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科學時代是從西方開始而不是東方呢?》 一說到科學的起源,大多數都會直接聯想到古希臘,自然西方文化這個根源深深刻印在人們心中。 但其實縱觀中國五千多年延續下來的歷史,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不管是在國力,還是人類文明、文化多個方面,都遠高於西方世界的發展。 然而盛極必衰,從蒙古國分裂,建立元朝,再到明代開始,這一階段東方開始逐漸弱勢下來,而此時的西方卻開始進入大航海時代,為之後的日不落帝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致使西方奮起直追東方,逐漸趕超東方的根本原因應該是科學帶來的機遇。可為什麼科學時代是從西方開始而不是東方呢? 中、西方在同一時期卻不同的環境氛圍 1、激蕩的社會變革下西方不斷努力探究繁榮富強之路 牛頓出生於1642年,在這之前歐洲已經出現了很多先賢。波蘭的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說,意大利的伽利略不僅發現了慣性原理,而且利用數學關系精確的表達了運動物體的時間和距離的關系、力的合成和拋體運動等。 除此之外還有德國的第穀、開普勒,對天文科學都有傑出的貢獻,以及法國的笛卡爾,他在數學上發明了坐標系,將幾何問題向代數問題完成了完美的轉換。 所以早期西方對科學發展的探索,為更多科學家提供了便利,當然也包括"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牛頓。 就當時西方的大時代背景來看,早在16世紀以前,西方還處在一個物資匱乏的"黑暗時代",當時通過唯一的商路,與東方交易獲得瓷器、絲綢、香料等等。 面對這些物質和利益的誘惑,西方開啟了"大航海時代",從此西方走上了向上的強盛之路。當然,伴隨著這一系列繁榮昌盛的還有隨之而來的激蕩的社會變革。 西方逐漸富強,物質越來越豐盛,自然各個國家也有更多的精力和財富去關注社會、人文、教育的發展了,西方以人為本的普遍基礎教育也從這時開始。 有了國家的支持,學校機構為更多學生提供優質的教育,牛頓就是其中一位學子。 有前人的科學研究成果為背景,同時加上學校開放的教育理念,使得牛頓從小就有極大的好奇心,在劍橋大學研習到多門知識,包括力學、數學和光學等等。 2、劇烈的戰亂動蕩導致東方的發展逐漸滯後於西方 反觀此時的東方,此時正處於劇烈的戰爭暴亂時期。中國從元朝的建立到明朝的推翻,之後滿人入關,清朝建立,經歷一系列朝代的更替。 還有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也受到西方大航海時代的影響,逐漸衰落,同樣陷入戰亂之中。所以總體的看,整個東方都處於十分混亂的狀態。 方以智正是出生在明末這個戰亂頻繁的年代,雖然他出生在官宦人家,祖父和父親都是明代名士,他也曾經考取過進士,也在翰林院任職過一段時間,可以說是有足夠的物質基礎和穩定條件去做研究和探索。 但是奈何整個社會處於動蕩的一種狀態,他也只能在顛沛流離的逃亡中,慢慢進行學習和研究。 西方以牛頓為代表,東方以方以智為首的世界科學時代開始了 眾所周知,中國對科學的追求是在新文化運動的前夕,也就是說,東方以中國為代表的科學時代,是從運動風波開始的。 而西方的科學時代,大家默認是從牛頓時期開始的,牛頓處於文藝複興時代之後,近代科學繁榮之前,他對於自然科學和近代哲學的啟蒙作用不言而喻。 1、西方歷史時期的文化整體多元化體現在牛頓的科學活動之中 牛頓作為西方科學時代的奠基人之一,同時也是一位集十七世紀幾乎所有自然科學和哲學於一身的能人學者。 在他身上可以充分體現當時西方的科學觀,不僅僅只考慮單純的科學,而是涉獵多個學科,科學與哲學、數學、天文學、力學,甚至是宗教、煉金術都融合在一起,科學在人們眼中是多元化的科學。 牛頓作為西方科學時代的代表人物,不僅是物理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同時還是自然哲學家和煉金術士。 牛頓對於對於以科學為中心,向外延伸的多個科學學科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通過自己的努力鑽研,最終在這些領域獲得巨大的成功。 可以說,牛頓在學術研究上有著無法超越的貢獻。 