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君是不是秦國相國?他為何要背叛秦國?背後的謎團到底是什麼》 《史記索隱》:昌平君,楚之公子,立以為相,後徙於郢城,項燕立為荊王,史失其名。 昌平君是楚國公子,被秦王政立為丞相,後來被遷到郢城,項燕立昌平郡為楚王,昌平君沒能在歷史上留下名字。 有人說羋啟是昌平君的名字,其實是錯誤的,史書上沒有記載昌平君叫什麼名字,羋啟這個名字完全是後人的推測而已。 電視劇《大秦賦》也把昌平君的名字叫做羋啟,是沒有事實根據的,這就像把孫權的妹妹(劉備的妻子)叫做孫尚香一樣,史書並沒有記載孫權的妹妹叫什麼名字,只是民間傳說叫她孫尚香,並沒有事實根據。 影視劇中的昌平君 《史記秦始皇本紀》:九年長信侯毐作亂而覺,矯王禦璽及太後璽以發縣卒及衛卒、官騎、戎翟君公、舍人,將欲攻蘄年宮為亂。王知之,令相國昌平君、昌文君發卒攻毐。 《史記秦始皇本紀》:十年,相國呂不韋坐嫪毐免。 昌平君首次出現在史書上,是受秦王政之命平定嫪毐的叛亂,此時的昌平君已經成為秦國的相國,這一年是公元前238年,也是秦始皇九年。 到了第二年,秦國相國呂不韋被免職,也就是說在秦始皇九年的時候,秦國是有兩個相國的,分別是:昌平君和呂不韋。 按秦國傳統來說,秦國同一時間有兩個丞相,但沒有同一時期有兩個相國(相邦)的時候,在秦國,相邦與丞相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官職,根據出土的秦國兵器上面的銘文來看,秦國同一時期從來沒有出現過2個相邦,而相邦與丞相則是同時出現過。 呂不韋 元年相邦疾戈,六年相邦疾戈,七年丞相殳、奐戈,八年相邦薛君、丞相殳,十四年相邦冉戈,廿年相邦冉戈,廿一年相邦冉戈,卅二年相邦冉戈,卅三年相邦冉戈。 古代的史籍是沒有標點符號的,如果“秦國不可能同一時期出現2個相邦”,那史記中的那句話斷句應該有誤: 王知之,令相國昌平君、昌文君發卒攻毐。 正確的斷句應該是: 王知之,令相國、昌平君、昌文君發卒攻毐。 秦王政知道後,命令相國呂不韋、昌平君、昌文君率軍攻打嫪毐,如果斷句成立,那昌平君就不是秦國相國,秦王政九年的相國還是呂不韋,只是到了十年呂不韋才被免職。 再根據秦國出土的兵器銘文來看: 九年相邦呂不韋戈,十二年丞相啟、顛戈,十七年丞相啟、狀戈。 呂不韋在秦王政十年被免職,到了秦王政十二年的時候,丞相是啟和顛,到了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丞相已經是啟和狀了,那麼問題來了,丞相啟是誰? 出土兵器上的銘文 很多人認為丞相啟就是昌平君,他的名字叫啟,他的姓是羋姓,氏是熊,可以稱他為羋啟或者熊啟,這也是羋啟這個名字的由來。 但只是一種推測,沒有任何史料記載丞相啟就是昌平君,反而史料可以證明昌平君不是丞相啟。 《史記·秦始皇本紀》:二十三年,秦王複召王翦,彊起之,使將擊荊。取陳以南至平輿,虜荊王。秦王遊至郢陳。荊將項燕立昌平君為荊王,反秦於淮南。二十四年,王翦、蒙武攻荊,破荊軍,昌平君死,項燕遂自殺。 《裏耶秦簡》:廿五年二月戊午朔辛未二月癸醜,丞相啟移南郡軍叚(假)守主:略地固當輒輸,令足灶歲,唯勿乏。傳書洞庭守。 根據史料的記載,秦王政二十三年(公元前224年),秦王政召王翦,准備滅楚,秦軍攻取楚都陳郢俘虜了楚王負芻,秦王政親自到陳郢,楚國大將項燕立昌平君為楚王,在淮南反抗秦國,秦王政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王翦、蒙武攻打楚國,擊破楚軍,昌平君死亡,項燕自殺。 影視劇中的昌平君之女 但是根據2002年發掘出土的裏耶秦簡的記載,秦王政二十五年丞相啟還活著,出土文物與史書記載不相符,經過綜合考證,以出土文物為准,也就是說丞相啟不是昌平君。 