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俗語“山東出響馬,河南出蹚將”,響馬與蹚將是什麼意思?》 引言 民間有這樣一句俗語,“山東出響馬,河南出蹚將”,如果提起響馬許多人還有所耳聞,但提起蹚將,知道的人就十分稀少,到底什麼是蹚將,和河南又有什麼關系呢? (電視劇照) 一、山東出響馬的由來 響馬這個詞指代土匪,這是因為這些土匪或者馬匪,會在自己的馬上系上鈴鐺,一旦馬跑起來,鈴鐺哐鐺作響。土匪騎著馬一來,人們一聽到鈴鐺就知道是土匪來了,因此稱呼土匪為“響馬”,還有因為土匪在行動之前,要放響箭警惕對方,因此被稱作響馬。 在歷史上,山東曾經多次出現農民起義軍,許多人將農民起義軍也稱呼為響馬,所以其實響馬也並非單純的土匪。但強盜、土匪等都可以稱呼為響馬。響馬的由來,據說是在明朝時期,政府推行馬政,也就是馬戶必須定足夠的馬匹數量,如果要是不夠就必須賠償。 (馬) 因此許多馬戶人家落魄,就成為了響馬,也有人稱呼為馬盜。而在民國時期,震驚國際的臨城劫車案,也正是由山東響馬孫美瑤發動的,因此山東出響馬的名頭也就更響了。到了現在,一般說起響馬,還是代指土匪的意思。 二、什麼是蹚將?怎麼來的? 在河南省的寶豐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名單上,有這樣一個民間文學,也就是蹚將隱語歌謠。比較出名的有《唱白朗》、《打山屯》等等,而這些歌謠當中,都帶著濃厚的俠義色彩,或者是農民起義的元素。 (白朗過秦川) 其本質上正是和蹚將有著密切關系,那麼什麼是蹚將,為何與河南牽扯至深呢? 作者姚雪垠所撰寫的《長夜》中,頻繁的出現了蹚將,比如提到了,“當蹚將的下場終究不好呢。”而蹚將的起源正是來自中原地區,尤其在河南寶豐縣等河南西南一帶十分興起。 蹚將是清末時期,在軍閥混戰中產生的一種文化現象。其實早期不應該稱呼“蹚將”,而應該是“蹚匠”,早年在和河南西南一帶,因為旱災的緣故,會經常在山上挖石夠修築壘壩,因此有許多木匠、泥水匠等等工人,他們匯聚在一起被稱作“蹚匠班。” 人們將一個蹚匠班稱呼為一杆子,每個蹚匠班內領頭的人也就被稱作杆頭。杆頭和現在的一些包工頭差不多,負責找活乾,尋找下一個出路。在河南西南一帶,出現了許多這樣的蹚匠班,數量約莫成百上千。 但是在清末民初時局混亂的當下,蹚匠班乾活的地方大多是山高險峻、窮山惡水,常常有盜賊出現。蹚匠班沒有活乾的時候,也就缺少了收入來源,當他們看到這些盜賊,通過劫掠過得吃穿不愁,許多蹚匠就起了劫掠的心思。 (電影劇照) 最初或許還是給土匪打下手,等後來尋上幾人便加入土匪,又或者一個蹚匠班直接決定一起劫掠。到了後來蹚匠手上的事越來越黑,殺人劫貨,放火燒山,就這樣蹚匠班成為了土匪。但蹚匠班走的是劫富濟貧的路線,百姓們很是愛戴,就把蹚匠變成了“蹚將。” 這時候蹚將在百姓心目中,有了一定的路線,辛亥革命時期蹚將一度鼎盛。比如白朗、還有張慶、樊鐘秀、杜啟斌等等,這些其實都是蹚匠隊伍,加起來零零散散數十萬人。這些蹚將的活動範圍也越來越大,從中原擴大到西北、河北、安徽等地。 (軍閥) 而這些蹚將也不是什麼革命隊伍,愣要說的話,大概是綠林好漢,做事講究一個義氣,他們的農民起義都是劫富濟貧,為百姓著想。也有部分蹚將受到了政治武裝的拉攏,比如孫中山就曾器重樊鐘秀,因此樊鐘秀手下的隊伍,也就成為了國民武裝。 正是因為蹚將帶有在當時舊年代下,打破剝削與壓迫,造福勞動人民的精神特色,才會讓蹚將以及蹚將精神,在河南地區發揚光大。而河南之地自古以來英雄輩出,人們十分崇尚英雄,所以蹚將漸漸的受到了推崇。 雖然百姓稱呼他們為蹚將,但是官方其實也會稱呼他們為土匪,但這二者並不矛盾,只是看從誰的角度來評價。而蹚將的“蹚”,也有說法,在河南方言裏,要是一個人混得好,就可以說他“蹚得開”,有點吃得開的意思;要是混得不好,那就是“蹚不開。” 如果一個人你要到社會上混出個名堂,也是用“蹚”來形容,就連光棍也是蹚出來的。如果要成為一個蹚將,還得學會一個技能,那就是蹚將的隱語,也就是咱們平常所說的“暗語”、蹚將行事十分忌諱,針對一些特殊場景,就必須說隱語。 (電視劇) 一個人加入蹚將,得說下水,作戰時撤退要說出水,要是自己投敵那就是反水,要是退出那就是洗手。這和“蹚”有著“蹚水”的意思緊密相關。大家發現沒有,蹚將的隱語到了現在幾乎也是這個意思,尤其是反水,我們要說一個人背叛了什麼,就會說他反水了。 而洗手和“金盆洗手”是不是也是一個意思,就是說退出這一行,不再從事蹚將了。 三、哪些人會乾蹚將呢? 在前期,蹚將隊伍中大多都是以往的工匠,他們是遭受過壓迫和剝削的,因此他們會奮起反抗,是為了通過做蹚將,達到求生、生存的目的。可是後來也有一些出身不錯的人,也會選擇加入蹚將,這一部分人多數是為了保護自己的財產。 蹚將有了名氣之後開始走南闖北,自然也就會吸納不少人加入。他們與普通的盜匪有著不同,普通的盜匪不分是非黑白,而蹚匠會救濟百姓,他們行走江湖,擁有不小的號召力,所以蹚將不僅是土匪,也的確有著濃厚的綠林好漢的色彩。 (電視劇照) 比如著名蹚將白朗,他是響應了辛亥革命,緊接著開始了反對袁世凱的治理,後來張慶則是對付吳佩孚。樊鐘秀又是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與孫中山合作的,他們是土匪嗎?顯然不是,因此蹚將與土匪存在不同,他們不是單純的打家劫舍。 今日在提起蹚將,其實他們已經消失在時間長河當中了,但是我們能夠看到在清朝末年的混亂下,有那麼一群人他們願意代表農民站出來,他們可以是“蹚將”,也可以是“響馬”,而正是因為他們影響範圍巨大,這才有了那句,“山東出響馬,河南出蹚將”的俗語。 《回顧:俗語“山東出響馬,河南出蹚將”,響馬與蹚將是什麼意思?》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回顧:俗語“山東出響馬,河南出蹚將”,響馬與蹚將是什麼意思?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