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來襲、極端天氣頻發,互聯網公司能用技術做點什麼?》 深響鯤鵬計劃獲獎作者 萬象大會年度獲獎創作者深響官方帳號深響原創 · 作者|洪雨晗天氣嚴寒。1月7日清晨,北京南郊觀象台氣溫直逼零下20度,這是55年來北京最寒冷的一天。網友們直接將話題“感覺北極也沒有那麼冷了”送上微博熱搜。這不是無稽之談,中國天氣網表示,北京當日的氣溫已比部分北極圈內的地區溫度要低,其直接原因是北極上空盤旋的極地渦旋南下,裹挾大量極地冷氣團來襲。在這背後,拉尼娜和秋季北極海冰偏少是導致此次“霸王級”寒潮的重要因素。 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北極冰川加速融化。國家氣候中心表示,2020年9月北極海冰達到歷史第二少,海冰減少使極地渦旋減弱、分裂,因此難以“固定”冷空氣,而由其南下,“霸王級”寒潮就此誕生。 來源:中國氣象局除了近日爆發的霸王級寒潮,全球變暖背景下的極端天氣變成“家常便飯”。2018年溫比亞台風在山東壽光制造了嚴重的洪災,超強台風山竹正面襲擊廣東珠三角;2019年北極渦旋則攻入北美洲,美國遭遇歷史性的寒潮,同時,南半球的澳大利亞卻熱浪來襲,出現了史上最熱的夏天,為澳大利亞焚燒半年的森林大火埋下伏筆。嚴寒中的碳中和2013年,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第五次評估報告認為,“人類影響極有可能是20世紀中葉以來觀測到的變暖現象的主要原因。”因而,社會對全球變暖的應對措施包括通過削減人類社會的排放來減緩變化、適應其影響以及未來可能的氣候工程,大部分國家也都加入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其中,通過削減人類社會的碳排放來減緩變化是當務之急。 2020年9月,中國在第75屆聯合國世界大會上向世界宣布,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爭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2020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列為2021年的重點任務之一。所謂碳中和,即透過使用低碳排技術或是碳補償(carbon offsetting)的方法,使其碳足跡為零。一般用在交通、能源生產、農業和工業過程等會產生二氧化碳的過程。 舉例來說,當一棵樹長成時,它所含的碳是從空氣中所吸收的碳,而當你燃燒它時,排放的碳即是吸收的碳,可達到碳平衡(碳中和);反之,若是使用化石燃料,則是從地底把古老的碳釋放出來,所以地球整體的二氧化碳量就會增加。 這場名為「碳中和」的戰役中,沒有人可以缺席。蘋果取消附帶的耳機和插頭,根據測算,這一動作會讓蘋果生產和物流等環節每年減少200萬噸的碳排放,相當於每年減少45萬輛汽車。蘋果還承諾在2030年之前,會實現供應鏈和產品100%的碳中和。 微軟,曾因碳排放問題遭到相關部門罰款,如今,微軟在碳排放上宣布將於2030年實現碳中和,2050年償還所有碳足跡。 谷歌通過投資可再生能源項目或其他將二氧化碳排入大氣並進行儲存的機會來抵消燃燒化石燃料所產生的排放。其去年宣布到2030年之前將完全使用無碳能源來運營自己的業務。 聯合利華則表示將投資10億歐元用於2030年前在所有洗護產品中去除化石燃料,並計劃在2039年將自身運營和供應商的碳排放降至0。頭部的公司,作為經濟社會的重要成員,自然要在應對全人類的問題時承擔更多的責任。人類與企業責任全球的企業在行動,中國公司們亦需要拿出「科技向善」的誠意。前段時間,網上有爭議稱中國互聯網公司只知道做買菜之類的與民爭利的生意,而美國企業已然造火箭探索太空。事實上,中國公司的全球擔當並不是一個個爆炸性新聞,而是日拱一卒地在研究、推進、面對挑戰,甚至已經開始思考一些超出企業經營、發展的全球性重大議題。 在2020年底騰訊的內部員工大會上,騰訊董事會主席兼 CEO 馬化騰專門在講話中提到了這一點:“此次疫情爆發,讓我們更加關注人與大自然的關系。作為科技企業,我們要更為關注企業運營對氣候、水等自然環境的影響。隨著中國宣布碳中和目標,騰訊也要加快推進碳中和規劃研究。與此同時,我們還將加大探索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前沿科技在應對地球重大挑戰上的潛力,大步推進科技在產業節能減排方面的應用。”在國家提出碳達標、碳中和目標以來,不少能源行業的“排碳大戶”紛紛響應。而騰訊是國內首個明確表態啟動碳中和規劃的互聯網企業。據了解,騰訊已啟動專家團隊著手研究碳中和相關方案,推進碳核查,並結合國際經驗與中國實際狀況,制定碳中和的策略與路線圖。雖然很少高調宣傳,但騰訊對於節能減排、可持續發展的關注很早就開始了。近些年來,騰訊已經在其數據中心和總部大廈中探索運用人工智能和雲計算等技術能力來降低碳排放。騰訊青浦數據中心於2017年實現年度PUE值(能源使用率,越接近於1能效水平越好)低於1.3,並獲得工信部和綠色網格的“數據中心綠色等級(運行類)”5A 評估認證;2018年建成的騰訊貴安七星數據中心, 經過工信部實測,其極限PUE值小於1.1,同期國內新建數據中心的平均PUE為1.73。 其實,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人們的腦海中都有一種誤區,認為對環境的保護和經濟的增長不可兼得。但如果拉長觀察的範圍,這兩者其實並不矛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制藥企業默克把鏈黴素引進到日本,消滅了侵蝕日本社會的肺結核,這件事沒有讓默克公司賺到一分錢,但今天,默克在日本是最大的美國制藥公司。默克公司在創立100周年的時候出版了一本書——《價值觀與夢想:默克百年》,無關其所在的制藥行業本身,無關如何牟利。百年企業的內在驅動力是什麼?它是如何理解與地球及人類的關系?碳中和也好,FEW也罷,它們的底層邏輯都在於人類對於地球的責任與關照。企業永續發展,地球保持健康,在長期主義思維下整個生態才能持續發展。北大教授陳春花在《只有做價值共生,你才有可能成為長期主義者》中寫道:“其實就是要回答三個根本性的問題:第一,企業跟環境一定是一種共生關系;第二,你一定要有能力去認知這個世界;第三,組織的使命必須是向善的,而且這個向善的力量能夠讓組織獲得真正能量的來源。”騰訊的“科技向善”便是一種長期主義的思維,它不只是一個口號,而是需要實際踐行的價值觀。在當今社會,關注長期與普世價值的企業堅守著正直、向善的價值取向 ,它們在反哺世界和環境的同時也使企業走得更遠。 《寒潮來襲、極端天氣頻發,互聯網公司能用技術做點什麼?》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寒潮來襲、極端天氣頻發,互聯網公司能用技術做點什麼?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