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明:在太空和億萬國人一起體驗“我心飛翔”》 新京報新京報社官方帳號站上機械臂,面向茫茫宇宙,目之所及是璀璨銀河,環繞身邊的是光焰奪目的“天宮”。這曾是劉伯明腦海中的畫面,現在,夢想即將照進現實。6月17日,他搭乘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第二次進入太空,成為天和核心艙的首批“入住人員”。按照計劃,飛船將與天和核心艙對接,航天員預計將在天和駐留3個月,開展艙外維修維護、設備更換、科學應用載荷等一系列操作。對劉伯明來說,出艙並不陌生。2008年9月,執行神舟七號飛行任務時,他與翟志剛和景海鵬配合,共同完成我國首次太空出艙行走。當時,劉伯明和同伴在打不開艙門、軌道艙火災警報的“驚心動魄”後,最終讓五星紅旗在宇宙中飄揚。這次飛行任務更加複雜,航天員需要多次出艙,出艙時間也將大幅增加。“無論困難多大,風險多高,任務多重,我堅信有地面專業人員的支持,有我們乘組三位‘帥哥’的默契配合,我們將滿懷信心迎接一切挑戰。” 劉伯明這樣說。 6月17日6時32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指揮、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總指揮部總指揮長李尚福下達命令,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3名航天員領命出征。攝影 / 陳肖 張敬宜 從跑校生到航天員1966年9月,劉伯明出生在黑龍江省依安縣紅星鄉東升村的一戶普通農家。6個兄弟姐妹中排行老二的他,和其他孩子沒有太多不同。在父親劉志生看來,劉伯明最大的特點就是調皮,愛拆東西。他曾向媒體講起劉伯明小時候的趣事:當時家裏並不富裕,最值錢的東西就是收音機。有一次,劉志生發現當時還在上小學的劉伯明把收音機拆成了零件,氣還沒消,就看到兒子快速把收音機重新組裝,而且還能正常收聽。劉伯明成為航天員後,他的父親再講起他小時候的調皮經曆時,總是會透出驕傲,因為兒子的聰明讓他一路走出農村,進入飛行員大隊、航天員大隊,讓他在家人難以想象的光榮事業中發著光。1983年,劉伯明考入依安一中讀高中。當時,家裏要同時負擔5個孩子讀書,這給一個農村家庭帶來了巨大壓力。為了給家裏省點錢,劉伯明沒有住校,而是選擇了跑校(走讀)。騎著家裏低價買來的二手破舊自行車,劉伯明開始了每天近20公里的跑校生活。從劉伯明家到學校,是一條坑坑窪窪的土路,晴天顛簸不斷、塵土飛揚,雨天泥濘不堪、濺得滿身是泥水,冬天道路結冰,騎行難上加難。在劉志生的印象中,“披星戴月”是兒子跑校期間的常態,天不亮就要出門,天黑了才能到家。依安的冬天寒冷而漫長。劉伯明高三時的班主任張福林,二十多年後仍然記得,劉伯明騎到學校時經常臉上、脖子上、身上掛滿白霜,被同學們戲稱為“小雪人”。“他是我所教過的學生中最肯吃苦的孩子。”在張福林看來,辛苦的跑校生活也讓劉伯明的身體更加結實,意志更加堅韌。1985年,為了節省學費,學習成績突出的劉伯明選擇入伍,並順利通過招飛體檢和文化課考試,進入長春的飛行學院,成為一名飛行員。5年後,他又成為一名戰鬥機飛行員,次年,開始單飛並獨立駕駛殲八。絕大多數孩子都會在仰望星空的時候生出一絲“想上天看看”的念頭,劉伯明也不例外。“對個人來說,這只是小小的一步;但對人類來說,卻是一大步。”這句美國航天員的話曾被劉伯明寫進作文。劉伯明的妹妹也還記得哥哥聽到阿姆斯特朗進入太空時的反應:劉伯明當時說考學不僅僅是為了生活,得有點理想,人家已經在太空中留下腳印,我也是人,也要努力。但在那時,他自己和家人都沒想到,最後他真的成為了航天員。1996年,劉伯明參加了航天員體檢。2年後,他順利通過140多個科目的訓練和考試,成為中國第一批航天員。兩次備份在航天員大隊,劉伯明被同伴們笑稱為 “小諸葛”,這個綽號還有一個來曆。他曾連續回答出教官10個刁鑽的專業問題,就此被“免提”。2003年,劉伯明曾入選神舟五號備選梯隊,但最終與神五擦肩而過。劉志生曾對媒體回憶,神舟五號發射籌備期間,從小以靈巧出名的劉伯明在打籃球時把腳扭傷了。在他養好傷准備重新為航天夢而努力時,劉伯明的母親突發心髒病離世。當時,航天員即將赴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進行發射場人船箭地大型演練,家人怕影響他訓練,一直沒有告訴他母親生病的消息。沒想到母親住院後不久就去世了。“從小到大,我心中形象最高大的就是母親。東北的冬天,別人都不吃早飯,而母親每天比我提前兩小時起床,生爐子,給我做飯。”