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馬歇爾計劃,究竟是美國人“恩澤歐洲”還是搞經濟侵略?》 田瑞安優質創作者美國政府也明白,拿本國納稅人的錢援助別的國家,這在國內一定會有大量質疑和批評的聲音。為避免美國媒體對馬歇爾演講的關注,杜魯門特意於同一天舉行了一場記者招待會,以此轉移媒體注意力。作為“走向冷戰關鍵的一步”,美國明顯不希望蘇聯加入馬歇爾計劃,但希望東歐諸國加入這一計劃,從而把它們從正在形成的蘇聯集團中“解救”出來。起初,斯大林對馬歇爾計劃曾表現出“謹慎的興趣”。最高統帥認為,蘇聯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做出了巨大貢獻,遭受的巨大損失世人皆知。付出代價如此之大,西方補償蘇聯難道不應該嗎?於是,莫洛托夫被斯大林派到巴黎與英法兩國外長會談。此時的英法早已不是當年橫行世界的那兩個老牌帝國了,經曆了二戰,英法對“拯救”自己的美國已是服服帖帖,唯命是從。 對美國大哥不希望蘇聯加入的意圖心領神會,英法在會談中故意提出讓蘇聯無法接受的條件,比如“被援助國將喪失部分經濟主權,必須參與歐洲統一市場建設”等等。作為響當當的世界大國,蘇聯當然不幹了。最後,莫洛托夫知趣地宣布蘇聯不參與馬歇爾計劃。馬歇爾計劃的核心理論就是對蘇聯的遏制,但應該說,西方陣營當時對蘇聯的恐懼並不像後來那麼極端強烈,甚至到淩駕於其他一切因素之上的地步。美國的本意是,通過援助歐洲使之經濟恢複,相對強壯的歐洲才能成為抗衡蘇聯的一支重要力量。此外,主導歐洲事務一直是美國的重要戰略構想。一戰後,時任美國總統威爾遜嘔心瀝血搞出“十四點和平原則”和國聯,就是想讓美國代替英法主導歐洲。然而諷刺的是,當時共和党控制的國會否決了威爾遜的“歐洲戰略”,美國人自己都沒加入國聯,最後還是被英法排斥在歐洲之外。這一次,美國不能再與歐洲失之交臂了。通過馬歇爾計劃,美國要控制和占領歐洲市場,最終達到支配歐洲的戰略目標。於是,蘇聯婉拒後,英法又在美國指示下召開“擴大會議”,邀請了當時歐洲除幾個袖珍國外的所有國家。 看到如此誘人的蛋糕,相對貧困的東歐各國不免心動。然而,作為正在形成的蘇聯集團“衛星國”,看看老大的臉色,他們也紛紛知趣地默不作聲了。在這種情況下,只有波蘭和捷克斯洛伐克兩國接受了邀請。很快,捷克斯洛伐克外交部長馬薩裏克被緊急召入莫斯科,毫無疑問,等待他的是斯大林劈頭蓋臉的訓斥。最終,捷克斯洛伐克和波蘭的代表被阻止前往巴黎參加會議。1947年7月,馬歇爾計劃正式啟動,之後的整整四個財政年度,西歐各國接受美國包括金融、技術、設備等各種形式的援助合計130億美元,剔除通貨膨脹因素,這筆資金約相當於今天的2000億美元。1948年至1951年是歐洲歷史上經濟發展最快的時期,工業生產增長了35%,農業生產遠遠超過超過戰前水平。二戰後那幾年困擾歐洲的“貧困與饑餓問題”已不複存在,西歐經濟進入長達20年的快速發展期。因此,馬歇爾計劃一度被美國學者吹捧為“美式慷慨”的成功範例,而對此計劃給美國帶來的巨大利益視而不見。其實,正如蘇聯通過同期的“莫洛托夫計劃”控制東歐國家,美國通過馬歇爾計劃全方位控制西歐,以經濟帝國主義的手段實現其地緣政治目標,這哪裏是什麼美式慷慨?都知道美國人擅長發戰爭財,從馬歇爾計劃實施起,這些接受援助的國家就沒准備向美國還錢,援助款項一般被編入本國的“財政預算”,然後從此消失。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的西德卻是一個例外。與對待其他國家不同,美國一開始就規定西德以後必須歸還所有援助款項。西德從馬歇爾計劃中獲得援助約折合14.5億美元,這在130億“大盤子”中絕對稱不上大頭。即使這樣,直到1971年6月,當時的聯邦德國政府終於以分期形式向美國償還完最後一筆援助債務。聯想到2010年,統一後的德國償還了最後一筆戰爭賠款,這個國家為何總是與眾不同?文/田瑞安 水平有限,請多指正 ; 原創不易,敬請關注。 《再看馬歇爾計劃,究竟是美國人“恩澤歐洲”還是搞經濟侵略?》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再看馬歇爾計劃,究竟是美國人“恩澤歐洲”還是搞經濟侵略?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