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對錯誤信念的理解是通過刻意學習學會的》 千面略懂青年17:23一代人的革新思想會成為下一代人的正統觀念,這在科學和政治上都是一個悲哀的事實。嬰幼兒一開始就具備很多知識這種觀點已經被人們普遍接受,這使得另外一個觀點頃刻間顯得很激進:還有很多知識嬰兒並沒有掌握,他們需要進行大量的學習。關於嬰兒如何學習以及他們究竟能學會多少東西,這一點存在很多爭議。在學習方面,生物計算機與人造計算機看起來差別很大。新生兒的初始程序極其複雜,更讓人驚訝的是,這台生物計算機的所有複雜軟件都安裝在一個如此嬌弱的身軀裏。我們已經看到,新生嬰兒能做的許多事情都遠遠超出了現有計算機的能力,實際上,他們的能力遠遠超出了最先進的有認知能力的機器人。但更令人驚訝的是,初始程序似乎會自發地轉變為一個更強大、更精確的程序。 3個月大的嬰兒的程序與1歲嬰兒甚至4歲孩子的程序相比,顯然大有不同。當我們把相同的輸入提供給一個3個月大的嬰兒和一個4歲的孩子時,會得到大不相同的輸出,好比在鍵盤上輸入相同的東西,顯示器上將出現差異很大的信息。3個月大的日本嬰兒聽到/r/音逐漸轉變為/l/音時,聽到的是兩個不同的聲音;相比之下,1歲大的日本嬰兒聽到的卻是同一個聲音。當14個月大的嬰兒看到你表現出討厭吃小魚餅幹但是喜愛吃西蘭花的樣子時,還是把小魚餅幹遞給了你;而18個月大的嬰兒則會選擇把西蘭花遞給你。當一個3歲大的孩子看到裝滿鉛筆的糖果盒時,會說尼基認為盒子裏有鉛筆;而4歲大的孩子則說尼基會錯誤地以為盒子裏有糖果。3個月大的嬰兒、1歲大的嬰兒和4歲大的孩子對同一件事似乎抱有截然不同的想法。他們似乎把光波和聲波轉換成了不同的表征,並運用不同的規則來操控這些表征。嬰兒擁有的不僅僅是一個從輸入到輸出的單一固定程序。相反,他們似乎能夠自發地從一個程序切換到另一個更為強大的程序。這使得嬰幼兒與我們現有的計算機呈現出完全不同的面貌,也使得我們這些《星際迷航》式考古學家的工作變得更加艱難。我們該如何解釋這些變化?一種可能的觀點是,這些變化僅僅是嬰兒成長帶來的結果,如同毛毛蟲在成長過程中變成蝴蝶那樣,或者就像我們長到青春期時會經歷乳房發育和長出胡須一樣。這些變化可能只與某個基因藍圖有關,這個藍圖會根據特定的成長發育時間進程發揮影響。孩子長到4歲大時,用於理解錯誤信念的程序便會出現。我們當然不會認為毛毛蟲變成蝴蝶需要學習;同樣,就像我們認為一個女孩的乳房發育是自然而然的、不需要學習一樣,我們也可能不會認為孩子對錯誤信念的理解是通過刻意學習學會的。 另一種可能的觀點完全不同,即隨著我們吸收的關於這個世界的信息越來越多,我們對世界的認識也會隨之改變。我們不斷地積累越來越多的輸入信息,然後將輸入的一些片段與其他片段關聯起來。比如我們聽到晚餐鈴聲響起,然後看到食物上桌了,不久之後我們就會把鈴聲和食物聯系起來。面對實驗人員的提問,我們給出了一個特定的回答,然後得到了表揚,不久之後面對類似的問題我們就會嘗試給出同樣的回答。通過這種具體和零碎的方式,孩子最終能夠在特定的輸入之間以及在特定的輸入與輸出之間建立關聯。發展心理學的觀點我們認為,這兩種觀點都沒有正確地認識到發展的真實情況。嬰兒程序的一部分可能確實是逐漸發展成熟起來的,嬰兒也確實可能會通過探索輸入間以及輸入與輸出之間的關聯獲得一些知識,但是這不可能是事情的全部,甚至只是一小部分而已。那些長時間與孩子面對面相處過的人大都會發現毛毛蟲的比喻不靠譜,晚餐鈴聲的比喻也不太合理。在發展心理學中,研究嬰兒對世界的理解如何變化的理論有很多,這些理論提出了許多與成長發育和經驗之間的平衡相關的不同見解。在我們看來,孩子對人、物體、語言的整體觀念在出生後的頭三年中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而之所以會產生這種變化,是因為孩子對這個世界的發現產生了改變。