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沖突引起了多少化學反應?沙伊要談了,內塔尼亞胡要穩了》 人民資訊人民網人民科技官方帳號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周安娜當地時間5月21日,巴以暫時結束了11天的交鋒。然而以這場沖突為背景,中東格局似乎開始悄悄地發生變化。當地時間5月10日,伊朗政府首次公開證實,正在與沙特阿拉伯進行會談。伊朗外交部發言人表示,緩解兩國緊張局勢和建立兩國關系,符合兩國和地區的利益。沙特阿拉伯和伊朗的對抗關系已經持續了40餘年,如今雙方開啟談話,不禁令各界感到驚訝。“這是前所未有的。”歐亞集團中東和北非研究小組負責人卡梅爾說。每一次中東戰爭,都會帶來巨大的連鎖反應。而此次巴以沖突,除了有沙伊兩國摒棄前嫌作為看點,又帶來了哪些化學反應? (圖說:巴以停火後,巴勒斯坦人在耶路撒冷阿克薩清真寺岩石前揮舞巴勒斯坦國旗)拜登新政促成的外交和解對於當前沙伊關系的積極進展,埃及外交事務委員會成員拉賈表示,沙特伊朗展開對話既順應了美國白宮易主後中東政治的發展趨勢,也是出於其自身迫切的現實政治需要。特朗普時期,美國單方面退出伊朗核協議,對伊朗奉行“極限施壓”,同時在巴以問題上偏袒以色列,大力撮合沙特等海灣國家與以色列和解,以打造針對伊朗的“統一戰線”。但拜登的上台意味著特朗普時代美以“蜜月期”的終結。在首次外交政策演講中,拜登宣布將不再支持沙特等國聯軍在也門的軍事行動,之後又公布了對卡舒吉案的調查報告,將矛頭直指沙特王儲。在伊朗問題上,拜登延續奧巴馬的政策,有意重返伊核協議;在巴以問題上同樣“去特朗普化”,保持總體中立。拉賈指出,地區國家正積極調整,以適應“失位”“錯位”的美中東政策。他表示,拜登政府的種種做法都顯示出中東問題在美全球外交布局中的重要性下降。美地區盟友認清“唯美國馬首是瞻”並不會一勞永逸,因此擱置爭議、開啟對話成為主流選擇。 (圖說:2010年3月,內塔尼亞胡與還是副總統的拜登的合照)另一方面,卡梅爾指出,沙伊會談的更大動機在於:德黑蘭想要防止在沙特出現反伊朗聯盟。“德黑蘭知道自己的力量在與沙特阿拉伯的競爭中是有限的,它不希望看到在該地區出現反伊朗聯盟,”卡梅爾說。“這種對話也許能阻止沙特和以色列之間關系正常化。”巴以沖突似乎有利於伊朗實現這一目標——停火第二天,沙特阿拉伯批評以色列對巴勒斯坦權利的公然侵犯。以色列輿論認為,作為有“潛在”可能與以色列實現關系正常化的國家,沙特的強烈譴責讓短期內兩國關系的進一步發展變得不現實。阿以關系蒙上陰影通過在特朗普政府最後幾個月大張旗鼓達成的《亞伯拉罕協議》,幾個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展開了前所未有的合作。然而現在,沖突的發生讓協議的外交效果大打折扣。《以色列時報》在巴以尚未停火期間發表文章說,隨著沖突的加劇,阿聯酋、巴林、蘇丹、摩洛哥等新近同以色列簽署關系正常化協議的國家陷入尷尬境地,一些國家出現了民間社會團體呼籲切斷與以色列關系的聲音。這直接帶來一個問題:以色列有誠意與阿拉伯國家和解嗎? 民調顯示,在13個阿拉伯國家的3億人中,88%的受訪者不贊成與以色列和解,79%的人認為巴勒斯坦問題是阿拉伯人最關心的問題。曾在三任美國總統領導下擔任中東和平談判代表的羅斯說,近期暴力事件表明,“巴勒斯坦問題仍可能給以色列與其阿拉伯鄰國的關系蒙上陰影”。《華爾街日報》17日刊文稱,隨著伊朗和土耳其已經取代阿拉伯世界,成為巴勒斯坦抵抗運動最重要的盟友,排除其他因素,當前的巴以戰爭實際上是以色列和伊朗之間的一場代理人戰爭。文章指出,這場戰爭的另一目的,就是檢驗以色列在加沙的行動是否會激怒阿拉伯國家的輿論,迫使阿拉伯國家政府放棄與耶路撒冷聯合反伊朗的同盟。複旦大學中東研究中心研究員孫德剛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就表示,“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集體改善關系的節奏被打亂,阿拉伯-伊斯蘭世界反以主義和反美主義情緒上升,以色列與阿拉伯-伊斯蘭世界的矛盾有進一步激化的危險。”