劉伯明後來在采訪中提到,他和妻子已經計劃好在北京買一套房子,接父母過來養老。和其他航天員一樣,劉伯明和家人的相處也可以用天計算,老家更是幾年才能回一次。對他來說,母親的去世是永遠的遺憾。回家奔喪時,劉伯明痛哭了很久。但他只在家待了3天就再次離開,去到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繼續訓練。最終,他在選拔中排名第五,錯失首飛梯隊。半年後,劉志生才知道,劉伯明回去後因懷念母親,一度情緒消沉。在心理醫生的幫助下,用了半年時間才徹底走出來。在2005年的神舟六號飛行任務中,劉伯明入選備份乘組,在地面上陪著費俊龍和聶海勝“飛”完了全程。在後來的采訪中,劉伯明回憶起2005年10月12日深夜的一小段對話依然開心地笑起來。當時,劉伯明從攝像機畫面裏看到聶海勝的臉有些紅,“感覺如何?”聶海勝說:“很好。這麼晚了,還不睡啊?”他又說,“你都不睡,我能睡嗎?”在劉伯明看來,從神舟五號以來的每一次飛行任務,都是航天員們共同完成的。“讓五星紅旗在太空中高高飄揚”2008年9月27日16時35分,這是劉伯明永遠難忘的時刻,對於中國來說也同樣特別。在劉伯明和景海鵬的幫助下,翟志剛打開神舟七號的艙門,探出頭,檢查過攝像頭,然後開始了中國航天員的首次出艙行走,讓五星紅旗在太空中高高飄揚。為了這一刻,劉伯明努力了10年。劉志生曾在北京航天城看過兒子訓練,坐著高空旋轉椅快速旋轉100多圈後,還要辨別方向;在臥床訓練中,連續幾天24小時頭朝下仰臥在-6度的床上……這些只是訓練中的一小部分。在家人看來,航天員的訓練可以說是殘酷的。但這樣“拼命”的生活,航天員要堅持十幾年,甚至幾十年。首次出艙時,劉伯明和翟志剛也在“拼命”。“根本都沒有想到,在天上會拉不開氣壓艙的艙門”,翟志剛事後回憶稱。劉伯明想走過去幫忙拉開艙門,但是宇航服手套太大,不能兩個人同時抓,劉伯明只好抱住翟志剛的右臂,一起使勁拉艙門。“這就有點著急了”,翟志剛說。最終,劉伯明從艙內找到一根金屬撬棍,這才順利打開艙門。然而就在翟志剛准備出艙的時候,軌道艙又突然響起火災警報。劉伯明問“咱還出不出艙?”他得到的是堅定的“出艙。”三位航天員臨時決定改變出艙程序,先展示五星紅旗。“我們神七任務目的是什麼,就是要出艙,讓最具代表性的五星紅旗在太空高高飄揚,證明我們來到了太空。”劉伯明在采訪中提到,展示五星紅旗時,他和翟志剛做好了犧牲的准備。他甚至想過,如果發現不妙的趨勢,他會立即讓當時在返回艙值守的景海鵬把他和翟志剛所在的艙段分離出去,讓景海鵬平安返回。“當時內心的鬥爭真是異常複雜。”好在經過天地共同檢查確認判斷,火警是一場虛驚,是真空環境下儀表發生了誤報警。又是十三年過去了,在成為航天員的第23個年頭,劉伯明得到了再次進入太空的機會。6月16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計劃於6月17日上午發射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乘組由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和湯洪波三人組成,聶海勝擔任指令長。作為空間站階段的首次載人飛行任務,此次飛行任務在軌時間長達3個月,將驗證再生式在軌環控生保、人的長期駐留、長時間出艙活動、新一代艙外航天服等一系列技術,可以說在軌時間長、操作難度大、技術狀態新。這也要求航天員必須具備空間站在軌組裝建造、維護維修、艙外作業、空間站監控等能力,對航天員的應急處置能力和綜合素質也更高。劉伯明提到,神舟十二號計劃執行兩次連續的出艙任務,一次作業可能6個小時左右,間隔時間也很短。“這對於我們航天員而言,除了要有一個強健的體魄,還必須具備強大穩健的心理素質。”為此,神舟十二號飛行任務乘組的高強度訓練就開始了。讓劉伯明印象深刻的是模擬失重出艙活動訓練。“人被包裹在加壓後的訓練服裏,沒有著力點,每一次‘舉手投足’都非常吃力。”盡管經曆過神舟七號時的訓練,劉伯明仍然感到有一些吃力,因為這一次的訓練在時長、難度和工作量上都增加了數倍。“每次訓練完,困得吃不下飯,只想睡覺。”“浩瀚太空,必將留下更多中國身影,中國足跡。” 劉伯明在會後的記者見面會上說道,他希望能站在機械臂上,面對璀璨銀河,和億萬國人一同體驗“我心飛翔”。(綜合自央視、新華社、中新社、信息時報等)新京報記者 韓沁珂編輯 袁國禮校對 危卓 《劉伯明:在太空和億萬國人一起體驗“我心飛翔”》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劉伯明:在太空和億萬國人一起體驗“我心飛翔”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