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祖李淵的神操作,差點火燒長安城,這件事是真的嗎》 中國古代都城長安(今西安)是一座與歐洲古羅馬城相媲美的偉大城市。然而就是這麼一座歷史名城在唐朝初年差一點就被一把火給燒了,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話說隋朝末年北方遊牧民族中的突厥,趁中原地區各地起義內亂不斷,逐漸從以前的分裂進而內部統一轉向強大。在降伏了其他諸如契丹、室韋、吐穀渾等遊牧民族後,突厥開始不斷南下,侵擾中原地區。 李淵建立唐朝時,為了專心對付中原地區的其他幾支軍事割據勢力,以不至於後院起火腹背受敵,也曾安撫、和好甚至暫時稱臣於突厥。即使這樣,突厥可汗還是時不時地率兵襲擾邊境各州縣。 單單就只說在唐高祖武德七年(公元624年)這一年,突厥就前後十幾次攻打當時大唐王朝的並州、原州、隴州、朔州、代州、綏州等地。突厥問題在大唐王朝慢慢解決完自己的內部問題後逐漸成為當時需要面對的首要問題了。 然而就是這麼一個非常嚴肅的政治、軍事問題,當時竟然有人提出了一個很兒戲的解決辦法,那就是燒毀長安城,斷了突厥人的覬覦之心,突厥就不會再總是攻打中原了。 史書《資治通鑒唐紀七》記載:“或說上曰:突厥所以屢寇關中者,以子女玉帛皆在長安故也。若焚長安而不都,則胡寇自息矣。” 意思是說有人勸說唐高祖李淵,說是之所以突厥總是屢次不斷的侵犯關中地區,那都是因為長安城的人口和財富吸引著突厥人,他們都是沖著這些來的。如果我們燒了長安城,把都城定在別的地方,這些胡人的侵犯自然就平息下來了。 可以說提出這種解決辦法的人一是天真,二是不顧老百姓死活,是純屬想當然的逃避責任的解決辦法。難道你焚城遷都突厥人就不再南下搶劫?就會老老實實地待在草原騎馬放牧了?顯然那是不可能的。 和中原農耕經濟相比,草原遊牧民族當時生產技術和生產方式落後,經濟不發達。他們即使沒有野心想著統治南方,也會因為戰爭原因和天氣原因南下搶奪生產物資,尋求生存空間。畢竟,生存才是人的本能啊!本能驅使或者利益驅使,使得古代北方遊牧民族和中原地區的矛盾就沒有停止過。 就是這樣一個顯而易見的道理,不但提出焚城辦法的這個人沒有想明白,當時的唐高祖李淵也不明白。對於提出的這個餿主意,李淵是“上以為然”,並且當時就安排中書侍郎宇文士及到終南山以東的鄧州、樊州去尋找可以居住的地方,准備遷都。 《資治通鑒》記載,除了唐高祖李淵外,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和宰相裴寂都贊成焚城遷都這一策略。而像蕭瑀等人雖然知道不應該有那樣的神操作,但是沒有人有膽量去諫阻,只有當時還是秦王的李世民直言勸諫。 秦王李世民給李淵講道理,擺事實。說西漢的霍去病僅僅只是一名將領都有決心消滅匈奴,何況自己還是藩王呢,只要給他時間,他一定會消滅突厥,因此不要草率的就決定遷都。 對於李世民的勸諫,李淵聽進去了,不再想著遷都了。 史書記載這個事情發生的時間是在玄武門之變的前兩年,當時也是太子府和秦王府鬥爭激烈的時候。1000多年來許多人對於李淵打算焚城遷都這件事總是有所懷疑,雖然史書上是這麼記載的。 李淵作為大唐帝國的開拓者和建立者,應該是具有很成熟的政治覺悟和軍事素質,怎麼看也不像是能做出這種荒唐決定的人。當然官修歷史不管是《資治通鑒》,還是《舊唐書》、《新唐書》都將李淵說成是一個毫無主見、優柔寡斷、是非不分的人,但是真正的歷史事實是這樣的嗎?或許未必。 李淵在位時的黃門侍郎溫大雅在李淵起兵時是他的記室參軍,溫大雅隨軍撰寫了《大唐創業起居注》,詳細記錄了大唐王朝的建立過程,很多內容與兩唐書和《資治通鑒》都有出入。然而這本書的成書時間是在當朝,即使有美化誇大的地方,最基本的歷史事實應該不會錯。 這本書描寫的唐高祖李淵就是截然不同的一個人,說李淵是一個有勇有謀,有主見,有雄心的政治家,完全符合開國君主的政治軍事素養。由此判斷李淵應該不會做出焚城遷都那樣的無腦決定。 而且最關鍵的是正史中說剛開始因為突厥屢犯中原,就有人勸李淵焚城遷都,但是這個有人到底是誰史書上並沒有寫,按道理說這個人能當面勸說最高領導人,想必應該職位不低,沒道理不留下大名啊! 但是事實上史書上就只是說了有人勸說,並沒有說這個有人是誰,讓人不得不懷疑根本就沒有這個所謂的有人,進而所謂的焚城遷都一事也十有八九是子虛烏有的事,這麼做純粹是為了貶低李淵及李建成和李元吉,順便抬高李世民的高大形象。 各位讀者,你說呢? 《唐高祖李淵的神操作,差點火燒長安城,這件事是真的嗎》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唐高祖李淵的神操作,差點火燒長安城,這件事是真的嗎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