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高中地理的第120天——晨昏線、晝長、北美洲/巴西的氣候》 高中地理輔導中小學教師,仝桂傑,教育領域愛好者01知識點1、晨昏線由於地球自轉,並且地球既不發光也不透明,因此產生了晝夜交替。白晝與黑夜的分界線,叫做“晨昏線”。順著地球自轉的方向(自西向東):①晨線:由黑夜進入白天的分界線,叫做晨線,晨線與赤道的交點為6:00;②昏線:由白天進入黑夜的分界線,叫做昏線,昏線與赤道的交點為18:00。③若晨昏線與緯線β相切:則β位於北極圈以北(或南極圈以南),並且β(相切緯線)+α(太陽直射點緯度)=90°。 圖1 晨昏線示意圖2、北美洲的氣候北美洲主要分布著9種氣候,分別為:①三種熱帶: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沙漠氣候;②兩種亞熱帶:地中海氣候、亞熱帶濕潤氣候;③兩種溫帶:溫帶大陸性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④其他:高原山地氣候、寒帶氣候。其中,西海岸由於落基山脈的阻擋,氣候呈條帶狀分布。 圖2 北美洲的氣候02例題下圖為從空中R點看到的現象,其中直線m為緯線,曲線n為晨昏線,R點在地表的垂直投影為S。據此完成9~10題。 9、S地的緯度( )A. 與M地相同B. 介於M、N兩地之間C. 高於N地D. 低於M地10、如果在位於陸地上的N地,看見太陽正在落下,則這一時期( )A. S地的白晝比N地長B.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火險等級高C. 巴西東南部正值雨季D. 長江口附近海水鹽度處於高值期答案:D、B精講精析:(1)分析S地的緯度。①從圖中可以看出,緯線m為直線,因此空中的R點位於緯線m的正上方;②圖中的晨昏線的最北端,位於緯線m的北側,因此該地位於北半球,地心位於圖示區域的南側;③緯線m的正上方為R點,連接R點和地心,與地表的交點即為S點,如下圖所示,可知S點位於M點南側,即緯度低於M點,選項D正確。 (2)分析此時的季節。①由題幹可知,N地看到日落,因此N地位於昏線,即N地左側(西側)為白天,右側(東側)為黑夜,如下圖所示;②北極點位於晨昏線的北側,此時為白天,即北極點為極晝,因此此時為北半球的夏半年(春分-夏至-秋分)。 (3)分析此時的氣候。①此時為北半球的夏半年,太陽直射北半球,越往北,白晝越長。N地位於S地的北側,因此N地的白晝更長,選項A錯誤;②美國加利福尼亞位於32°N左右的大陸西岸,因此為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乾燥,容易發生森林火災等,選項B正確;③此時為北半球的夏半年,南半球的冬半年。巴西位於南半球,巴西東南部為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此時為冬半年,降水較少,選項C錯誤;④長江口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長江流量較大,大量淡水注入海洋,因此長江入海口處的海水鹽度較低,選項D錯誤。03總結巴西的氣候本節例題的難度很大,考驗學生們的空間思維,解題思路為:①根據緯線的形態,確定空中R點的位置;②根據晨昏線的凸出方向(向北),確定圖中的位置(北半球),進而確定地心的位置,確定R點和地心連線、與地表相交的S點的位置;③根據日落,確定N位於昏線,進而確定黑夜範圍,確定北極點的晝夜情況(極晝),進而確定季節(夏半年);④根據季節,分析晝長、地中海氣候、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的特點。巴西大部分地區位於熱帶,主要分布著3種氣候:①熱帶雨林氣候:受赤道低氣壓帶的控制,全年高溫多雨;②熱帶草原氣候:夏季受赤道低氣壓帶的控制,冬季受東南信風的影響,全年高溫,有明顯的幹濕兩季;③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由於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在巴西的東南部沿海地區,也分布著小區域的熱帶雨林氣候,成因為:①洋流:沿岸為巴西暖流,增溫增濕;②盛行風:位於東南信風帶,從海洋帶來了大量的暖濕氣流;③地形:西側為巴西高原,因此該區域位於東南信風的迎風坡,降水較多。 圖3 巴西的氣候【每晚20:00,每日一題,學好地理】 《講高中地理的第120天——晨昏線、晝長、北美洲/巴西的氣候》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講高中地理的第120天——晨昏線、晝長、北美洲/巴西的氣候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