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見江西·美食非遺丨永新小鼓:紅色宣傳奏強音》 西部文明播報陝西法制網文明資訊官方帳號 永新小鼓 永新小鼓是流行於永新縣一帶的一種說唱藝術形式,最初只是盲人們用來謀生的一種方式。但由於它能夠結合實際,有強大的感染力,又能勸人為善,鞭撻醜惡,漸漸地流行開來,成為一種深深根植於廣大人民群眾之中的民間藝術。永新小鼓約產生於清朝乾隆年間。那時,湖北遭受連年大水,以農業漁業為生的百姓一下子就斷了生計,一批漁鼓藝人也因為無家可歸流落到了永新。當時官方設立了“聖恩堂”來收容難民。聖恩堂內收容的主要是一些盲、聾、啞的殘障人,他們無法自謀生路,只能靠著官家的一點救濟糧勉強度日。有一名叫作歐陽承相的盲人,不願受此“嗟來之食”,不願在茫茫黑暗裏了卻自己的一生,他便將曾經聽過的民間故事、戲文等改編成鼓詞,運用當地漁鼓“唱號音”的說唱形式,走街串巷進行演唱,從而開始了自編自唱、自謀生計的賣藝生涯。為了便於走唱,他又將漁鼓改作牛皮小鼓,配一雙竹板,敲敲打打唱得是有聲有色,竟然真的能夠借此養活自己。之後歐陽承相便廣教盲人唱小鼓,許多人因此謀生倒也過上了不錯的生活,所以歐陽承相也被人看作是永新小鼓的祖師爺。 永新小鼓不僅是一種盲人謀生的民間曲藝,在井岡山根據地鬥爭時期也曾發出過時代的強音。1927年帶兵上井岡山時來到永新三灣村,在進行著名的“三灣改編”後,永新各地相繼成立了蘇維埃政府。當時縣蘇維埃政府組織“聖恩堂”的盲人進行集訓,讓這些盲藝人把永新小鼓改造過來,為革命戰爭服務。縣蘇維埃政府派了一位姓劉的同志專門為小鼓藝人創作節目,他們把紅軍與敵人奮戰,以及如何與工農聯合一起反抗國民党統治的事跡改編成朗朗上口的永新小鼓曲目,讓盲藝人到全縣各地去演唱、宣傳。用永新小鼓宣傳革命思想,受到當地民眾的熱烈歡迎。自此以後,永新小鼓不再只是一門單純的民俗藝術,還注入了紅色文化的基因。 新成立以後,永新小鼓打破了只有盲人演唱的傳統,改為由專業演員表演,這樣也就改變了它難以為繼、後勁不足的弱點。由於演唱者不再僅限於盲人,永新小鼓便進行了大膽的改革,由原來的田頭地角、村巷街口的簡單說唱,發展到配有樂器伴奏,有燈光布景的更為藝術化的表演形式。從此,永新小鼓便登上了一個更為開闊宏大的舞台。隨著時代的變遷,我們再也尋不到盲藝人那顛沛流離、走街串巷的賣藝身影,聽不到那街頭巷尾傳來“咚咚嗒嗒”的鼓板聲,但富裕起來的永新人,在更廣闊的天地間和舞台上,將永新小鼓敲奏得更加激越和奔放。永新小鼓,那清脆的鼓板聲,勾畫著永新民俗最為古樸醇厚的神韻。2014年永新小鼓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來源:聽見江西叢書編輯:胡代江 複審:朱峰終審:劉莎、駱志俊聲明 :我們一直致力於知識產權保護,尊重權利人的版權,部分圖片來自互聯網,我們無法核實其出處,難以取得權利人的許可,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或溝通許可事宜。作者/來源:江西風景獨好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聽見江西·美食非遺丨永新小鼓:紅色宣傳奏強音》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聽見江西·美食非遺丨永新小鼓:紅色宣傳奏強音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