他出身在普通家庭,但卻成為國會議員、皇家學會會長,並擔任皇家鑄幣廠的監管。牛頓去世享受了國葬的待遇,可見不管身前死後,牛頓可謂獲得極盡榮耀。 2、方以智的科學理念受限於家庭背景和社會環境而無法廣泛傳播 而在同一平行時間軸上,東方歷史上也誕生了一位社會上和思想界都重要的人物——方以智。 生於明萬歷三十九年的方以智,位列"明末四公子"之一,他本是一位典型的儒家學子,但是卻在醫學和自然科學方面有一定成就,也是一位集天文學、光學、文學、醫學和生物學於一身的學術能人。 方以智是中國哲學史上第一次明確的討論科學與哲學關系的思想家,雖然這種科學哲學不能與當時西方成熟的科學哲學相提並論,但是在中國的思想史上,特別是在當時理學為主流意識形態的文化背景中,這種思想就顯得尤為可貴。 在方以智的哲學體系裏面,"質測"就是具體的科學,"通幾"就相當於現在的哲學。 從現在的角度去看方以智的闡述,在原則上是正確的,可是不管是因為他本人身份的禁忌,還是社會大環境的各種原因,他的理論和想法並未廣泛傳播開來。 同一個年代,牛頓可以在動蕩的西方國家開創科學時代,方以智卻無法在戰亂中打開科學的大門。 牛頓和方以智不同的成長環境對科學時代開始和發展產生了不同的影響 以牛頓和方以智為例,其實個人的成長經歷與科學時代的開始和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科學時代離不開每位科學人物在長流中產生的作用,而這些科學人物除了受到社會大背景的影響,其實更多的影響還是來源於自身的成長氛圍。 1、出生在貧困家庭的牛頓從逆境中走到科學時代的巔峰 1643年牛頓出生於一個普通的農家家庭,牛頓的親生父親在他出生前三個月就去世了,到了牛頓三歲時他的母親就改嫁給了一位牧師,所以年幼的牛頓是在外祖母家長大的。 少年時候的牛頓雖然讀書不是那麼出色,但是他在手工制作方面卻有著格外的天賦。受益於當時大航海時代的積累,基礎教育得到普及,所以即使是出身在貧困家庭的牛頓也可以進入公立學校接受教育。 但是牛頓的中學時代並不是那麼順利,他母親曾經希望他放棄學業去當一名農夫,但當時他的中學校長說服了他的母親,讓他牛頓順利完成了中學學業。之後牛頓進入劍橋大學學習,更是深深受到伽利略、哥白尼等人著作的影響。 到了1665年牛頓獲得了學士學位並且發現了廣義二項式定理,後來的牛頓更是"興趣"越來越廣泛,研究也愈發順利,更多的成果被他發明出來,致使其最終成為全世界科學時代的開創者之一。 2、動蕩的時代環境成為方以智致力於科學發展的桎梏 方以智作為明清時期一名傑出的集大成者,他有著淵博的學問,豐富的著作,系統的學說,以及深邃的思想。他將傳統文化與新型知知識賦予融會之新穎,在當時都獨具一格,標新立異。 而這樣一位學術大家,卻經歷了先甜後苦的一生。他不同於從小生長在普通家庭的牛頓,方以智出生在江南省安慶府桐城縣的士大夫家中,在當時就算是個不折不扣的世家子弟。 方以智的祖父和外祖父都是當時的名士,父親更是曾經的進士,精通醫學、軍事和地理,更是在早期就接觸到西學,主張研習經世致用的知識。 這樣的家庭氛圍,注定方以智受到的教育都不同於平凡家庭的子弟,之後其涉及的學科也更是多樣且廣泛。 方以智的求學之路還是十分平坦的,家學淵源之下,他的幾位恩師也都非尋常教書先生,其中一位恩師白瑜,精通詞賦經史,並且崇尚實學,還有一位恩師傅海峰,則是當時有名的醫師,精通醫理藥理。 良好的環境加上一位位名師傳授,方以智的學習環境和教育資源可以說是最上等的層次級別。而直到1640年,方以智本應順利走向仕途之路,可是卻迎來了命運的直轉急下。 李自成起兵攻城,崇禎帝自縊,朝代的更替,方以智也開始了顛沛流離的亡命之旅。後來流亡多載,終於可以回歸家鄉的方以智,最後還是被清軍抓到,在途中身亡,結束了這一生。 總結 以牛頓和方以智為例,可以看出,東西方環境對每個人命運的影響,直接對後來開創科學時代和發展造成的影響是特別巨大的。 如果當時方以智不是出生在那個動蕩的戰亂年代,沒有在流亡中度過後半生,可能以他的家學背景以及後天的聰明努力,或許東方真的可以先西方一步開始科學時代。 參考文獻 《牛頓傳》 《方以智始末考》 《為什麼科學時代是從西方開始而不是東方呢?》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為什麼科學時代是從西方開始而不是東方呢?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