也有觀點認為,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之間的關系是否會“倒退”、這場沖突是否會阻礙以色列與其他阿拉伯國家建交仍有待觀察。但約旦前外交部長強調,“沒有和巴勒斯坦人的和平,就永遠不能指望以色列被阿拉伯世界的其他國家接受。” (圖說:5月12日,以色列炮兵部隊向加沙地帶射擊)內塔尼亞胡成為“永恒的政治幸存者”停火協議生效後,多方都在解讀誰是這場沖突的最大贏家。在哈馬斯看來,停火標志著內塔尼亞胡的失敗、巴勒斯坦人的勝利;在以色列看來,軍事行動對哈馬斯造成了慘重打擊,以軍取得了“罕見的成功”。但是,傷亡從來不是巴以沖突輸贏的標志。歐盟國際關系分析人士洛瓦特認為,這次沖突的最大贏家既非以色列,也非哈馬斯,而是內塔尼亞胡本人。BBC也稱內塔尼亞胡是“永恒的政治幸存者”。 沖突發生之前,內塔尼亞胡再次組閣失敗,以總統裏夫林授權中左翼政党“擁有未來”党領導人拉皮德組建新政府。如果拉皮德組建政府成功,就意味著內塔尼亞胡長達12年的掌權之路走向終結。為組建政府,拉皮德需要拉攏意識形態完全不同的政党,覆蓋右翼、左翼,以及伊斯蘭保守派政党“聯合阿拉伯名單”,後者也被認為可能是以色列首個加入執政聯盟的阿拉伯政党。這些党派的共同特點是反對內塔尼亞胡。戰事開始前數小時,拉皮德還表示與各党談判順利。他樂觀估計,“只需要幾天”,以色列新政府就能宣誓就職。但隨著沖突的迅速爆發,組建政府談判暫停。“聯合阿拉伯名單”首先表態,只能在沖突降級後才會重啟與拉皮德的談判。隨後,以色列聯合右翼党領導人、前國防部長貝內特也宣布退出拉皮德的聯盟。如今,距離拉皮德組閣的期限6月2日僅有不到兩周時間。“為什麼每次發生交火的時候,都是對總理最有利的時候?”拉皮德本周早些時候這樣公開質疑道。美聯社稱,巴以沖突成功阻礙了拉皮德的組閣計劃,為內塔尼亞胡“東山再起”增添了可能性,可以說讓這位掌權者的命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圖說:以色列的競選廣告,右二為拉皮德)近萬平民傷亡的代價與所有戰爭一樣,本輪沖突中付出最沉重代價的是平民。巴以雙方公布的數字顯示,截至20日晚,沖突已致以方12人死亡、300餘人受傷,巴方有232人死亡、1900餘人受傷。一名遭炮火擊傷的以色列居民尼西莫夫對媒體悲觀地表示,“停火了,很幸運。但是這場戰爭,以及往後還會爆發的戰爭,都是徒勞的,只要拿不出一個政治解決方案,兩個民族將會繼續拼命下去。”半島電視台指出,國際社會的優先任務是首先向人道危機嚴重的加沙提供救援,這塊遭到以色列圍堵的地盤上,有兩百萬居民處於物資匱乏的狀態。 (圖說:加沙遭到以色列空襲後的景象)如何重建加沙、恢複加沙的基礎建設,已經進入各方爭論的中心議題。目前,埃及總統塞西宣布向加沙提供5億美元援助,聯合國緊急救援中心基金會宣布其滿載物資的首批人道援助車輛前往加沙並提供1500萬歐元緊急基金。不過,人道援助只能解決經濟危機。正如尼西莫夫所說,如果沒有一個有效解決巴以沖突的政治方案,巴以沖突將會持續下去,停火不過是按下一次暫停鍵而已。國際社會曾提出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兩國並存”方案,讓巴勒斯坦最終實現建國。但近年來,雙方激進勢力增長,談判陷入死胡同,距此目標的實現似乎越來越遠。以色列一位政治評論員表示,巴以之間並未達成協定,多重矛盾仍在,相同的故事仍然會上演,“不同的唯有在戰爭中遇難者的名字”。本文來源:縱相新聞 《巴以沖突引起了多少化學反應?沙伊要談了,內塔尼亞胡要穩了》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巴以沖突引起了多少化學反應?沙伊要談了,內塔尼亞胡要穩了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