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最後為何被車裂而死?這3個原因最真實,也是秦國強大的原因》 在禮崩樂壞的春秋時期,湧現出了五個強大的國家,歷史將之稱之為“春秋五霸”;到了下一個階段,各個國家打仗之間招呼也不打了,這一時期更加的沒有秩序約束各個國家了,周王室早就已經名存實亡了。這時候就是我們常說的戰國時期了,也就誕生出了“戰國七雄”。 那時候的秦國是一個強大的霸主,但是仍然處在和其他六個國家一個水平上的標准。後來有一個衛國人,叫作商鞅。因為身為衛國人,所以也就叫“衛鞅”。他的商鞅變法從根本上提升了秦國的國力,卻也觸及了部分貴族的利益,最終因為支持他的秦孝公死後,自己也就落了個被“車裂而死”的悲慘結局。使得秦國越發強大的商鞅為何會最終慘死而不是被當作功臣呢? 推行律法,輕罪重罰 首先,商鞅作為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變法推行律法治理秦國。因為律法的嚴苛,能夠使得平民或者貴族嚴守秦國的律法。 實行嚴格的連坐制度、輕罪重罰,繁重徭役,律法嚴苛。如果有一個人犯罪,知情人就要去告發,如若不去告發,知情不報,那就實行連坐。這個不是一家人的那種連坐,就算是自己的幾個鄰居做壞事了,也得揭發他們。這一規定雖然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秦國的下層人民作亂,實際上是民主對於這種暴政極其反對,但是也別無辦法。後來的秦國更是由於繁重的徭役和連坐制度使得接二連三的農民起義爆發,最後被推翻統治。 這時候的商鞅推行的連坐制度,就是給自己設計的一個制度吧,自己最後慘死看,親屬也有受到牽連的。這種制度的施行,讓當時城裏的百姓誠惶誠恐,擔心自己受到別人的牽連,險些引起了社會動亂。商鞅推行律法進行變革沒有錯誤,律法治理國家就是進步,錯誤的是商鞅施行的是暴政。 小家庭制,挑戰傳統 再次,《分戶令》的頒發,讓各個大家族、大貴族都分成小家庭。家裏的父母和兄弟必須分開,或者是按人口增加賦稅。家庭的數量變多了,這樣會增加秦國的稅收,增加秦國的國庫錢財。 在傳統的觀念裏面,一家人就應該生活在一塊,不能分開,商鞅這一個政令又是在挑戰傳統觀念,一些人守舊也被他得罪。最主要的還是觸碰到了統治集團中舊貴族的利益,原本幾十口人交出一份賦稅,最後變成了幾十口人交出幾份賦稅,這是原本的幾倍之多。如此一來,大部分的舊貴族還有普通百姓都是不贊成的,迫於國庫。壓力,秦孝公還是同意施行了這一政策。 這條律法的施行,使得秦國增加了國家的收入,秦孝公也對商鞅變法越來越支持了。但是商鞅的做法觸及了太多的貴族利益,還有他的“軍功爵制”,參加秦國軍隊,靠軍功論功行賞,可以改變家世,但是這也意味著貴族的身份不再獨一無二,甚至會被代替。於是這一政策雖然受到平民極其推崇,但是他得罪的貴族讓他最後不得不死。 孝公去世,難保自身 最後,變法前期阻力較小,後期甚至被廢除一部分。秦孝公在世時候,商鞅推行變法順利,秦孝公一去世,變法就被即位的秦惠文王廢除了一部分。 公元前338年,變法的最強推行者秦孝公去世了。舊貴族們也就等來了自己的報仇機會,貴族們聯合起來誣陷商鞅要謀反。商鞅無奈,在自己的地盤上命令手下抵抗,他的手下才幾個人?根本擋不住秦軍,所以商鞅最後失敗被抓。商鞅樹敵太多,最後十分淒慘的被殺了。 在商鞅死後,為什麼秦惠文王還是在施行商鞅的變法呢?因為他也是商鞅變法的支持者,只不過是礙於舊貴族的壓力,自己也才剛剛登基不久,為了穩住朝局,自然不能表現得很支持變法。但是作為秦王,他為什麼不救助這個讓秦國變得強大的功臣呢?因為商鞅從前曾經想要處罰嬴駟,作為太子的嬴駟,身份尊貴,他的老師公子虔代受過錯。想必嬴駟本人也是對商鞅不喜歡的,因為那種懲罰差點就被施加到了他的身上。 商鞅變法是成功了的,秦國日益強大。雖然商鞅死去了,但是他死後仍然有人推行他的變法。只是商鞅自己身居高位,過於迷戀權力,不能夠及時退卻,最後落個身敗名裂的淒慘下場。 在每一次的變革、變法中,總會侵犯一小部分舊貴族的利益的,至於最終的結果是要使國家變得強大。人人都參與變法的過程中,觸及了一些舊貴族的利益,歷史洪荒中的個人,又算得了什麼? 《商鞅最後為何被車裂而死?這3個原因最真實,也是秦國強大的原因》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商鞅最後為何被車裂而死?這3個原因最真實,也是秦國強大的原因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