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發現月球“水庫”,為何美國登月那麼多次,卻絲毫沒有發現?》 在此前200多年中,人類一直以為月球是乾燥的,因為月球沒有大氣層,白天溫度高達127℃,即便有水,液態水被蒸發後,也會被太陽風吹走。 此外,美國登月6次,從月球取樣382公斤,也沒有發現水的存在,反倒是蘇聯曾提過一次,但遭到了西方國家的強烈反對,他們始終堅信月球是沒有水的。 但隨著中國科學家分析嫦娥五號取回的樣本,驚訝的發現,月球上不僅有水,含量還非常多,起碼有2700億噸,簡直可以用“水庫”來形容。 在科技突破後,人類用遙感技術探測過月球,發現月球表面存在水分子。 2008年,印度月船1號M3探測器,在月球光照區探測到了明顯的水分子反射光譜特征,證明了遙感技術的准確性。 2020年,中國嫦娥五號成功帶回1731克月壤樣本,科學家在內部發現了玻璃珠,由於月球沒有大氣層,天體撞擊到月球表面的速度非常快,撞擊後產生的高溫會形成玻璃珠,科學家發現撞擊玻璃含水量高達0.05%,以該比例換算到整個月球,起碼有2700億噸水。 月球上密密麻麻的撞擊坑也說明了這點,它們所攜帶的水冰會有一部分轉移到月球上,雖然量不多,但在幾十億年中,月壤中的水分子含量不容忽視。 並且太陽風中失去電子的氫原子核,在轟擊在月球後,會跟氧化物結合成水或者羥基,有些被鎖在玻璃珠中。 除了外部獲得水源外,月球內部同樣存在水分子,部分科學家認為月球形成之初,大量水分子以水冰或含水礦物的形式存在。 此前,科學界認為月球內部是乾燥的,結果在分析了玄武岩樣本後,發現月球內部礦物質存在水分子,雖然水分子含量遠低於地球,但月球內部確實存在水,而且會隨著月球內部結構變化,逐漸向表層轉移。 為什麼美國登月6次,沒發現月球是個“大水庫”? 現代研究發現,月球水資源分布不均勻,美國雖然成功登月6次,但著陸點相近,並且考慮到美蘇太空爭霸的時代背景,當時美國為了在航天領域勝出,匆忙完成6次登月。 當時,美國在意的是“登月”和“次數”,所以對於登陸地點並沒有詳細選擇,他們采集到的樣本年齡在31~44億年。 中國嫦娥五號登陸的月表區域相對“年輕”,樣本年齡約20億年,位置存在差異,也會導致樣本出現較大差異,這就是為什麼美國即便擁有382公斤月壤樣本,仍然非常渴望得到中國采集回來的樣品。 上文說過,即便采樣區域不同,導致樣本年齡不同,但月壤或岩石中仍然存在較低的水分子,美國6次登月取回了382公斤樣本,照理說應該能發現些蛛絲馬跡,並且這些樣本現代還可以研究。 其中不得不提到嚴謹度,當時美國對待這批月球樣本,僅僅注重防止地外細菌微生物,但後來發現樣本不存在科幻作品的細菌微生物時,美國研究人員變得瞬間“開放”了。 他們甚至用手直接觸摸月球樣本,並且從阿波羅飛船的降落和開艙,都在海面附近或軍艦上進行,導致地球的水分子進入其中,一方面還是由於不嚴謹,另一方面當時的密封技術不夠高。 水分子幾乎是無孔不入,也就是說,從水的角度來看,美國獲取的月球樣本其實是被汙染過得,只不過當時美國防範的重點在“細菌微生物”方面,在水分子滲透方面反而沒什麼考慮,即便發現,也基本當做是地球水分子滲透進入的,沒有多考慮月球水分子。 在以前固有認知中,月球不存在水,而且美蘇冷戰期間,美國也沒有考慮水對人類入駐月球的重要性。 但蘇聯曾表示,他們發現了樣本中的水分子,只不過當時西方國家都不信,所以“月球沒有水”這事一直持續了好幾十年。 月球發現“大水庫”的意義 月球水分子能幫助科學家更好了解月球形成和演化史,例如在過去幾十億年中的火山活動等。 當然了,月球有這麼水資源,重點在於“為人類服務”,目前,月球資源的歸屬一直模棱兩可,但基本屬於“先到先得”。 人類進入深空的第一站是月球,這地方距離地球近,方便運輸物資,有助於建立太空基地,並且月球上富含大量礦脈資源和氦-3。 充足的水資源能保障月球基地的運轉,以及方便培育農作物,到時候,人類從月球就地取水,可以節省貨運飛船的運輸成本,畢竟連氧氣都得靠水。 所以不論哪個國家想要獲取月球資源,都需要在上面建立基地,而水資源是基地安穩運行的重要保障,並且由於月球水資源分布不均勻,優先知道哪片區域水資源豐富的國家,肯定有非常大的優勢。 《我國發現月球“水庫”,為何美國登月那麼多次,卻絲毫沒有發現?》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我國發現月球“水庫”,為何美國登月那麼多次,卻絲毫沒有發現?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