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南懷瑾的人生經歷以後,只感歎兩個字,“天意”!》 英雄能征服天下,但征服不了自己;聖人能征服自己,卻不能征服天下。——南懷瑾 第一次轉折 出生於溫州貧寒家庭的南懷瑾,父母開著小雜貨鋪,在城隍廟求了多年生下一子,父親南仰周為其取名南懷瑾。 南懷瑾從小體弱多病,家中窮困,到六歲才上私塾,十一歲轉到縣城的公立小學上六年級,父親只求他有點學問,在鄉下做個夫子,過上耕讀生活,娶妻生子,平凡過日子就夠了,哪知在南懷瑾12歲時,家鄉突然來了一群海盜將村子洗劫一空,父親再無錢供他上學,只能輟學。 17歲時,聽父母之命,南懷瑾與19歲的姨表姐王翠鳳成婚,並生下了第一個兒子,七十多年的婚姻,兩人在一起的時間加起來卻不到三年。 由於從小身體不好,於是在剛成婚後,南懷瑾聽到浙江杭州國術館專修班免費招收學員的消息,他立馬就報名並考上了,老師都是來自各門各派的名家,學員兩年的學習期滿後,會分去各地做武術教員。 與原配和長子孫女 去國術館學習的機遇,算是南懷瑾人生路上的第一次轉折,如果沒有一群海盜,南懷瑾不會中途輟學,如果不知道國術館招生,也不會遇到後來的第二次人生轉折。 第二次轉折 一日清晨,南懷瑾在西湖邊練功時邂逅了西湖邊閑地庵的聖士法師,兩人交談後,聖士法師邀請南懷瑾去廟裏坐坐,這裏就是上海史量才的家廟。 史量才是《申報》的總經理,人稱“報業大王“,晚年胃疾時在他為姨太沈秋水建造的秋水山莊療養,這閑地庵的後門直通秋水山莊。 也就是在這裏,南懷瑾看到有很多道家秘本,這就讓當時在國術館就對道家的七經八脈感興趣的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經常來秋水山莊裏看書。直到有一天,聖士法師給他一本很漂亮的《金剛經》,他就像有深厚感情一樣地讀了一個星期,居然“隱身”了。 南懷瑾老年時回憶那段經歷時說:當時自己經也念不下去了,身體也看不見了,沒有念頭可起了。 聖士法師聽說以後,知道南懷瑾在得道的路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後來,他和聖士法師一起去各處尋訪得道高人,好不容易見到了城隍廟裏的一位高人,卻拒絕傳授南懷瑾秘訣,他說:“你的名師另有其人,我不夠資格教你,但我可以給你指點你兩件事:一是凡事放輕松,不要用眼執著去看,要讓物自己進入心裏;二是將所有的從心裏丟出去。” 南懷瑾從國術館畢業以後,和聖士法師一起前往四川的峨眉和青城求仙尋道。 在南懷瑾24歲本命年時,他去拜訪都江堰靈岩寺的主持傳西法師,也是在這裏遇上了他“開悟”的人袁煥仙居士,袁煥仙正在靈岩寺裏修行打七禪,見了南懷瑾以後,兩人交談甚歡,一起參禪論道,也就是在這時,南懷瑾像是突然了悟一樣,一下子豁然開朗,明了一切。 袁煥仙究竟是何方高人,能對南懷瑾的悟道之路產生如此重要的影響? 袁煥仙年輕時在軍閥做幕僚,四十歲時時局混亂,袁煥仙便棄政學佛,十多年裏他研心參禪,卻並未精進,在他55歲時,突然在參一個話術時,口吐鮮血,形如瘋癲,一聲雷響,他大徹大悟。 袁煥仙創辦了“維摩精舍”,南懷瑾就拜師於他,跟隨他專心學習佛法,袁煥會曾三度會晤虛雲老和尚,他們的對話皆由一旁作為袁煥仙徒弟的南懷瑾記錄下來。 後來,南懷瑾還整理了他和袁煥仙在靈岩寺的對話,稱《靈岩語屑》,人們稱這一段會談為“靈岩奇會”。 1943年,這一年南懷瑾25歲,卻憑空不辭而別去了峨眉山大坪寺,決心閉關閱藏,但是寺裏有規定,必須是出家人才能閱讀這一套珍藏版《大藏經》,於是南懷瑾剃度出家,法號“釋通禪”。 在大坪寺的三年時間裏,南懷瑾潛心閱讀完了這一套1669部含7168卷的《大藏經》,並發願此生一定要憑自己有限之力,將文化斷層這件事兒連接起來,突然黑夜燦如白晝,一聲虛空撕裂的聲音響起。 之後,南懷瑾下山,去完成他這一生的夙願,離開大坪寺時,他作了一首詩: 不二門中有發僧,聰明絕頂是無能; 此生不上如來座,收拾河山亦要人。 第三次轉折 1949年2月,南懷瑾去了因時局原因去了從上海去了台灣,這一去便是在他76歲時隔45年才回到大陸。 