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煌商界三百年的徽商是如何落沒的?傳統社會的轉型》 9952d447dffe4072a7b0a6955c60d6a9 晚清以後的近代中國正值"三千年一大變局"之時,從 1840年鴉片戰爭到1911年辛亥革命,70年間中國一直處於戰爭不斷,社會動蕩不已的階段。 在各種內外急變因素中,動蕩的社會深刻影響和改變人們的生活。當時的著名商業集團徽商的生存與發展,也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嚴重影響。 經過長時間的洗禮,曾經在中國歷史上執商界牛耳三百餘年的徽商,逐漸沒落,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其原因頗為讓人深思。 一、輝煌商界三百年 徽州位於皖南山區,宋朝時得名。因自然災害較頻繁,食糧短缺,人口增長迅速,使得徽人不得不以經商作為謀生手段。 因為其獨特的地理環境,徽人從商之風得以興起,但是其興盛還有著深刻的人文和社會緣由。 徽州自古就有著"東南鄒魯"、"理學之邦"的稱號。 080b67bc386e461a8d345e78fe49496e 這裏人才輩出,朱子理學在此生根,陽明心學由此勃發,不斷引發徽人對仕途的渴望。但是徽人深知。唯有從商這一厚利之"末"業才能支撐其"本"業,為"業儒"需要,徽民往往選擇經商之路。 徽商萌生於東晉,成長於唐宋,盛於明,衰於清末。主要經營領域為鹽業、典當、木材和茶葉,他們經營理念是以義為利,營銷方略靈活多樣。 憑著頑強拼博進取的"徽駱駝"清神,誠實經營,童叟無欺,獲得驚人成功,成為富甲一方的全國最大的一支地域性商幫,譜寫著三百年富可敵國的神話,形成"無徽不成鎮"、"鑽天洞庭遍地徽"的繁盛景況。 然而,星移物換,枯榮無定,清末大動亂敲響了徽商的晚鐘,"無徽不成鎮"的贊譽成為塵封的歷史。強大的徽商是在遭受一系列打擊後才逐步走向沒落的,分析和梳理其衰落因素,足以為世人留下教訓和啟示。 d1daf24bd3474c8db03147c3484618ed 二、來自官方的根本性打擊 徽商的主體是鹽商,經營鹽業是徽商牟取厚利的一個極為重要途徑,徽商控制鹽業肇始於明代。明萬歷年間,徽商通過與朝中官僚的利益捆綁,取得鹽引的批銷權、專賣權,並且實現了家族世襲這種特權。 由此,兩淮、兩浙鹽業由徽商把持,一直延續到清朝,徽商努力在官場"公關",壟斷鹽業運銷,並由此斬獲大量的金錢利潤。 然而時異事遷,徽州鹽商成於官府,也敗於官府。1832年,財政困難的清政府改革鹽法,取消鹽行和鹽商對鹽引的壟斷,徽商獨家經營的特權不複存在,鹽商利益受到重大打擊。 同時,清政府又開始無休止地對商人進行殘酷的剝削。采取各種辦法,巧設稅收名目,豪奪商人利潤。 21831e9a3e1a4fdcb09f515c6fc69d32 當時徽商有三項特別支出,程儀、規禮和別敬,名字雖然不同,其實都是大小官僚以各種名義伸手要錢,而且人人都得送,這些費用每年要占去徽商一半的利潤。 鹽商沒落後,排在第二位的稅收大項茶商成為清廷盤剝的重點對象,政府稅收連年上漲,導致本就生產力較為低下的徽州茶商的競爭力更是遠遠落後於洋商,茶商也步入衰落的軌道。 二、來自戰亂的滅絕性打擊 徽商經營活動的最主要區域是長江中下遊地區,也是太平天國革命時期戰亂最嚴重的地區。 當時,區域內大部分府縣都遭到戰火襲擊。 尤其是徽州商幫木商、典商經貿活動的最重要基地南京,更是首當其沖。兩淮鹽商的大本營揚州也成為清軍和太平軍反複拉據戰的主場,眾多徽州商人或抽回資本逃避,或無奈停業坐視。 957a65d3e0de4780a3377a392eb1af5e 水運受阻,沿江貿易不能正常運行,陷於癱瘓。徽州商幫在長江中下遊的鹽、典、茶、木四大支柱行業不斷衰落。 徽商故裏徽州,更是被曾國藩借清剿太平軍之機,"縱兵大掠",致徽州府各縣縣城和許多富商村鎮,"全部窖藏"的金屬資本為之一空。 往日的富豪之家,頓成貧戶,舊時的園林別墅,惟剩枯木寒鴉。徽州士民和商人遭受重大傷亡,人口大減,徽商陣營急劇萎縮,後繼乏人。 三、來自外國商品的競爭性打擊 1843年上海開埠後,資本主義工商業迅速發展,上海成為新興的工商業中心和進出口基地。同時,外國資本大量湧入中國,商潮東漸已成大勢。 帝國主義國家仗著不平等條約的規定,在華傾銷商品,掠奪原材料,洋貨按部就班地吞食著中國市場,對任何一個商幫的打擊都是巨大的。 5bd1616b9dd140c1988d66d5ca67866e 徽商因為長期的單一經營,過分依靠政治權利,喪失了開拓性和適應性,在新的競爭中始終處於劣勢。 