蕉、椰子、甘蔗,大多需要進口。好在距離斐濟不遠的澳大利亞、新西蘭與印尼都是重要的食品出口國,他們價格低廉的食品完全可以滿足斐濟,這也讓斐濟人進一步失去了發展食品行業的動力。熱帶氣候的斐濟更適合水果和蔬菜的生長不過加工能力欠缺,大多出售的是原產品(圖片:ChameleonsEye/shutterstock)▼ 財富又帶來了飲食偏好上的變化。相較於芋頭配椰汁調味的魚,醃牛肉、方便面等工業加工食品更符合人類重口味的本性,當地人在進口廉價工業化食品的影響下迅速“膨脹”了起來。再好的東西,吃多了還是會膩花樣繁多又價格低廉的工業食品,競爭力更強(圖片:ChameleonsEye/shutterstock)▼ 早在2010年,世衛組織的調查就得出了10個太平洋島國中50%的人存在超重問題的結論,其中薩摩亞的超重比例甚至超過90%。換句話說,你可能期望前往薩摩亞能看到全員巨石強森,但結果估計是全員武藏丸光洋。出生於薩摩亞的相撲士—武藏丸光洋(右)(圖片:Philkon/Wikipedia)▼ 除了超重,當地人營養不均衡的問題也非常嚴重,缺乏維生素A、缺碘、貧血都是高發問題。也許這就是躺賺的代價吧。彩雲易散不出意外,太平洋島國依舊會躺賺下去,但是新冠大流行打破了歷史進程,也暴露出太平洋島國經濟的脆弱性。2020年1月下旬開始,斐濟中斷了越來越多航線,到3月,斐濟禁止遊輪進入其海域,所有國際活動和官員的海外行程都被取消,正式進入封國狀態。作為經濟支柱產業的旅遊業徹底失去了客源,相關從業者突然就沒有了收入來源,餐廳客源減少,為餐廳供貨的漁民賣不出去自己的漁獲。隨著由旅遊業作為龍頭的經濟鏈條從源頭處被打破,斐濟脆弱的經濟也陷入危機,其他國家的情況與斐濟大致相同。世衛組織向斐濟捐贈COVID-19檢測的實驗室設備(圖片:https://www.who.int/)▼ 因為各國紛紛關閉邊境,開往太平洋島國轉運中心斐濟-蘇瓦港的運輸船大大減少。在蘇瓦這樣面向澳新兩國的港口,果蔬價格尚且上漲了75%,其他需要從蘇瓦轉運物資的島國狀況可能更嚴重。現在這個價格可就買不到了(圖片:gg-foto/shutterstock)▼ 失業率激增還導致家庭矛盾爆發,離婚率上升,同時,老人和小孩也不打算降低自己的消費,中年男人就像三明治的中間那層,此時面臨著嚴重的中年危機。他們只能約朋友酗酒逃避現實、回家打老婆,或者和老婆一起打孩子。位於斐濟勞托卡的民間組織Empower Pacific每天都能接到一百餘個求助電話,但是面對家庭矛盾,社會組織並不能起到比提建議更多的幫助。疫情不僅給感染者帶去痛苦全世界的人都因為病毒而無法正常的生活(圖片:https://unhabitat.org/)▼ 重壓之下,斐濟政府開始向斐濟人發放蔬菜種子,圖瓦盧政府則向民眾科普農學知識,太平洋島國普遍鼓勵民眾在自家花園中種植蔬菜,緩解經濟緊張與食物稀缺問題。開啟自力更生模式(圖片:Ministry of Agriculture Fiji)▼ 斐濟光熱條件極好,也不缺乏火山灰土、磷質石灰土(鳥糞土)等肥沃土壤,所以嘗試的人普遍收成不錯。甚至有家庭在廢舊水桶、板條箱中填土,種出了滿足家人食用的蔬菜,成為了度過食品與家庭雙重危機的一個小突破口。以前也有條件種,只不過買來的更方便(圖片:Ministry of Agriculture Fiji)▼ 由於疫情遲遲沒有消退的跡象,當地人也逐漸調整心態,重拾祖先的傳統謀生手段,開始用種田、捕魚的方式滿足家人的日常需要。因為生活方式轉變了,家長們甚至又像千百年前的家長一樣,教起了孩子們如何在家長不在家的時候照料菜園。賣不出去的雞還可以陪孩子玩玩夠了還能吃肉..(圖片:Agalelei Ioane)▼ 這固然是一種現實逼迫下的無奈倒退,但這種暫時的倒退對於太平洋島國民眾來說也未必全是壞事。他們發現,在不得不減少進口食品攝入、重拾傳統飲食後,不少人變得更健康了,甚至打算把自己種菜的習慣一直延續下去。農業合作化時期為了滿足社員種植蔬菜等每家都有一小片自留地在饑荒時挽救了不少人的生命(圖片:Tamala Iosua)▼ 真是一出人間悲喜劇啊。參考資料:1.https://www.straitstimes.com/asia/australianz/fiji-scrambles-to-provide-aid-as-cyclone-toll-rises2.https://www.who.int/bulletin/volumes/88/7/10-010710/zh/3.https://www.channelnewsasia.com/news/world/fiji-tourism-hit-with-climate-covid-19-double-whammy-137823864.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ocea.52725.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ocea.5275#ocea5275-fig-00016.https://www.stripes.com/news/pacific/amid-pandemic-pacific-islands-work-to-offset-food-shortages-1.656599*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shutterstock@Nadezda ZavitaevaEND 《島國人民,開始勒緊褲腰帶|地球知識局》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島國人民,開始勒緊褲腰帶|地球知識局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