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還有這麼嚇人的「狠角色」!海洋日既畏又敬》 環球時報國際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作為生活在這個71%的面積都被海洋包裹的星球上的人類,這片深藍的背後,有無盡的夢幻繽紛,有豐饒的自然饋贈,亦隱藏著未知的恐懼。生活在海洋表面幾千米以下的生物,在黑暗與高壓的極端環境中演化出了「自成一派」的生存法則,以一種「放飛自我」的姿態絕處逢生。它們因「生活所迫」而演化出的恐怖樣貌使之成為無數傳說中異獸的原型,成為了深海恐懼症「患者」的夢魘。 皺鰓鯊 圖源:Oceana 被稱為「活化石」的皺鰓鯊保留了鯊魚這一物種祖先的原始特徵,歷經千年未曾改變。「鯊如其名」,這種生活在大西洋與太平洋海底500-1500米左右的鯊魚因其頭部有帶有褶皺的鰓裂而得名,又因其外型酷似鰻魚而得名「擬鰻鮫」。皺鰓鯊的繁殖能力與捕獵能力,也隨著時間的演進而令人敬畏。皺鰓鯊的胚胎會從卵黃囊中獲取能量,雌性皺鰓鯊只有在其後代能夠獨立生存時才能生育。成年皺鰓鯊體長能達到2米,主要捕食魷魚,也以魚類甚至其他鯊魚為食。 盲鰻 圖源:Instagram 水蛭般的細長身形,生長著銳利角質齒的吸盤嘴,令人厭惡又膽寒的獵食方式……生活在海底1600米深處的盲鰻在深海世界「臭名昭著」,扮演著「送葬者」的角色,像極了克魯蘇神話中的異性生物。世界上大約有76種盲鰻,它們缺乏下頜,一旦瞄準獵物,即將死或已死的魚類,盲鰻會將吸盤口吸附在其身上,刮出一個缺口慢慢吸食。倘若獵物是條大魚,它們會鑽進獵物身體里吞噬。很多捕撈船都能在魚類的殘骸中看見盲鰻的身影。這樣「食屍鬼」般的寄生生活也讓盲鰻的眼睛退化到了皮下,但它的嗅覺和觸鬚卻極其靈敏,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合適的獵物。 無臉鱈鰻 圖源:Fishes of Austrilia 生活在4000米海底的無臉鱈鰻並沒有《千與千尋》中的無臉男那麼可愛。這一神秘的魚種已有近百年未曾出現在人類面前。就在去年,一隊科學家在澳大利亞東海域的科考中再次發現了無臉鱈鰻。這一神秘的深海魚類面目模糊,近似於中國神話中對「混沌」的描述,又如同《哈利·波特》中的攝魂怪。研究人員在一些樣本發現了其隱藏在皮膚之下的眼睛,在其球狀頭部下面是一個相對較小的嘴部結構,密集分布的牙齒能夠吞食多種甲殼綱動物。 大西洋狼魚 圖源:Oceana 廣泛的分布在北大西洋中的狼魚長著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兇猛面孔,屬於鯰魚的一種。這種掠食性魚類的特徵是嘴巴里充滿尖銳的犬齒狀牙齒,但卻以海膽和大型蝸牛等堅硬或有刺的無脊椎動物為食,除非被激怒,否則它不會對人類具有攻擊性。沿海的漁民深諳它的性格,但其兇猛醜陋的性格還是讓人敬而遠之。大西洋狼魚的兇猛還會體現在爭奪配偶上。雄性狼魚用牙齒死死咬住對方的頭部,戰勝的一方會守護著「妻子」白頭偕老。雄性狼魚頭上遍布的傷疤讓其本就醜陋的外表更顯可怖,但卻是榮譽與尊嚴的象徵。 歐氏尖吻鮫 圖源:Oceana 歐氏尖吻鮫又名劍吻鯊,如同精靈般的長長的劍吻讓其形象極具辨識度,因此得名goblin shark(小精靈鯊)。這一稀有物種生活在「地球的底端」,在深海中保持著近乎隱形的狀態,很長一段時間內,就連科學家對其的了解都非常有限。歐氏尖吻鮫嘴裡尖利的50顆牙齒令人毛骨悚然,長長的吻感應靈敏,雖然長期的深海生活讓其肌肉鬆弛、反應遲緩,但他們能在黑暗中快速找到獵物。有趣的是,成年雌性歐氏尖吻鮫比雄性的體型要大,目前最大的歐氏尖吻鮫標本是在澳洲塔斯馬尼亞被發現,約有3.9米長。最大的歐氏尖吻鮫可達5.4-6米長。 吸血鬼烏賊 圖源:Instagram 吸血鬼烏賊又稱幽靈蛸,生活在1000米的深海中。深紅色的軀體、扇動的鰭狀物,膠凍狀的形態讓它看起來真的像是從吸血鬼電影中走到了現實世界。形似章魚、烏賊,又不同於它們的吸血鬼烏賊是前二者的祖先,據說在億年前因躲避蛇頸龍的獵食從淺海移居深海,數億年未曾改變形態。