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匈奴也只是一個部落,但漢朝時期匈奴經整合後變成大帝國》 看歷史的時候很多人都有種感覺,在戰國時期,靠近北邊的任何一個諸侯國都能把匈奴打敗,至少也是平手,但是到秦漢之際,一個統一的大帝國在對匈奴問題上竟然看上去實力和之前的諸侯國差不多,對匈奴也是平手,尤其是劉邦還碰上了白登之圍,更讓人感覺統一後的秦漢也不過如此。其實之所以會出現這種錯覺是因為不僅中原在整合,匈奴經過整合之後和之前也不一樣了。戰國時代的匈奴與西漢時期的匈奴,本身就不是一個概念。 戰國時代的匈奴只是草原眾多遊牧部落中的一支,綜合實力在草原部落中不拔尖,軍事實力也一般。有時不時騷擾秦、趙、燕的能力,但也就僅此而已了。 秦朝統一中原時,匈奴實力所有加強,與東胡和月氏三分漠北。不過此時的匈奴,仍然是實力相對最弱的。 用《史記》的話說,當時匈奴東邊是強大的東胡,西邊是凶悍的月氏,匈奴人可憐兮兮夾在中間。“當是之時,東胡強而月氏盛。匈奴單於曰頭曼,頭曼不勝秦,北徙。十餘年而蒙恬死,諸侯畔秦,中國擾亂,諸秦所徙適戍邊者皆複去,於是匈奴得寬,複稍度河南與中國界於故塞。” 不過到了楚漢爭霸時期,匈奴瞬間變成了野狼。因為當時匈奴部落出了一個百年難得一見的梟雄——冒頓單於。 冒頓出生於秦王政十三年(前234年),與項羽、韓信是同齡人,並且他與項、韓一樣,是當時罕見的軍事天才和組織天才。 冒頓 早年冒頓在月氏做人質,頭曼發兵打月氏,差點害死冒頓。至這之後父子關系破裂。他暗中培養殺人不眨眼的死士,直接就把父親殺了。另外從冒頓做月氏人質也可以看出匈奴當時的實力不如月氏。 東胡想欺負他,先跟他索取寶馬,又跟他索取老婆,冒頓一忍再忍,激發了匈奴人對東胡人的仇恨,最後直接把東胡給滅了。 收拾完東胡,匈奴實力暴增,月氏自然不值一提,冒頓順手狠狠收拾了月氏一通。而在橫掃月氏之時,他順便還橫掃北夷,只用了七年時間便一統漠北草原,使匈奴的軍事力量達到巔峰狀態,擁有控弦之士三十餘萬。 就在匈奴統一漠北時,中原也重新一統。漢廷和匈奴互看不爽,於是雙方在高帝七年(前200年)打了一仗。這一戰就是白登之戰。 關於白登之戰,歷史上有很大爭議,有人認為漢軍是慘敗,被迫和親於匈奴;也有人認為漢軍與匈奴打平——匈奴從草原來,最後又回到草原去。盡管劉邦在白登山吃了虧,但漢軍挫敗了匈奴滅亡漢朝的企圖。不過,不管漢軍是慘敗,還是平手,劉邦最後被迫求和的結果是一樣的。漢朝上下被匈奴人羞辱了。 當時劉邦不是不想報複,但一方面,漢軍缺乏大規模騎兵,無法深入漠北打擊匈奴;另一方面,漢朝也窮,用《史記》的話說,“天子不能均駟,大夫或乘牛車。”國力如此虛弱,別說組建騎兵了,就連正常出征都難,這怎麼打? 劉邦 所以在這種大背景下,劉邦也就只能是把一肚子火氣全憋下,韜光養晦,等待中原經濟恢複之後再與匈奴人一決雌雄。 劉邦之後,惠帝、呂後、文帝、景帝,連續五代統治者都遵循這種策略,休養生息,無為而治,用60年時間,給漢武帝攢下了滿倉庫的資源。武帝手裏有了資本,他自然就動了與匈奴開戰的想法。 不過漢朝在休養生息,積蓄力量,匈奴人也沒有閑著。冒頓單於死後,他兒子老上單於繼續擴張,攻滅大月氏,把月氏人趕到了中亞。而由於被打怕了,月氏人自此也就再也不敢與匈奴人爭鋒(月氏王的腦袋被老上單於砍了做酒杯),西域各國也相繼臣服。所以此時的匈奴也不是漢初時期的匈奴了,而是一個軍力更強大的龐然大物。 也就是說,從這個時候開始,漢朝的北方就只剩下了匈奴。漢軍要反擊,沒有盟友,只能憑一己之力單挑匈奴。 沒有盟友就不能打匈奴人了?這對於有條件要上,沒條件也要上的漢武帝來說,當然是不存在的。為此,他籌劃了“馬邑之圍”。想以30萬步兵圍殲10萬匈奴騎兵。 劉徹 然而馬邑之圍很失敗。