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鎮寧波餘姚|陽明古鎮,世界陽明心學聖地,不可錯過文化之美》 古村記旅遊達人陽明古鎮作為“陽明故裏”,秉承“良知源頭、心學聖地”定位,如今煥然一新,行走在古鎮街區,處處可以感受“知行合一”的文韻。 位於餘姚老城核心,由府前路歷史文化商業街區、武勝門陽明文化商業街區、龍泉山歷史文化風貌區等三大板塊組成。這裏,是國內唯一具有陽明故裏特色的綜合性休閑國際文化旅遊聖地。 古鎮通濟橋,橫跨姚江之上,溝通餘姚南北兩城,如長虹臥波,氣勢雄偉。通濟橋又名舜江橋。由於它是姚江上最長最高的橋,故被稱為“浙東第一橋”。據《餘姚縣志》載,該橋始建於北宋慶曆年間(1041年-1048年),原系木橋初名德惠橋,木結構。後又改名為虹橋,屢建屢毀。元至順三年(1332年)改建成石砌三孔橋,定名為通濟橋。通濟橋全長90米,高大雄偉,橋旁立了一塊石碑,上面題道:“海舶過而風帆不解”八個字,便足以證明。北宋時王安石任鄞縣縣令時旅行至此,更是情不自禁地贊歎道:“山如碧波翻江去,水似青天照月明。” 舜江樓,俗稱鼓樓,位於餘姚市,它與通濟橋構成了一個“長虹騰空,飛閣鎮流”的連合體。舜江樓曆經明、清,在萬曆、康熙、乾隆、嘉慶年間,均因災毀而多次重建。古人有詩曰:“鯨重一擊鎮海東,下視長江如伏龍。”“山郭遺風憶有虞,江樓落日渺蒼悟。”它描述了通濟橋和舜江樓的巍巍雄姿。 如今的陽明古鎮,較好保留了傳統的建築古韻。在此基礎上,整合了國學國藝、文創手作培訓、時尚輕餐、休閑娛樂、各種創意、新零售、集合店等,以及餘姚“老字號”和非遺手工藝品,一個結合傳統文化以及時尚潮流的濱水古鎮街區展露新顏。 此外,陽明古鎮上,心跡館、匠心餘姚館、非遺館、尋味餘姚館等體驗展示館等,都值得尋訪。 特別要去尋訪的,便是王陽明故居。作為中國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軍事家,其學說世稱“心學”。故居分為轎廳,大廳,西花廳,東花廳,瑞雲樓,大廳高掛真三不朽,立德,立言,立功,瑞雲樓陳列著反映王陽明一生的重要史跡的物品。 而龍泉寺,也是古鎮的尋訪之地。龍泉寺位於姚江北岸、龍泉山南麓。寺初建於東晉成帝司馬衍鹹康二年(公元336年),現存建築為清德宗光緒元年(公元1875年)所建。從建寺直至唐初,龍泉寺一直暮鼓晨鐘,梵唄悠揚,未曾遭受兵燹之劫。各地文人學士、佛門弟子、商賈行旅,前來參拜敬佛和遊寺賞景者,絡繹不絕。故唐代書法家餘姚人虞世南在所撰《大唐龍泉寺碑》中,盛贊“三寶之力”佑衛此寺。唐會昌五年(公元845年),唐武宗李炎下旨“滅佛”,龍泉寺在劫難逃,被廢而拆圮。唐宣宗大中五年(公元851年)重建。此時,龍泉山南坡,均為寺之轄地,山上古柏參天,蒼松入雲;寺內殿閣高聳,氣勢恢宏。前來禮佛進香、登高賞景者,相接於途。 此外,餘姚博物館,就在風光旖旎的龍泉山西麓,占地面積約5畝,總建築面積1600平方米,於2003年1月18日建成開放。餘姚博物館共設5個展廳,包括3個基本展廳和2個臨時展廳。3個基本展廳布置了博物館的基本陳列《上下七千年》,由序廳、陶瓷廳和青銅玉雜廳組成,陳列展出了自河姆渡新石器時代至明清時期的各類代表性文物近300件,以形象直觀的方式,向人們展示了餘姚歷史文化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其中,序廳主要是運用圖表、模型、雕塑等手法對餘姚歷史文化作整體性、概括性反映。陳列有餘姚清代雙城沙盤模型、“四先賢”全身銅像、先賢手跡等。 陽明先生的風範,值得中華學子們尤其值得一探。尤其是愛好古村古鎮的夥伴,內心中滿是對華夏文化的戀眷,更是值得偶爾閑暇,前來尋訪。古村記編輯自網絡 《尋鎮寧波餘姚|陽明古鎮,世界陽明心學聖地,不可錯過文化之美》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尋鎮寧波餘姚|陽明古鎮,世界陽明心學聖地,不可錯過文化之美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