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救援》影評:比科幻更科幻的真實事件》 謝瑩說娛樂 電影的中文譯名是《太空救援》,聽起來很美式,讓人不禁會想到好萊塢的《火星救援》。不過,火星救援的是呆萌同學,這次救援的就是一個空間站------“禮炮七號空間站”。電影的俄文原名就是“Салют-7 ”。與《太空救援》是虛構的科幻不同,《太空救援》是實打實的真實事件改編。這個事件如果沒有發生過,拍成了電影,一定是科幻,但它確實是實實在在發生了。真實,往往比科幻還科幻。禮炮七號是前蘇聯禮炮計劃中的最後一個空間站,在1982年4月至1992年2月間運轉。這個空間站先後接待了11批共28名宇航員。這些宇航員中還包含著第一位太空行走的女性航天員薩維茨卡婭。 這是禮炮七號的照片,據說電影裏用了一段真實的太空影像。這樣一個預期壽命4年以上,載人任務非常順利的空間站卻在1985年2月11日出了大問題------因為電源問題,空間站成了斷線的風箏,和地面失去了聯系。出了問題就得修,最後當然也是修好了,要不怎麼能用到1992年呢。但是當時的情況是,地面上誰也不知道空間站是個什麼狀況。電影指揮中心至少知道空間站是豎著旋轉的,而歷史上是等兩個宇航員上了太空,才發現空間站才發現空間站是翻滾狀態。在這樣複雜的條件下,能夠飛船和空間站能夠手動對接成功,不得不說是人類航天史上的一個奇跡。 說到奇跡,電影中用了兩次綠光來表現,或者是隱喻奇跡。一次在電影開頭,一次在電影結尾。電影剛開始,男主費多洛夫和同事在禮炮七號空間站外焊接鋼板。但焊接處的尖刺刺破了同事的手套。在外太空中,一個微小的失誤都有致命的危險。不過還好,兩人最後安全返回艙內。在費多洛夫進艙的一瞬間,他看到了閃耀的綠光。費多洛夫在回到地球後,因為當初在太空中綠光讓他出了神,差點耽誤了同事的性命,因此醫生對他判斷不適合再次飛行。但很快,禮炮七號出了問題,需要送兩個人上去維修---工程師維克多,以及一名指揮。 左邊是費多洛夫,右邊是維克多,這是兩人後來在空間站的情景。他倆是好朋友,維克多也有意向與費多洛夫一起執行任務。手動對接是一個非常困難的任務,更別說對接一個翻滾著的空間站了,這不光需要經驗,耐心,還需要一些運氣,所有現役的宇航員都在地面模擬器上失敗了。最後指揮部只能選定費多洛夫作為指揮,與維克多一起上太空修理空間站。 飛船載著兩名宇航員,帶著希望發射。事實上,指揮部的意見分成了兩派,一派希望上去修理好空間站;另一派認為修理好的機會實在是渺茫,而且冷戰期間,美國對空間站虎視眈眈,甚至發射了空的航天飛船,想要劫走已經失聯的空間站(這裏為電影增添的矛盾沖突)。與其冒這麼大的風險,不如直接自己把空間站打下來。費多洛夫技高人膽大,在第一次手動對接沒有成功的情況下,違背指揮部的命令,自行進行第二次手動對接。千鈞一發之際,對接成功了。對接成功只是最初的一小步,空間站的情況非常糟糕:失去電力的空間站就是一個大冰箱,水箱的破裂和太空的超低溫使得整個空間站內部被冰雪覆蓋。 主角組兩人想辦法利用太陽能融化了冰雪,在失重下的水呈現出小球的形態。不得不說,這個場景真的非常夢幻。2013年宇航員王亞平在天宮一號的太空授課中就展示了液體表面張力的作用。雖然處理完了水的問題,但兩個人此時已經是精疲力竭,再加上空間站內的低溫,兩人都感冒發燒了。太空怎麼能沒有伏特加?雖然有明文規定不允許帶酒上太空,但怎麼能擋得住蘇聯人對於伏特加的熱愛。事實上,在加加林時代,蘇聯的宇航員就會在起飛之前瘋狂減肥,並將酒夾帶上太空。在烈酒的溫暖中,兩人看見了一只蟑螂小強,因為同為地球生物,兩人決定讓小強活下來。雖然被凍到生病,但兩位宇航員依然沒有停止工作。費多洛夫出艙檢查,發現是傳感器外殼受到隕石的擊打,變形擋住了陽光。這時,更大的危機出現了:因為擦水時的疏忽,一顆水珠進入了飛船,引起了飛船的火災。雖然艙內減壓最終滅了火,但當時在艙內的維克多被燒傷,飛船內部也全部被燒毀。當時正處於冷戰的重要階段,蘇聯空間站的事故被西方大肆報道。美國的飛船也即將升空,這無疑對蘇聯方面又增加了一層壓力。在多方權衡後,蘇聯決定讓航天員返航,之後擊落空間站。但由於氧氣含量不足,兩個人中只能活一個。指揮部要求按照條例,工程師維克多返航,指揮費多洛夫留在空間站。 費多洛夫得知消息後在陽光下的沉思這是一個經典的二選一的矛盾沖突。飛船的失火推動劇情直接向最高潮過渡。歷史上並沒有失火事件,兩名宇航員手動調好了空間站的太陽能帆板,之後又在太空工作了一百多天。兩人在得知指揮部的命令之後,維克多拒絕了返航的機會:“如果我一個人回去,該讓我如何面對我孩子的眼睛,如何面對你孩子的眼睛。”兩人再次出艙,抱著生死在此一舉的信念,最終在寒冷的地球背面敲掉了傳感器外殼——在陽光的照耀下,片片太陽能帆板開始工作,空間站活了,氧氣有了,他們也得救了。 這時,美國的航天飛機恰好飛過空間站。隔著太空與飛機的玻璃,兩國的宇航員互相招手示意。無論歷史上是否真的發生過這一幕,這樣的結局都是震撼人心的,瞬間升華了整部電影——太空救援不僅是蘇聯一個國家的成功,而是超越了意識形態的,全人類的榮耀。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鏡頭一轉,宇航員的面罩上映出一片綠光。這是第二次出現綠光的地方。綠光到底是什麼,沒人知道,電影也沒有給出具體的答案。在真實事件裏,綠光對應的是禮炮號的天使事件:不止一個宇航員看到了巨大的天使,整個人都感受到了愉悅和放松。無論是真的超自然現象也好,還是什麼外星人的接觸也罷,這件事情一直都沒有定論。電影中將這一事件化作對奇跡的暗示——一個被人類完成的,真實的奇跡。 遠古古猿向天空扔去的那一根獸骨還沒有落下,轉眼就變成了浩渺星海中的一艘太空飛船。借用大劉在《三體》裏的一句話來形容宇宙:方寸之間,深不見底。對於星辰大海的探索,人類從未停下腳步。每每觀看這類電影時,一方面為宇宙的宏偉而贊歎,感受到人類的渺小;另一方面為人類的勇敢堅毅而自豪。渺小,但不卑微。 《《太空救援》影評:比科幻更科幻的真實事件》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太空救援》影評:比科幻更科幻的真實事件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