嬰兒在最開始便擁有複雜、抽象與連貫的世界表征和操控這些表征的規則。他們運用這些表征和規則來理解自己的經歷,預測將要發生的事情。一旦他們這麼做了,便可以將自己的實際經歷與之前所做的預測進行比較。如果兩者之間有差異,他們可以對自己的表征和規則進行修正。當他們在經驗中注意到新的模式時,可以創造新的表征與規則來捕捉這種模式。通常情況下,嬰兒似乎一下子改變了很多表征和規則。新的表征和規則帶來了新的經驗和預測,然後提出想法和檢驗想法的過程重新開始。 我們關於這個世界的經歷與已有知識交互影響,產生新的知識,使我們獲得新的經驗,做出新的預測並加以驗證,進而又能夠獲得進一步的知識。哲學家奧圖·紐拉特(Otto Neurath)將知識比作一艘我們在航行中不斷改造的船。 尤利西斯在他30年的漫遊中為了不讓船沉下去,必須不斷修複和改造他所居住的船。每一場風暴或每一次的風平浪靜都意味著對船的修整。旅途結束時,整條船上幾乎沒有一處是原來的樣子了。這個比喻恰當地描述了我們對認知發展的觀點。在生命的起點,我們已經持有許多關於這個世界的觀念,這些觀念使我們能夠了解周遭發生的事情並采取行動,在這個世界裏揚帆起航。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又獲得了新的信息,使我們改變了觀念,得以建立新的理解,采取新的行動。在兒童發展的多個領域中,我們都看到了這種變化。起初,嬰兒把自己內心的情感與他人的表情相關聯。這種聯系促使他們進行模仿和“調情”,並把嬰兒和父母置於一個愉快、親密而浪漫的安全環境中。然而,隨著嬰兒對世界獲得更多的理解,他們最初的表征也發生了改變。等嬰兒18個月大的時候,他們已經構建了一個更為複雜而不同的圖景,融合了人與物。他們對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性以及相似點有了一些了解。這將他們從擅長搞親密關系的高手變成了一種更為複雜的生物,既是邪惡的怪物,又是充滿同情心的天使。到三四歲時,孩子會再次修正這些表征。他們開始根據他人所持觀念來解釋人們的行為,並發現不同的人擁有的想法是不同的。這一發現反過來賦予了孩子欺騙和質疑的新能力,同時也給予了他們真正了解他人觀點的新能力。 起初,孩子認為自己與他人的心智之間有著極大的相似之處。這種信念為他們解決他心問題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但在頭三年中,他們也觀察到他人在言行上的不同之處。這些差異源於所有人的心智並不完全相同這一事實。當媽媽不許他們觸摸台燈電線時,或者當哥哥說他們完全弄錯了的時候,這些孩子都會表現出極大的興趣,認真注視和傾聽。新的證據使孩子不斷修正著最初的信念。與之類似,孩子最開始便了解空間是三維的,物體會以可預測的方式運動。他們甚至會伸手去夠一些物體或者躲避某些物體。等他們長到18個月大,在觀察並操控周圍的物體、玩躲貓貓遊戲或者把物體分成不同小組時,他們看到了這些物體表現出新的屬性,進而開始尋求解釋這些新現象的方法。他們知道,無論運動的三維物體以怎樣的方式出現或消失,這些物體都會繼續存在,並且知道所有這些物體都屬於特定類別。到三四歲的時候,在開始認識到小貓咪會成長為成年貓,老虎有內髒而岩石沒有時,他們已經把這些最初的分類方式轉變成了生物物種和“自然類”(natural kinds)。 《孩子對錯誤信念的理解是通過刻意學習學會的》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孩子對錯誤信念的理解是通過刻意學習學會的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