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秋雨”和“巴山夜雨”的成因秋季常見氣象災害》 “華西秋雨”和“巴山夜雨” 君問歸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 卻話巴山夜雨時。 ——李商隱《夜雨寄北》 這裏的巴山不是一般人所認為的大巴山,這是不了解古代四川地理的一個誤解。明代曹學佺在《蜀中名勝記》中寫得明明白白,重慶北碚的縉雲山,古時候就叫巴山,這裏的夜雨現象特別明顯。 千年前的一個雨夜,詩人李商隱在《夜雨寄北》中道破天機:巴蜀之地秋季多夜雨。那麼為何這一地區秋季多雨呢?巴山夜雨對當地的生產生活又有怎樣的影響呢? 一、時間和範圍 華西秋雨是我國華西地區秋季多雨的特殊天氣現象。 它主要出現在四川、重慶、渭水流域(甘肅東部和南部、陝西中南部)、漢水流域(陝西南部和湖北中西部)、雲南東部、貴州等地,其中尤以四川盆地和川西南山地及貴州西部和北部最為常見。 華西秋雨可以從9月持續到11月份左右,持續時間長則是其最鮮明的特點。 最早出現日期有時可從8月下旬開始,最晚在11月下旬結束。 二、華西秋雨的特點 ①雨日多。以四川盆地為例,當地秋季平均每月的雨日數大約在13~20天左右,即平均每三天有一天半到兩天有雨,較同時期我國其他地區明顯偏多。秋雨年際變化較大,有的年份不明顯,有的年份則陰雨連綿。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 ②強度小,雨量小。華西秋雨以綿綿細雨為主,強度較弱,因此降雨量不大,一般多於春季,僅次於夏季。 ③天氣陰沉,日照少。因四川盆地陰雨天多,大氣削弱作用強,因此這一地區是我國太陽輻射最弱的區域。 唐代文學家柳宗元曾用"恒雨少日,日出則犬吠"來形容四川盆地陰雨多、日照少的氣候特色,以後便演變成了著名的成語"蜀犬吠日"。 ④多夜雨。四川盆地周圍被群山環繞,盆地內接受太陽照射時間較短,加之分布有長江及其支流、堰塞湖等水面,白天吸收太陽輻射受到一定的限制,到了夜晚,周圍山上輻射冷卻加快,冷空氣重而在盆地下沉,盆地內暖空氣輕而上升,加之夜間在雲層的上部,由於雲體本身的輻射散熱作用,使雲層上部溫度偏低。 這樣,在雲層的上部和下部之間便形成了溫差,大氣層結構趨向不穩定,偏暖濕的空氣上升極易形成不穩定降雨,使得夜雨的頻次增多。 三、華西秋雨的成因 華西秋雨的形成是冷暖空氣相互作用的結果。 每年進入9月以後,華西地區在5500米上空處在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和伊朗高壓之間的低氣壓區內。 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西側或西北側的西南氣流將南海和印度洋上的暖濕空氣源源不斷地輸送到這一帶地區,使這一帶地區具備了比較豐沛的水汽條件。 同時隨著冷空氣不斷從高原北側東移或從我國東部地區向西部地區倒灌,冷暖空氣在我國西部地區頻頻交匯,形成華西秋雨。 四、華西秋雨的影響 有利影響 秋雨多利於水庫、池塘及冬水田蓄水、預防來年的春旱。特別是對西北一些較乾旱的地區來說,這時地溫較高,土質結構比較疏松,雨水可以較深地滲透到土壤中,保證冬小麥播種、出苗,同時土壤的蓄水保墒,也減輕次年春旱對各種農作物的威脅,故有農諺"你有萬擔糧,我有秋裏墒"的說法。 不利影響 華西秋雨雨日多,持續時間長。陰雨天氣阻擋了陽光,導致氣溫下降,給對農作物生產帶來不利影響。 成熟的秋糧易發芽黴變,未成熟的秋作物生長期延緩,容易遭受凍害。通常,持續連陰雨的天數越長,對農作物的危害越大。 在持續降雨的影響下,該地區的河流會出現顯著的秋汛,容易使城鎮出現內澇。此外持續性的降雨還會帶來地質災害,陝西、四川等地山區可能出現山體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災害。 在四川、西藏、貴州許多河穀、盆地地形中,夜雨也都非常多,比日雨還多。在西藏拉薩、河西走廊的敦煌、馬海一帶,夜雨率超過80%。 青海柴達木盆地東部和湟水河穀上遊等地夜雨率也都大於70%。 河穀多夜雨。 這是一種自然現象,也是一種常識。 可是為什麼穀地多夜雨呢?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穀地多夜雨的原因。 穀地多夜雨的原因 一般情況下,穀地夜雨的形成原因: (1)河穀地形,空氣中水汽含量大; (2)夜間山坡因輻射冷卻,其降溫速度比同高度的空氣更快,形成高密度冷空氣; (3)冷空氣沿坡地向下流入穀底,迫使穀底暖濕空氣抬升,易形成降雨。 用語言加以描述的話可以這樣去解釋:河穀中的空氣,水汽含量大;進入夜間,河穀邊上的山坡,海拔相對高,地勢較開闊,熱量散失快,冷卻快。 