在台灣,南懷瑾結識了他的第二任妻子吉林長春人楊曉薇,兩人一起相伴二十多年,直到楊曉薇在1973年時去看在那裏上學的小兒子,便一去不複返。 南懷瑾剛去台灣時,日子過得非常窮困,可他卻一心在寫20萬字的《禪海蠡測》。 1955年,南懷瑾又寫出《指月錄》,這本書的內容非常高深,幾乎無人看懂,賣得並不好,但後來因南懷瑾的名氣大增時,一時求書無門。 直到1963年,南懷瑾被文化大學聘為兼職教授,他才算有了一份正式工作和穩定收入,此時,他已經來台灣14年,和妻兒一起過了14年風雨飄搖的生活。 在1970年,南懷瑾從日本訪問回來後,受到日本年輕人文化禮儀上的沖擊,他決心創辦“東西精華協會”,宣講佛學和中華文化,兼具養老和。 雖然都是免費,但來這裏學習當然也是有門檻的,必須經過南懷瑾的親自考核,過關方能進學,平時還給學員們發錢,但這也讓南懷瑾債台高築,十多年時間裏高利債務多達一千萬台幣,但他不忘當年在大坪寺普賢菩薩面前發的願,誓要連接文化斷層的“心路”。 之後,南懷瑾又出版了《禪話》,他在裏面借用梁代著名禪門居士傅大士的故事說: 我們從傅大士的的賣妻子、集資財、作布施的事便可了解,世間法和出世間法是難兩全的道理。世間法以富貴功名為極致,出世間法以成道的智慧為成就。但作法施者,又非資財而不辦,自古至今從事宗教與學術思想者,莫不因此困厄而寂寞終身。 成就人生的高度 南懷瑾在經過入國術館、遇高僧了悟、去台灣著書立說,這三次人生轉折後,成就出了他日後的境界。 1993年,南懷瑾的著作開始在大陸公開發行,人們開始認識這位心懷中華文化,修複文化斷層的著名國學大師,尊稱其為“南師”。 1994年,南懷瑾的學生出資在廈門南普陀寺為他建新禪堂,同年,他受普陀寺主持妙湛法師的邀請前來做七天六夜的講禪,這一年他76歲,也是他離開故鄉45年後重新踏上這片故土。 2000年,南懷瑾正式從台灣遷回上海居住,並於2006年,在他88歲的年紀決定在江蘇吳江太湖邊建“太湖學院”,在大陸繼續他連接中華文化斷層的發願。 有人問:南師,到底該怎麼養生? 南懷瑾回答說:忘掉身體,忘掉自己,就是養生。 在南懷瑾回到故土12年後,2012年9月底,南懷瑾在太湖學院無疾而終,享年95歲,他的原配發妻王翠鳳則先於他離開人世三年。 兒孫滿堂的南懷瑾在高齡壽終正寢,也算是他一生學佛的福報。在為他完成法事的現場,一輪皓月當空,猶如南師在天有靈,修行圓滿,只是他始終牽掛著在他離開人世以後,連接文化斷層的事,只有靠後世子孫生生不息地傳承下去了。 南懷瑾一生的述著頗多,他講的國學生動有趣,能將每一篇用故事的形式講出來,讓人們印象深刻又好理解,他的比喻非常形象,比如他的《莊子南華》,讀後能讓你立馬對當下的浮躁雲淡風輕,用深邃的歷史觀來啟發人的通透智慧,是戒浮躁定煩惱的最佳良藥。 南懷瑾集儒釋道於大成,看他的書就好像他坐在你對面和你和風細雨地聊天,為你開悟明智,他用他畢生之絕學為世人傳授當今斷層的文化,南懷雖遠,啟明永存,《南懷瑾全集》就是他一生留給世間最好的瑰寶。 雖然我們視南師為國學大師,是集大成者,但他卻在臨終時對自己的評價是“平凡”二字。他說:他的一生只用八個字來總結,那就是“一事無成,一無是處”。 南師的謙卑與心系中華文化,更加照應了他一生的格局:為往聖繼絕學! 這套精心挑選的《南懷瑾選集十二卷》裏面包含南師講儒家經典、道家、易經、禪宗等,極具收藏價值。新年快到了,送給自己新年一份最好的心靈禮物,讓自己遠離喧囂,花最有價值的錢獲取南師一生的智慧,好書永遠都是給人最高回報的東西,利用放假的時間,讓自己跟著南師一起放空心靈,來年更好的啟程! 【免責聲明】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看完南懷瑾的人生經歷以後,只感歎兩個字,“天意”!》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看完南懷瑾的人生經歷以後,只感歎兩個字,“天意”!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