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00萬年前,地球發了一次“高燒”,孕育了一種大蛇》 奇怪姿勢漲知識綜述在億年前,恐龍曾是地球上的主宰,這些龐然大物在地球上繁衍生息了1.5億年,直到6500萬年前,一顆巨大的小行星撞向墨西哥海岸,撞擊讓地球大氣中釋放大量的塵埃,塵埃阻擋了太陽光線,植物無法恢複固碳,地球上碳循環陷入了阻斷,與此同時,各地的火山不斷噴發,過多的溫室氣體讓生物圈開始出現崩潰,引發了前所未見的氣候變化,導致當時地球上九成以上的物種滅絕,恐龍時代正式退出了歷史的舞台。 在恐龍滅絕1000萬年之後的古新世,物種開始新的繁衍生息,氣候開始逐漸變得高溫炎熱,在這種環境下,地球上出現了新的頂級掠食者--塞雷洪泰坦蟒。 古新世-始新世極熱事件5500萬年前,在古新世-始新世界線附近,地球地質歷史現有記錄中出現的一次歷時短暫因巨量CO2注入海氣系統而導致的快速增溫全球變暖事件,被稱為古新世-始新世極熱事件(PETM或IETM)。 這一時期,地球表層碳循環系統發生了大規模變化,對於造成PETM時期的觸發機制,科學家認為是在 PETM 時期之前,在對加勒比海沉積物中火山灰層的研究後,發現在這一時期的火山活動達到高峰期,而且海洋中 CO2的溶解度較低 ,使得大量 CO2 富集在大氣圈中。據估算,PETM時期釋放到海洋,大氣系統中的CO2總量同工業革命以來至21世紀末,人為排放的CO2量大致相當,大量碳被排放到大氣中持續了大約2萬年到5萬年,而整個溫暖期則持續了20萬年。 在PETM時期裏全球平均溫度上升了5℃到8℃,地球當時已經不存在永久性的冰川,熱帶雨林地區擴展到了南北緯,如此炎熱的氣候,不適應的高溫的動物紛紛滅絕,例如,大洋底棲微生物在高溫氣候的影響下,集群滅絕了。與此同時,高溫帶來的大量雨水在各地形成了豐富的熱帶雨林,在這種得天獨厚的條件下,變溫動物和恒溫動物的進化也走向了不同的方向。 恒溫動物在PETM時期,由於溫度過高,恒溫機制就變得很累贅,恒溫動物體內的熱量無法快速的散出,在這一時期的恒溫動物紛紛被熱死,幸存下來的只有體型小巧的物種。而變溫動物則恰恰相反,變溫動物它們需要外界的高溫來讓機體更快速地完成生命過程,這樣的高溫環境剛好有利於變溫動物的生存,而在變溫動物中最典型的一類便是蛇類。 塞雷洪泰坦蟒科學家曾發現了未完全退化四肢的蛇類化石,根據這些化石推測,原始蛇類最早出現於1.3億年前,蛇的祖先應該是由原始的洞棲蜥蜴進化而來的。2011年,科考學家在位於南美洲哥倫比亞東北部的瓜希拉半島塞雷洪組地層中有了極其重大的發現,在此處挖掘出了巨大的蛇類脊椎化石,此化石體長大約12.8米,體重大約1.1噸,因發現於塞雷洪礦區,所以將該化石命名為塞雷洪泰坦蟒。 塞雷洪泰坦蟒骨骼結構和現在的蛇類看起來並沒有多大的不同,但它的體積卻是在已知蛇類中最大的,最長的塞雷洪泰坦蟒能夠達到15米。如此巨大的塞雷洪泰坦蟒至少要在30℃到34℃的氣溫下生存,因此古新世始新世極熱事件時期的溫度正好給它創造了極為有利條件,高溫則讓塞雷洪泰坦蟒的體型變得越來越龐大,當時沒有任何動物是它的對手,登上食物鏈的頂端,塞雷洪泰坦蟒成為即恐龍之後的地球霸主。 但好景不長,在PETM末期,全球氣候再一次發生驟變,全球溫度驟降,溫度回到了極熱事件發生之前的正常水平,變溫動物受環境的影響,體溫越來越低,當體溫不夠的時候,很多變溫動物進入休眠狀態,這個時候它們體內的能量,只夠維持它們自己的基本生命特征。 但地質時代的氣候變化無常,休眠已經不足以抵抗低溫環境,生存變得越來越艱難,隨著環境的不斷驟變,它們不僅新陳代謝無法正常進行、連繁殖期也出現混亂,而且氣候的惡劣條件使食物來源也大量減少,最終塞雷洪泰坦蟒走向了滅絕。 結語不論是恐龍時代,還是在塞雷洪泰坦蟒成為地球霸主的時期,生物的出現和滅絕都與自然環境密不可分,這次的極熱事件也只是地球演變歷史中的一個過渡期。塞雷洪泰坦蟒從誕生,到成食物鏈中為頂級掠食者,再到最終的曇花一現,由此可見,即使是站在食物鏈頂端的掠食者面對自然環境也顯的極其渺小。 《5500萬年前,地球發了一次“高燒”,孕育了一種大蛇》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5500萬年前,地球發了一次“高燒”,孕育了一種大蛇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