其降溫速度比同高度的空氣更快,所以氣溫低,空氣收縮下沉,形成局部高密度冷氣團;然後冷氣團就沿坡地向下流入穀底,因冷氣團性質都比較重,所以沉積在穀底,迫使穀底暖濕空氣抬升。 而暖濕空氣在抬升的過程中,氣溫越來越低,遇冷凝結,形成降雨。 各地的穀地夜雨成因稍有差異,但基本上形成主要原因類似,因為穀地夜雨的形成除受大範圍天氣形勢影響外,主要受局部地形條件影響所致。正常的情況下一般需要具備以下四個關鍵條件: (1)河穀地形; (2)水汽充足; (3)正常的熱力狀況(即少有逆溫現象) (4)不受焚風效應影響 雅魯藏布江穀地夜雨多 雅魯藏布江穀地白天山坡太陽輻射強,受熱面積大,增溫快,形成低氣壓區;河穀受熱面積小,增溫較慢,形成高氣壓區。 氣流從穀地上升形成穀風,在天空形成一朵朵頂部凸起、底部平坦、形如饅頭的積雲。 但是,白天太陽輻射強烈,雲層中的小水滴容易吸熱蒸發消散,所以雲層變薄,乃至天空少雲或晴空萬裏。 而太陽落山時,地面迅速降溫,山坡冷卻很快,冷空氣下沉並抬升穀地暖濕空氣,增加了大氣層的擾動,為降雨提供了條件,加上夜晚雲頂冷卻快,下層溫度相對高,對流加強,雲層內不穩定性加大,有利於水汽泡和凝結,最後就形成了雨。 巴山夜雨的形成 四川盆地西接青藏高原,盆地四周為群山所環抱,地形閉塞,氣流不暢,且終年空氣均較潮濕,雲多霧重。 我們先來看一下為何巴山白天降雨少? 還有沒有其它原因? 入夜後,雲層對地面有保溫作用,而雲層上部輻射冷卻迅速,易使水氣凝結,上冷下暖的氣層不穩定,利於夜雨產生。 特別是在四川盆地的西部地區,因緊靠高原,高空西風盛行,夜間高原上經由地面輻射冷卻的冷空氣流向該區上空,而低層原有空氣較暖,上下溫差較大,對流強,多夜雨。 秋天是由盛夏向寒冬過渡的季節 此時我國大部分地區降水減少 風和日麗、秋高氣爽、溫濕宜人 可謂是一年中最舒適的季節 盡管如此 也不排除出現災害性天氣的可能性 今天小編就為大家 來普及一下秋季常見氣象災害有哪些? 秋霧 我國秋季是大霧多發的時節,大霧導致能見度降低,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諸多不便,尤其對於交通、人體健康而言,霧無疑成為一個可怕的“溫度殺手”。 “大霧等級如何劃分? 霧是懸浮在近地層大氣中的大量微細乳白色水滴和冰晶的可見集合體。根據能見度的大小,可分為輕霧、大霧、濃霧、強濃霧和特強濃霧5個等級。 秋霧防護小貼士 霧天盡量不要出行, 喜歡晨練的朋友也不宜早起鍛煉。 出門最好戴上口罩,減少汙染物的吸入。 駕駛人員應打開霧燈, 控制車速,保持車距。 發布大霧紅色預警信號時, 機場、高速公路、輪渡碼頭要暫時封閉或停航。 初霜凍 霜凍就是春末秋初季節,由於冷空氣活動等原因使土壤表面、植物表面以及近地面的氣溫驟降到0℃以下,植物體原生質受到破壞,導致植株受害或者死亡的天氣現象。 寒露風 寒露風是一種對晚稻抽穗楊花有危害的冷空氣。只要日平均氣溫下降到22℃,持續3天或3天以上,就成為寒露風。 寒露風防災方法 人工噴水。在乾寒露風來時,還必須進行人工噴水,達到增保溫、減輕危害的目的。 灌深水保溫。在寒露風來臨前,不管是乾寒露風還是濕寒露風均要灌2~3寸的深水保溫。灌水後要勤換新水,即第二天早上要把水排乾,傍晚再灌回新鮮水進田,這樣田面的溫度要提高2.4℃左右,穗部溫度可提高1℃左右。 同樣的道理,每天中午12點是太陽最“高”的時候,但是一天之中溫度最高的時候不是中午,而是下午兩點左右。 寒潮 一場寒潮“快,狠,准”的席卷而來,小夥伴們是不是有點猝不及防了呢?什麼是寒潮呢?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 所謂寒潮,是指極地寒冷洋面和地區的強冷空氣大規模侵襲我國,造成大範圍急劇降溫和偏北大風的天氣過程,有時還會伴有雨、雪、冰凍。 寒潮一般多發生在秋末,冬季、初春時節,特別是秋末冬初和冬末初春最為常見。 標准:《冷空氣等級》國家准中規定:某一地區冷空氣過境後,氣溫24小時內下降8℃以上,或48小時內氣溫下降10℃以上,或72小時以內氣溫連續下降12℃以上,並且最低氣溫在4℃以下,可認為寒潮發生。 所以,並不是每一次冷空氣南下都成為寒潮。 5G備考資源,隨問隨答,專題設計,優質課件,請掃碼加入知識星球 推薦關注防失聯純地理知識公眾號——譚老師講地理 注:本文由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自各地理公眾號等,一並致謝!若引用不當可以隨時文末留言聯系注明來源或刪除,歡迎大家標注來源轉載、文末點擊分享、收藏、點贊、在看就是我們更新的動力!點擊閱讀原文,獲取更多內容。 《“華西秋雨”和“巴山夜雨”的成因秋季常見氣象災害》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華西秋雨”和“巴山夜雨”的成因秋季常見氣象災害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