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序丨“萬事開頭難,開頭也是最簡單的。”》 “物有本末,事有始終,知所先後,則近道矣。”——《禮記·大學》 作者丨謝丹儒 攝影丨劉家琛 來源丨最後一米陽光 1. 在研究思想和行為之間的關系的時候,也就是那個飽受爭議的“知行合一”的概念,我在想,知與行之間究竟是辯證關系還是辯證統一關系呢? 在思考的過程中,突發奇想,思想是由什麼構成的呢?它運行的過程又是怎樣的呢?其中,它最核心的因素是什麼? 我想到很多——知識、經驗、閱歷、本能、天性、人性、社會性、常識性、偶然性、邏輯性、辯證關系、想象、聯想…… 但就這些概念而言,關於它們是怎麼來的似乎始終帶有一定的模糊性。甚至,哪怕我們現在經常用這些詞卻也未必見得我們就真的理解了。最簡單的,如果有人要我用自己的話或者不管用誰的話去解釋或去定義它們,以及給它們圈一個範圍,並對它們如何作用於我們的思想或行為,就此簡單說說。我不知道別人,反正我是說不大清楚。 這似乎從某種角度來說,我們所認為我們理解的很多概念或觀念,往往我們並不算真正了解它們? 簡單說,關於它的運行模式是怎樣發生的,又如何在這發生過程中明確知道它們的位置及作用,我們理解世界的合理性是什麼,以及我們在行動的時候和思想產生的一個交集是怎樣的? 我就這樣想著,想著,不斷提出疑問,不斷深入,仔細琢磨,反思,也嘗試著總結。但很顯然,盡管我非常渴望能夠從中找到答案,我也確實很努力地在思考,奈何往往就是這樣——“刻意去找的東西,往往是找不到的。天下萬物的來和去,都有他的時間。”(出處:三毛) 所以,我乾脆不強求,沉下心思來,然後去打掃衛生、整理房間。熟悉我的人就應該知道,每當我遇到什麼想不通的事時,我經常這麼做,通過“勞動”去轉移注意力。或者用另一個詞來形容,“放空”。說白了就是嘗試一段時間不那麼專注地用腦,適當松弛松弛緊繃的神經。效果很好,幾乎屢試不爽。 實際上,當我衛生打掃進行到一半的時候,關於諸多問題的思考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清理出去一部分暫時沒有頭緒、潛意識裏認為不那麼重要、下意識想要逃避的問題,最後只留下少數幾個問題,並最終慢慢集中到一個問題上去了。這事還沒完,它並沒有就此停下來,而是隨著我繼續打掃衛生思考也在繼續進行著。等我徹底打掃完的時候,我幾乎把很多之前認為很重要的問題都給忘得差不多了。往往就是這個時候,奇怪的事情發生了,是的,我的記憶重新回到了我所記錄下來的最後的那部分,然後,我在思考接下來該寫什麼、怎麼寫。是的,它直接跳過了前面的諸多問題,好像我已經明白了似的,好像已經不重要了。也就是在這時,我的大腦重新回到了打掃衛生最初的一個舉動,我最初是想“放空”自己來著,是朝著清理房間的目標出發的,前者是思想,後者是行為,最後思想和行為在某一瞬間它們完成了統一,不再分心,而是專注於當下。而當我閑下來的時候,我的思維又重新回到了思考上面。 也就是說,這是斷斷續續發生的,而不是從始至終的專注,但無可置否的是,它是具備一定的連貫性的,而非徹底的獨立開來。 說到這,就不得不提到弗洛伊德的《夢的解析》。從原理層面來講,之所以它似乎具備一定的理論性或“科學性”,想必也是基於這一點吧。而且,我還想到“健忘症”、“老年癡呆症”這類特殊案例,似乎也從反面驗證了思維的連貫性所起到的極具重要的作用。當然,語言方面在這一原理的運用就更多了,就像名詞後面接什麼,動詞後面可以怎麼接,以及哪些詞和詞之間的聯系,它都是具有一定規律的,是有連貫性的,就像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系。 所以,這給我的啟示是:如果你要做成某件事,或想做某件事,不妨先邁出一步試試看。萬事開頭難,開頭也是最簡單的,因為開頭錯了也沒關系,大不了重新開頭、事後調整、或不斷修正。這一點是完全沒必要誇大或貶低的,只要平常心去看待即可。重要的是你開始了,接下來也就自然而然會順著往下走了。順勢而為,因勢利導,說的就是這個理兒。 所以,“知行合一”關於知和行的關系,站在我的理解層面,它應該是辯證統一的,只是說需要一個發生的過程,而不能單獨去看待或刻板印象。它是一個發生過程的狀態,是連貫性的,而不是單獨分開或總是一致的。 《次序丨“萬事開頭難,開頭也是最簡單的。”》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次序丨“萬事開頭難,開頭也是最簡單的。”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