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遷都後,在南京留下後手,崇禎如果看明白,明朝還可一搏》 大明朝建立之後,定都南京,將以前的元大都,改名為“北平”,由燕王駐地鎮守。靖難之役後,燕王將北平改名“北京”,為遷都做准備。 1420年,萬事俱備之後,朱棣下令遷都北京,將南京作為陪都,實行兩京制度。 但是,想改變京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朱棣專門下詔書說明:南京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發跡之地,但是北京從地理位置上來看,對明王朝的國家統治至關重要,因此采用“兩京”制。 京都,是一個國家的中心,遷都是一種魄力極大的政治格局調整,稍有不慎,會引來連鎖反應,影響國家的安定,朱棣為何如此的堅持呢! 大家都是知道,明朝定都南京,是一個自然而然、順理成章的過程。1356年,朱元璋占領南京,改名應天府,自此之後,南京成為朱元璋的根據地大本營,明朝建立之後,南京成為首都順理成章。 南京作為京都,有一個缺陷,偏居於東南一隅,跟大明朝根本不相符。朱元璋也早就察覺這一點,宮城“前昂低窪,形勢不稱”,因此也一直想尋找一個替代之地。 1368年,明朝大軍北征,朱元璋將應天府改名為南京,將開封府改名北京,並下詔書告示天下:居中夏而治四方,立國之規模最重要。 但是很快,“北京”開封府,很快就被朱元璋否決掉,看中了老家——林濠府。 1369年,朱元璋就在臨濠府,大興土木,營建宮殿,並將江南富戶14萬餘人,遷徙到此處。但是,1375年,朱元璋又下令停止所有工程。1391年,朱元璋讓太子朱標到西安考察。 1392年,朱標突然去世,朱元璋悲痛欲絕,已經無力在大興土木。 朱元璋時期的遷都事宜,自此全部停止。 1399-1402年,靖難之役後,鎮守北京的朱棣,成功奪取皇位。對於朱棣而言,北京是他的龍興之地。剛繼位,就免除北平三年的稅糧。 1403年,禮部尚書上書朱棣,將北平改為“北京”,並在北京設立行部,朝廷所擁有的的部門,一應俱全,儼然是一個縮小版的中央政府。 1409年,朱棣回到北京。 從1409-1417年,朱棣再也沒有回南京,可以說,在遷都之前,北京已經成為大明王朝的政治中心。1409年,朱棣下令修建明長陵,1416年,修建紫禁城,由此可見,朱棣遷都的意願,已經無法改變。 1420年,北京城所有工程完畢,1421年,朱棣在紫禁城接受百官朝賀,正式遷都。 事實上,朱棣遷都北京,有很多的好處。 在朱棣的心中,北京從來都不是邊陲之地,而是大明王朝的中心,朱棣的野心很大,不僅要控制安南地區,還要掌控漠北。 軍事上來說,北京為京都,明王朝會動用更多的力量,應對北方遊牧民族。 經濟上來說,北京地區官民人數增多,邊陲邊的安定,北方的農業經濟恢複,發展十分的迅速。這個時期,水稻在北京周圍普遍種植,就是一個很顯著的例子。 自此之後,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南京還是明朝京都,但是決策中心卻在北京,一直到1441年,最終才確定北京為京都,南京為陪都的格局。 但是大家要注意,南京成為陪都之後,朝廷的運作體制,仍然十分的健全。 這也許是朱棣或者朱元璋留下的後手,李自成攻陷北京之後,如果崇禎直接回到南京,大明王朝的政治機器,仍然可以繼續運轉。大清和李自成爭鬥之時,崇禎完全有時間休養生息,令行謀劃。 可悲的是,崇禎選擇一死了事。 《朱棣遷都後,在南京留下後手,崇禎如果看明白,明朝還可一搏》完,請繼續朗讀精采文章。 喜歡 小編的世界 e4to.com,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朱棣遷都後,在南京留下後手,崇禎如果看明白,明朝還可一搏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