以往的中國茶業在世界貿易上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入侵的外國資本主義勢力"獨操利柄",利用自往產茶之地采辦的優勢,給包括徽州茶商在內的華商以致命的打擊。 特別是清光緒時,中國周邊的印度和錫蘭等國引種茶葉成功,開始與中國搶奪世界茶葉市場,這些"洋茶"生產國的茶商采用近代化的工廠生產。 使用機器制茶,極大地提高其制茶的工藝,而且政府對本國茶葉出口采取免稅甚至倒補的鼓勵措施予以扶持。 與之相反的是,徽州茶商制茶仍舊使用作坊式的手工生產,落後的制茶工藝導致其茶葉質量已不如"洋茶",在國際市場上逐漸失去競爭力。 加之中國茶葉關稅逐年提高,茶葉成本加大,這就導致中國茶葉在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上出口量逐年遞減。面對日益競爭的態勢,中國商賈終因勢單力薄,難以抵抗享有特權的外商聯合排擠而慘敗。 四、理念固化落後的自殺性打擊 面對急劇變革的時代環境,囿於傳統的心理,因循守舊,墨守陳規,徽商沒能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痛失新的機遇,逐漸退出歷史的舞台。 1追求安穩生活影響創業激情。 徽商致富後,當基本的生存需要得到滿足時,開拓進取的意識、銳意前行的心理不斷消退,追求經商來進一步改變生活面貌的內驅力量隨之削減。 他們沒有與時俱進,而是按照固有的理念,在土地上消耗大量資本。徽商致富後多數購買田產、建設豪宅、修築宗祠,追求政治身份,企圖繼續收取田租,走封建剝削、坐享其成的老路。 將資本投入購買土地,實質上是傳統的"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心理表現。這種傳統心理的作用,導致徽商資本向土地的轉化,不利於徽商的進一步發展。 2668b8128882434a94c84a13996267bc 徽商初步完成資本原始積累後,卻沒有完成角色轉換,積累的資本未用於擴大再生產,沒有實現從封建商人向資本家的嬗變。 缺乏創新意識,錯失產業資本轉化機會。清末時,徽商整體上投資產業所占比重較小,資金多在流通領域而非生命力旺盛的生產領域,被外國資本壓著打。 典當、錢莊等行業也因不能跟上時代而被外國銀行集中圍剿。徽商面對變革的時局,缺乏競爭意識和開拓創新的精神,喪失了難得的轉型機會。 2崇儒心理影響商業經營。 徽商是典型的儒商,崇儒心理根深蒂固。他們"賈而好儒",雖是商賈,卻極力培植兄弟子侄等"業儒仕進"。 在徽商心中,"非儒術無以亢吾宗"、"非詩書不能顯親"一直左右著他們的思想意識。一些徽商成功後開始改弦更張,放棄商業,專心致力於學業仕途發展。 050e00d26b384aba902af98691d07c56 使徽商群體人數減少,實力受損。一些徽商致富後,廣交文人雅士,花費無度,巨額資財隨"儒"而逝。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由於徽商過分地崇儒,給其經營事業帶來不利的影響。醉心儒術,心有旁騖,在事賈與業儒之間左右徘徊,難免顧此失彼。 在魚與熊掌二者不可兼得的情況下,不少徽商棄賈歸儒,不利於商業的發展。固守儒家倫理,缺乏自由進取精神。 徽商是從浸透著濃厚的儒家文化的土壤中誕生發展的,儒家基本精神的取向是因循守舊,而不是積極進取。 過分崇儒,導致徽商兩難選擇,要注重倫理道德就必須輕視物質利益,要安分守禮,就得壓制自由進取。 在崇儒心理支配下,徽商接受現代商業制度下的經營思想和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交易關系步履維艱。因此,徽商很難實現從傳統向現代的轉型。 c498f02b9246432faa9affd764840197 五、小結 徽商的衰落固然有官商結合動搖、戰亂的破壞影響、外國商品競爭等因素。更重要的是,隨著近代外國資本來到中國,傳統社會開始轉型。 面對這場亙古未有的大變局,徽商卻因其固有的思想意識和價值觀落後於大勢,沒有完成角色轉換,沒有實現從封建商人向資本家的嬗變。 徽商缺乏變革意識和創新精神,固守傳統的心理依然如故。不能與時俱進,仍然在傳統行業中抱殘守缺、苟延殘喘,成為時代的落伍者,最後只能被歷史所淘汰。 這是徽商衰落的主要原因,更是徽商悲劇所在。 參考文獻: 《徽商精神》; 《走進徽商》; 《徽商》 文/羽昕 《輝煌商界三百年的徽商是如何落沒的?傳統社會的轉型》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輝煌商界三百年的徽商是如何落沒的?傳統社會的轉型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