既然丞相啟不是昌平君,那就是沒有直接史料證明昌平君當過秦國相國或者秦國丞相,也就是昌平君是不是秦國相國或者秦國丞相還是有疑問的,呂不韋之後的秦國相邦到底是誰? 根據出土兵器的銘文,在秦國擔任過相邦的人有:樛斿、張儀、樂池、嬴疾(樗裏疾)、薛君(孟嘗君田文)、魏冉、呂不韋。 呂不韋是秦國最後一任相邦(相國),呂不韋之後,秦國不再設相邦,也許是秦始皇覺得相邦一職權力過大,所以取消了,而秦國丞相一般是分左右的,分別由不同的人擔任,比如秦始皇晚期,李斯是左丞相、馮去疾是右丞相。 昌平君不僅沒有擔任過相邦,也沒有擔任過丞相。那為什麼昌平君要反抗秦國呢? 楚王負芻 1、昌平君是楚國公子。 楚王負芻是楚考烈王的兒子,是楚幽王和楚哀王的兄弟,楚王負芻被秦軍俘虜後,楚國群龍無首,楚國大將項燕於是擁立昌平君為王,這說明昌平君是楚國王室成員,《史記索隱》也說昌平君是楚國公子。 自楚考烈王直到楚國滅亡,楚國國君都是楚考烈王的兒子,包括楚幽王、楚哀王、楚王負芻,當時正處於秦滅楚的關鍵時刻,楚國不能一日無王,項燕作為楚國大將也需要有個楚王來穩定楚國人心,以繼續抗擊秦國。 昌平君既然是楚國公子,當然就有繼承楚王位子的資格,但是光項燕擁立,沒有昌平君本人同意,昌平君也不可能成為末代楚王,想必昌平君在秦國並不受重用才是他反抗秦國的原因,他是楚人,並不忍心看著自己的故鄉被秦國滅亡。 2、昌平君被侮辱。 《史記秦始皇本紀》:二十一年王翦謝病老歸。新鄭反。昌平君徙於郢。 公元前230年,韓國被秦國滅亡,韓國故地被設置為秦國的郡縣潁川郡,公元前226年,原韓國都城新鄭發生叛亂,秦王政派昌平君前往陳郢,陳郢是楚國晚期的都城,新鄭是今河南鄭州市下轄的新鄭市周邊,陳郢是今河南省周口市下轄的淮陽縣。 項燕擁立昌平君為楚王 史書沒有記載昌平君被派到陳郢是做什麼的,根據常理來推斷,很有可能是來安撫楚國百姓的,楚國有王族成員在秦國為官,這本身就是對楚國民心的一種打擊,楚國王族都投靠秦國,楚國百姓還有什麼理由繼續抵抗? 秦王政此舉在於打擊楚國抗秦的信心,但他並沒有想到這此舉對昌平君來說是一種侮辱,昌平君是楚國王族成員,結果卻被秦國派來安撫楚國百姓,這本身就是一種諷刺,如果昌平君背叛楚國,一心想在秦國飛黃騰達,他勢必不會被項燕說動。 唯一的原因就是昌平君內心深處還有對故鄉楚國深深的眷戀,結果又被秦王政派出楚國來安撫楚人,他的內心顯然對此是抗拒的,但是又不能違抗王命,一邊是故鄉的百姓,一邊是秦王,昌平君也很難選擇。 最終,昌平君在項燕的鼓動下做了一個艱難的決定,決定以死殉國,昌平君在秦國多年,他不是不知道秦國的實力,此時的天下,秦國已經滅亡趙國、韓國、燕國、魏國,只剩下楚國和齊國,整個天下的趨勢就是秦國統一六國。 昌平君稱王 昌平君難道不知道這個趨勢?顯然不可能,也就是說昌平君明知道自己投靠項燕做楚王會死,他仍然義無反顧地去做,這說明他抱著必死的心態,楚國滅亡,身為楚國公子的昌平君心灰意冷,或者這也是秦王政想要的結果,把昌平君這樣一個楚國公子留在秦國,難道不擔心昌平君會報仇嗎? 這一切的背後都隱藏著無數的秘密,昌平君的名字沒能在史書上出現,他是末代楚王,名字都不能留下,顯然是不合邏輯的,除非有人故意抹掉他的名字,《大秦賦》中說昌平君的女兒是秦王政的王後,這個王後在歷史也沒能留下名字,也有人說扶蘇是昌平君的外孫,更是沒有記載,這都隨著昌平君的死亡而埋沒。#圖文萬粉激勵計劃# 《昌平君是不是秦國相國?他為何要背叛秦國?背後的謎團到底是什麼》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昌平君是不是秦國相國?他為何要背叛秦國?背後的謎團到底是什麼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