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怎樣解讀鴻門宴?大體上正確,細節不可信》 ?提起歷史上大名鼎鼎的鴻門宴,相信只要是稍微接觸過一點歷史的人,都能夠知道個大概:無非就是項羽請劉邦赴宴,劉邦在宴會上裝孫子,躲過了項羽的屠刀。 這樣理解鴻門宴,自然是沒有什麼問題的,但如果追究鴻門宴細節的話,史書上的說法就有些耐人尋味了。 我始終堅信一點:絕大多數歷史事實是不容置疑的,比如說鴻門宴有沒有發生,這一點沒有爭議,肯定發生了。 但鴻門宴發生的背景是什麼?項羽和劉邦又在鴻門宴的前期、中期和後期分別做了些什麼?這裏面很有些說道。 在鴻門宴發生之前,發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項羽率軍攻破函穀關,直逼鹹陽。 值得注意的是:此時的劉邦已經先項羽一步攻入關中,函穀關守將是劉邦的人,而項羽發現劉邦居然敢派人把守函穀關,立時勃然大怒,率領四十萬大軍殺入關中。 項羽入關之後,將大軍駐紮在戲水,這地方距離劉邦的大本營只有幾十裏路程。 大家可以設想一下:項羽攻破了劉邦派人把守的函穀關,並將四十萬大軍駐紮在距離劉邦幾十裏路程之外的地方,劉邦怎麼可能不知道這些事呢? 換言之,項羽的一系列舉動,劉邦早就知道了。項羽能率軍攻破函穀關,肯定不會和劉邦善罷甘休,如果劉邦在這個節骨眼上毫無反應,萬一項羽攻過來怎麼辦? 可神奇的是:根據司馬遷的《史記》記載,劉邦對此居然一無所知,還是等到項伯連夜拜見張良之後,劉邦才反應過來,心知大事不妙,這實在是太離譜了。 張良曰:“臣為韓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義,不可不語。”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驚,曰:“為之柰何?”張良曰:“誰為大王為此計者?”曰:“鯫生說我曰‘距關,毋內諸侯,秦地可盡王也’。故聽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當項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為之奈何?” 從時間線上來看,項羽入關中並駐紮在戲水之後,並沒有立刻找劉邦的麻煩,而是在將近一個月之後,項羽才打算邀請劉邦赴宴。 這就很能說明問題:劉邦的身邊突然多出來四十萬大軍,他不可能沒得到消息。可在這近一個月的時間裏,劉邦卻一點反應都沒有。 這只能說明一個問題:此時的劉項二人正在暗戰,誰也不想先出招。對峙了將近一個月之後,項羽忍不住率先出招,劉邦才開始“見招拆招”。 從這個角度來講,項伯是否到訪,意義並不是很大。 在鴻門宴上,司馬遷用細膩的筆觸,帶給了我們一個精彩的故事,但那也只是一個故事而已。 項羽並不是孤身入關的,而是帶著七七八八一大堆諸侯一起入關,聯軍總數約四十萬。所謂的鴻門宴,其實就是關外諸侯聯軍分贓大會中的一角而已。 至於在司馬遷的記述中,大家如何勾心鬥角的內容,我們只需當成故事來看就行,因為他的記述實在是太過戲劇性了。 司馬遷說,範增一再明示或暗示項羽,一定要趁機乾掉劉邦,否則後果不堪設想。可項羽始終猶豫不決,最終讓劉邦逃之夭夭。 這樣寫的好處是什麼?不過是宣揚皇權的神聖性而已:誰能奪取天下,那是天意注定的。劉邦注定要奪天下,所以無論形勢有多危急,他總能逢凶化吉、遇難成祥。 在這種基調下,司馬遷把神話劉邦的工作更深入了一步。 據說,很早的時候範增就認為劉邦能得天下,所以一再勸項羽要殺了他。 範增說項羽曰:“沛公居山東時,貪於財貨,好美姬。今入關,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采,此天子氣也。急擊勿失。” 當項羽無法下定決心殺劉邦時,範增又說,如果不殺劉邦,我們都會被劉邦俘虜的。 範增起,出召項莊,謂曰:“君王為人不忍,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因擊沛公於坐,殺之。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當劉邦逃離後,範增就說了,完了完了,奪天下者必是劉邦。 項王則受璧,置之坐上。亞父受玉鬥,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曰:“唉!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為之虜矣。” 在鴻門宴發生之時,誰會成為最後的勝利者?除了神仙之外沒人能知道。而結合當時的形勢來看,劉邦並不是實力最強的選手。 從這個角度來看,與其說司馬遷在吹捧範增,不如說是借範增之口神話劉邦。這就好像劉邦從小到大,身邊總是神跡不斷一樣。 事實上,如果項羽真把劉邦當成最危險的敵人,根本用不著處心積慮地殺劉邦,只要在分封天下時全力防範他就可以了,只要在劉邦起兵時首先針對他就可以了。 比如說,如果項羽真把劉邦當成最危險的敵人,他就沒必要把關中割裂成三個部分,冊封三位秦王。 劉邦面對三秦王之一的章邯,都圍著打了半天。如果章邯是秦地唯一的王,劉邦豈能如此輕松地殺出漢中呢? 可問題是:如果項羽不把秦地一分為三,而是讓章邯獨得秦地,那難免又會出現章邯失控的情景。 到了那個時候,後世讀者肯定又會說:“面對章邯那樣危險的人物,項羽竟然不小心提防,卻一心提防沒什麼威脅的劉邦,真是愚不可及啊!” 再比如說,當田榮在齊地造反、劉邦在秦地造反的時候,項羽並未先平定齊地叛亂,而是先率軍攻打劉邦,結果會怎樣?那劉邦想獨霸關中,自然也比較困難。 可問題是:如果項羽不率先平定齊地,田榮很有可能會失控。要知道田家在齊地根深葉茂,其影響力是當時任何集團都無法比擬的。 到了那個時候,後世讀者肯定又會說:“面對田榮那樣危險的人物,項羽竟然不小心提防,卻一心提防沒什麼威脅的劉邦,真是愚不可及啊!” 在定鼎天下的過程中,項羽的敵人並不是某個具體的人,而是極其複雜的權力格局。 如果項羽不惜一切代價,只為擊殺某個人,那項羽就根本不是什麼政治人物,只是一個快意恩仇的江湖好漢而已。 任何一段歷史的細節其實都是羅生門,如果這段歷史能夠留下多個版本,其細節通常會眾說紛紜。鴻門宴的說法之所以比較統一,無非是因為當時只留下了這一種說法而已。 總地來說,歷史是上層建築,同一個人,同一件事,在不同背景下的記錄,細節上總會存在不同。 《應該怎樣解讀鴻門宴?大體上正確,細節不可信》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應該怎樣解讀鴻門宴?大體上正確,細節不可信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