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男性的職場焦慮:“真的沒有人要我”》 時代周報時代周報官方帳號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黎廣近日,上海市人民政府網站上的一封求助信火了。在信中,一名龔姓男子自稱高學曆,曾任職外企高管,但現今已失業三年,求職無門。現下有妻及兩子,只能靠微薄的失業金,偶爾掙到的外快,和有限的積蓄勉強度日。這位男子認為找不到合適工作的原因是自己的年齡,“如今48歲了,絕大部份公司和企業由於種種原因原則上不會考慮錄用我這樣的大齡青年”。 失落大齡職場男的求助信 圖源:網絡截圖這封信冠以“失落大齡職場男的求助信”標題後,被發送至上海市人民政府網站的“政民互動”一欄,發送時間是2021年4月6日。上海男、高學曆、外企高管、英語流利、大齡失業、生活壓力……當這些信息匯聚到一個人身上,可供解讀和討論的空間出現了。有網友認為,無論如何總能找到一個糊口的工作;也有網友提到,職場對大齡人士的包容度的確在下降;還有網友從社會發展的角度分析說,這些曾經制定遊戲規則的人,終於被規則“卷”進去了。40歲以上的男性在職場上有多難?時代周報記者和兩位大齡(40+)求職男青年聊了一下,試圖解構他們的心態,映射當下大齡求職者的心理和職場困境。“填飽肚子就行”的老王老王是在甘肅隴南的大山裏變“老”的。變成老王以前,小王當過兵,在深圳職場裏打拼過——那是2010年以前,小王才30歲。但後來他放棄了這一切,選擇在北京一家公益機構報名當志願者,工作內容是甘肅隴南的山區支教。老王跟自己的約定是,在那裏待3年,再重回深圳繼續工作。三年後,老王感覺當地的教育有了一點起色,但同時也發現,自己一時半會抽不開身。他向公益機構申請再呆一陣。時間是條單行線,在山溝溝裏生活越久,與城市的代溝就越深,回到現代生活的代價越大——這些道理老王都懂,只是他不在乎,直到成為“老”王。三年又三年。轉眼間,十幾年過去了。自己40+的年紀,身患慢性病的老母親,未來的生活打算,把老王從甘肅的大山裏拖回了現實。回到現實生活的老王很難。在山裏工作了十幾年,他的收入來源只有公益機構發放的生活補貼,從每個月600元漲到了1800元。雖說翻了三倍,但這點錢甚至不夠在深圳支付一個月的房租。對山裏的孩子來說,老王是個無所不能的大人物,是連接鄉村和城市的關鍵。但對大城市的職場來說,老王和無數個老王一樣,沒有什麼特別。 職場多數青睞年輕人 圖源:視覺中國離開甘肅後,老王沒回深圳,而是直奔河南老家,一邊照顧母親,一邊幫自己教過的孩子聯系高中、技校,甚至試著幫他們找工作。花光了自己的積蓄,為孩子們安排好工作後,老王也要給自己找工作了。時代周報記者向老王說起上海失落大齡職場男的求職信,“你焦慮嗎?”他發回了一個微笑的表情,“對物質生活沒有太多追求,只要填飽肚子就知足了”。但40+的老王其實很清楚自己想要啥。在甘肅待了10多年裏,他看到留守老人的生活,心裏覺得難受,想用自己的知識結合護理需求,去為老人們做點事。老王給自己做了個規劃——7月去學老年護理,考個初級證書,接著再考中級和高級。當然,這樣的職場經曆和大城市的複雜性相比,幾乎不值一提。不過,老王始終覺得,老年護理是個朝陽行業,在有限的空間裏規劃、實現自己的人生。老王的故事也像一個隱喻,最重要的那個,他要接受老了的自己。待業八年的前制片人樂樂是個充滿喜感的名字,聽上去感覺年紀很小,但他馬上50歲了。在年輕的時候,樂樂靠著不賴的顏值在香港的一家電視台工作,後來進了劇組,拍過電影,當過制片人,收入可觀。再後來,樂樂的人生編劇換了人。他和上海失落大齡職場男有很多相似之處——生活在一線城市,曾經事業可觀,家有妻小,現在也都身處失業狀態。但不同的是,樂樂已經失業了七八年,孩子眼看就要參加高考了。這些年裏,樂樂也嘗試去找工作,但應了那句老話:高不成、低不就。年齡是一道檻,但沒有特長就是另一個問題。在一線城市,有特長的年輕人不計其數,“不會有人要我的”,樂樂說。身邊的人也說,哪怕去送快遞或者當外賣小哥,再不濟開個滴滴或者當公交司機也可以。樂樂考慮的是,家裏有房,每個月多幾千元收入對當下的生活不會太大改變,而且待業不全是壞處——至少還能輔導(監督)孩子學習,操持家務。 當個網約車司機,也是男性為生計奔波的方式之一 圖源:圖蟲創意樂樂的孩子沒太多意見。在少不更事的群體中,他和夥伴們說家父是制片人,面子上要比司機來得高級,這有利於社交,屬於無形資產。樂樂也會吐槽心裏的難受,但這麼多年過來了,他似乎已經適應了這種處境,“只要不去深究,日子也過得下去”。求職困境還是心理困境上海失落大齡職場男的求職信被熱議,討論的聲音多數圍繞職場與大齡。在互聯網行業中,這倆是“天敵”幾位曾在字節跳動任職中層的互聯網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分析,大廠不待見老資曆和大齡員工有多方面原因:這批人底薪和要價高,大多已經生兒育女,無法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而且,年輕新人更好管理。在以高效著稱的互聯網行業,這樣的用人邏輯難免會被廣泛應用。在建築行業,管理方也會要求勞務公司的員工年齡不得高於50歲。因為這個群體大多要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這樣的要求看似也合情合理了。 職場對性別、年齡、技能水平都有不同的要求 圖源:視覺中國但這不意味著大齡青年失去存在價值。這個價值分為家庭價值和社會價值,但家庭價值顯得更重要的時候,大齡青年會被迫無奈尋找生計。在有關上海失落大齡職場男的討論話題中,有一條留言顯得特別心酸——“早上五點去批發市場進菜到農貿菜市場賣,中午去送外賣直到晚上七點,匆匆吃完飯,八點左右,開始滴滴代駕。淩晨十二點收工回家睡覺”。這或許是四十五歲失業後一部分男性的真實生活。至於上海失落大齡職場男,他的真實生活或許沒有這個留言的作者辛苦。求助信發出去以後,上海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為他推薦了四份工作。通過面試和自我調整,他已在當月入職了一家民營企業擔任市場部副總。 失落大齡職場男發出求助信後,就業促進中心給予回複 圖源:網絡截圖但工作了一個月左右,他還是離職了。根據上海松江區就業促進中心了解,離職原因跟企業文化有關系,“他覺得這樣一種氛圍還是不適合的。因為(他當時就職的)是一個民營企業,而他原來就職的崗位,各方面條件都比較好吧。”當上海失落大齡職場男消息在網上擴散後,6月1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網站上的這封信已經被撤下。但那位男士沒有消失,現實中的他,或許仍然在失業的焦慮與生活的壓力中掙紮。 《40歲男性的職場焦慮:“真的沒有人要我”》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40歲男性的職場焦慮:“真的沒有人要我”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