這一戰後,漢武帝意識到憑現有漢軍北擊匈奴,難度很大。他必須要從根基開始,讓漢軍脫胎換骨。於是雄才大略的他便組建了漢朝自己的騎兵部隊。 我們知道,匈奴難對付的原因在於塞外面積巨大,匈奴人又居無定所,人口分散,沒有大規模騎兵,根本不可能殲滅匈奴的有生力量。而現在有騎兵了,自然就有了與匈奴人一決雌雄的資本。 不過光有兵也還是不行,因為千軍易得,一將難求,漢朝有了騎兵後,卻沒有能統禦這些騎兵的大將,這也導致了漢軍騎兵組建後的第一戰,仍然是以吃虧收場。 這一戰發生在於元光六年(前129年),當時匈奴大舉入侵,武帝遣四路漢軍,每路一萬,共四萬騎兵迎戰。結果最後三路都失利,只有衛青一路得勝而歸。 這一戰後,漢武帝進行了反思。他認為漢軍老將受到漢地作戰習慣的影響,戰法戰術都有局限性,只會攻城拔寨、包抄、伏擊和打援之類的,不善騎兵野戰。繼續重用這些老將領,沒法反擊匈奴。於是武帝果斷地提拔了衛青這個外戚,把最精銳的漢軍交給了衛青。 韓安國 元朔二年(前127年),風雲再起。匈奴騎兵大舉入侵東北方向的上穀、漁陽、遼西,先殺死遼西太守,又打敗漁陽守將韓安國,劫掠百姓兩千多人。 漢武帝得到消息後,聲東擊西,揚言要救援上穀,但漢軍在衛青率領下,中途折返,突然偷襲河套,最終殲滅匈奴軍數萬,活捉數千,奪取匈奴人牲畜數百萬之多。 事實證明,武帝的眼光是正確的。衛青沒有辜負他的期望。 拿下河套地區後,武帝直接從內地遷徙十萬人到河套定居,並修築要塞,正式把河套列入漢朝的管轄範圍內。自這開始,武帝決心以河套為跳板,大規模反擊匈奴。 不過,漢軍只有衛青,也還是不夠,因為衛青的戰術仍然偏傳統。他每次出征,雖然是騎兵行進,但每到打仗時,卻要設營,然後以大本營為圓心,偵察匈奴主力,然後試圖包抄、誘敵之類,步步為營、穩紮穩打,打下一個地方後再向另一個地方進攻。而在塞外作戰,沒有城寨,只是一些帳篷或者定居點,且匈奴人又太過分散,跑得快。所以衛青的戰法很難對匈奴有致命性打擊。 漢軍這個時候其實需要一個無後勤保障,能以匈奴人的打法打擊匈奴人的將才,才能徹底打垮匈奴。霍去病就在這個背景下出場了。 衛青 元朔六年(前123年),衛青再次出征,霍去病率八百精兵跟隨衛青出戰。 這一戰,霍去病一戰成名。他的無後勤式打法讓人眼前一亮。八百漢軍在他率領下,瘋狂襲擾匈奴人,一路上就是搶劫,殺人,就地補給給養,然後再竄到下一個地方重複這個過程。 霍去病大勝回朝後,漢武帝非常欣慰。元狩二年(前121年),武帝決定賭一把,他任命19歲的霍去病為驃騎將軍,讓他領一萬精兵,單獨出擊河西走廊。 這一戰,霍去病以一萬精銳騎兵一路奔,一路殺,抓到俘虜不留,直接就地全部射死;打下的地盤也不要,殺完一個地方就換一個地方;搶到的東西也不要,只要自身的補給夠就行了。匈奴人在他這種極其迅猛的打擊下,死傷數萬人,亦有四萬匈奴軍被打怕,舉旗投降。 霍去病的成功,證明了匈奴人能做到的,中原漢人也能做到。從這個時候開始,漢匈之間的戰爭其實就已經沒有懸念了。在懸殊的國力差距下,盡管武帝後期還有吃虧,被匈奴入侵內地的情況發生。但匈奴人被打垮注定只是時間問題。 總的來說,戰國時代的匈奴與西漢時期的匈奴是兩個概念。前者不值一提,而後者則堪稱是大帝國。西漢之所以打匈奴打得如此吃力,一方面在於匈奴實力不弱,漢朝需要積蓄足夠的資本才能反擊;另一方面就是漢朝之前沒有對付草原民族的成熟戰法,漢軍需要在摸索中找到最優方案。 《戰國時匈奴也只是一個部落,但漢朝時期匈奴經整合後變成大帝國》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戰國時匈奴也只是一個部落,但漢朝時期匈奴經整合後變成大帝國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