在它的8隻「腕」當中,包裹著一排釘子一樣的尖牙,當有動物碰到其觸手時,便會迅速移動,用觸手將獵物包裹吞噬。而當鯊魚等天敵靠近時,釘子般的尖牙又隨著觸手外翻,把身體緊緊包裹住,成為了一道鎧甲。 安康魚 圖源:Oceana 若說安康魚是地球上長相第二醜陋的魚,便「沒魚」敢稱第一。世人對它的態度從「蛤蟆魚」、「結巴魚」這些暱稱上可見一斑。安康魚學名鮟鱇魚,生活在全球溫帶海洋50米到100米深的海底,以其天然的「發光魚竿」而聞名。鮟鱇魚背鰭第一棘的皮瓣豎立在它的巨口上方,在幽暗的海底發出螢光,誘使趨光的魚蝦類沉入水中,守株待兔。目前已知的鮟鱇魚有250多種,只有雌性才擁有標誌性的生物發光「釣竿」。另外鮟鱇魚肝的味道鮮美,被稱為「海中鵝肝」。 擲彈兵魚 圖源:蒙特雷灣水族館研究所 擲彈兵魚又稱鼠尾魚,比例很大的頭部、嘴巴和大眼睛加之細長的身體,和如鼠尾般的尾巴,讓擲彈兵魚擁有了這兩個「稱號」。目前已知的擲彈兵魚約有300多種,生活在溫暖和溫帶水域。與許多深海魚類一樣,擲彈兵魚的側線系統發達,位於頭部、嘴唇和下巴下方的感應觸鬚為其在深海的生活「助攻」。它身體上的氣囊生長著獨特的肌肉,可利用這些肌肉來「撐開」氣囊並發出聲音,這在求偶和交配中會起到作用。科學家還在某些種類中的腹部中間發現了發光器官。 幽靈鯊 圖源:蒙特雷灣水族館研究所 這一外表酷似食屍鬼、瞳孔散發著綠色幽光的生物被恰當地命名為「幽靈鯊」,與《聖誕夜驚魂》中骷髏傑克的狗零零莫名神似。像鯊魚和魔鬼魚一樣,幽靈鯊也是一種軟骨魚類。棲息在世界各地的溫帶至寒冷水域2500米左右的深度,全球大約有47種幽靈鯊,長度在0.6米到2米之間。考古證據表示,這一物種已經存在了數百萬年。最早的幽靈鯊頭骨化石標本距今約2.8億年,於1980年代在南非出土。 勃氏䲁 圖源:Instagram 憑藉一張大嘴叱吒江湖,說的恐怕就是勃氏新熱䲁這種「渾身上下全是嘴」的生物了。這種同樣「不忍直視」的生物分布於東太平洋北美洲沿岸海域,從舊金山到加利福尼亞的海域裡都能找到它的蹤跡。勃氏新熱䲁的這張大嘴不僅用於捕食魚類及甲殼類,還用於爭奪領地時的搏鬥。這種兇猛的魚類擁有極強的領土意識,為了爭奪領土,兩隻雄性勃氏新熱䲁會將自己的嘴張至最大,其寬度甚至超過了自身。 桶眼魚 圖源:蒙特雷灣水族館研究所 桶眼魚又稱幽靈魚,你可以從它感光度極強的、近乎透明的頭頂上看到它全部的「腦容量」。2009年,蒙特雷灣水族館研究所的研究人員使用遠程控制攝像機首次觀察到這種奇異的魚類,它們管狀的眼睛可以在任何微弱的光線下旋轉,無死角地鎖定獵物。 水滴魚 圖源:Instagram 水滴魚又名憂傷魚或軟隱棘杜父魚,生活在澳大利亞和塔斯馬尼亞沿岸600~1200米的海底,一副天生的悲傷臉使之成為「全世界表情最憂傷」的魚。在一場英國動物保護人士發起的「沒有最丑,只有更丑」的「選丑」比賽中,水滴魚曾「榮登」榜首。 日本蜘蛛蟹 圖源:Instagram 日本蜘蛛蟹即巨螯蟹,是現存最大的甲殼動物,生活在太平洋500-1000米深的海域。其蟹螯在拉伸後,最多可達4米長。 高鰭蜥魚 圖源:Instagram 若是忽略了高鰭蜥魚的魚鰭,這種生活在海底1000米的魚類很像是一種爬行動物。從摩洛哥、加彭到北愛爾蘭和地中海的海域,都發現過這種它的身影。其鋒利的牙齒和寬大的嘴巴使之在海底可以輕鬆捕獲獵物。 鮑水母 圖源:Instagram 這種精靈般輕盈的深海生物在黑暗中創造了屬於自己的光,過著離群索居抑或「殖民」的生活,以濾食的方式生存。 線鰻 圖源:Oceana 身形細長的線鰻是身體器官最緊湊的深海動物之一。即便身長可超過1米,體重不過100多克。就連科學家也不能完全確定這種鰻魚是如何捕獲獵物的,但他們推測線鰻標誌性的喙狀嘴是它捕食的重要工具。 環球旅遊周刊/王帆 《海底還有這麼嚇人的「狠角色」!海洋日既畏又敬》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海底還有這麼嚇人的「狠角色」!海洋日既畏又敬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